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密切相关,高教功能的失调会影响社会发展的人才储备、科技基础、风气环境,进而阻碍社会的进步。
(一)功利思想泛滥,人文精神失落
在高等教育领域,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是两种不同价值体系的教育哲学。从历史发展来看,理性、人文与功利、科学相互交织、此消彼长,在不同时期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支配性作用。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现代化的要求导致高等教育倾斜到功利、科学的一方,过于追求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而忽视了对人的心智、理性和人文精神的培养。高等教育中存在着一种“重科技、轻人文”,“重专业、轻教养”的倾向,政治、经济等社会功能和社会化功能超越了文化功能和个性化功能,导致育人功能日益萎缩,人文精神日渐式微。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的维护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珍视和理解,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对社会发展的关心与责任,对各种生命形式的尊重和善待。我国古代有着深厚的人文传统,不仅倡导“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责任担当,拥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人性关怀,而且信奉“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生态伦理,遵从“吾日三省吾身”的内心自察。而如今,在随市场经济发展而泛滥的功利主义思想荡涤下,“媚俗、浮躁、功利、浅薄,严重充斥着当今中国的大学校园”[67]。人的精神生活极度贫乏,人的理智与情感,心灵与肉体,物质与精神,知识与智慧出现了严重的分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急剧失落,文化底蕴不够丰厚,创新意识和挑战精神不强,社会责任感日益稀薄,心理、人格问题逐渐增多,不仅缺乏远大理想,更难具有宽容的胸怀。我们已经看到不少精于科学荒于人学,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的灵魂苍白的“空心人”,他们情感麻木,人格丧失,给社会带来的不是贡献而是危害。从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伤熊,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泄愤锤杀同窗,到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刀刺致亡,2013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向室友投毒……知识和智力如果没有道德和伦理约束,可能会走火入魔。特别对那些有知识和智力的人来说,一旦没有了道德约束,个人的欲望和野心就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更为重要的是,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68]。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国民人格的完善与否,则事关国家的隆盛”。高等教育已由社会生活的边缘走向社会生活的中心,逐渐成为社会精神领域的“评判场”与“导航灯”。高教领域人文精神的失落势必累及整个社会人文精神的不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或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一打就垮;而一个国家或民族假若忽视了优秀传统或人文精神,就必然导致社会精神文明的滑坡和社会群体行为的庸俗化,良知缺损和物欲膨胀就会像洪水一样泛滥,那么,这个国家或民族就会不打自垮。在我们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今天,拯救失落的人文精神刻不容缓,否则,社会发展越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越多,矛盾也越多,人与自我内心的冲突也越多,没有人文精神的润滑与调和则“国家的和谐康泰越不可问”。
(二)机会分配不均,社会流动受阻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指出的那样:“享受高等教育已不再仅仅是特定社会中社会与经济关系的反映,它已成为这种关系中的一个决定因素并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高等教育在确保社会地位的向上流动及专业方面的平行流动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公平要求为地位较低群体的成员接受优质教育课程计划提供更多的机会。由于各种教育、社会和经济原因,为人们,尤其是为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创造可能的条件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这些可能的条件的创造与整个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投资又是相联系的,这在有公共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尤为如此。在许多国家,并不是所有学业上合格的人都享有学习的权利。”[69]
因此,一个和谐、公正的社会应该通过提供公平的高等教育机会,给底层人群建立向上流动的渠道,当底层人群公平地拥有改变命运的机会时,他们才会对未来充满希望。而正常的社会流动,可以使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并能够有效维持社会的安定和团结。自古以来,教育就是社会底层人群向上流动的重要机制。即使在阶级社会里,通过教育来吸纳下层精英,并通过教育再制一种既定的社会结构,也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优势地位的有效途径。何怀宏先生曾指出:“古代科举考试曾使入仕者中平民比例达到半数以上,在宋以后大多数情况下都至少保持在三分之一的水平,每次科举可以使统治层得到来自民间、下层三分之一以上的新血补充。”[70](www.daowen.com)
而高等教育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均,招生中的地区不公、阶层不公,以及就业中的地域歧视、因教致贫等失调现象,却限制和阻碍了高等教育不发达地区人群和底层人群向上流动的渠道。和高等教育资源发达地区相比,高教资源欠发达地区的适龄青年在现行的招生体制下无法和高教资源发达地区的学生公平地竞争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而在毕业时,又会因为同样的地域问题造成就业机会获得的不公,例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就对外地生源的本城就业实行了许多限制性政策,使外地生源无法公平地和这些城市生源的毕业生竞争工作机会。由入学到就业,种种机会不均累积的结果就是,发达地区的毕业生获得了比欠发达地区毕业生更多的社会流动机会。
同样,和社会优势群体子女相比,底层人群子女在社会资本、经济资本等方面本已十分欠缺,通过教育提高自己的文化资本是他们与前者竞争、实现向上流动的有效途径。但招生中的隐形不公影响了他们向上流动的道路,而因教而致贫、因贫而失教更中断了他们实现有效社会流动的道路。在北京高校大学生中,20世纪80年代,来自农村的学生占到30%,90年代中期只占到17%,21世纪初则低于15%[71]。这意味着,农村孩子通过高考向上流动的渠道被缩窄。此类情况在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身上同样存在。合理社会流动受阻会使阶层差异代际转移、社会结构断裂,并加剧社会排斥,致使一部分人被排斥在社会结构之外。教育就变成了再生产和复制社会的不平等,再生产和复制社会的阶层关系的工具。
(三)发展动力不足,前进水平受限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人和科学技术又是生产力中最为主要的两个影响因素。其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推动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源泉。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科学技术总是与生产和经济相依相伴、彼此促进,几乎每一次经济高增长期总是以科学技术的突破作为基础。特别是近代历史上三次技术革命带来的三次工业革命,使人类从此开启了现代文明的曙光。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学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60%~80%是由科技进步推动的。而人是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综观人类文明史,影响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因素很多,但真正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人。经济社会越发展,人的因素就越重要。高等教育是一种发展高深知识,培养专门人才,并以此为中介发挥特定社会作用的社会活动,对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的作用巨大,这一点毋庸赘言。
同时,明确的发展方向、良好的社会风气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不可或缺的方面,而高等教育既有能力又有责任对此有所担当,因为“教育既是社会的产物,又是社会的创造者”[72]。作为社会的产物,教育发展固然要置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之下,要适应社会;而作为社会的创造者,教育又必须塑造或引导社会。正如帕森斯所言:“大学教育之良窳足以影响乃至决定一个社会的文化与经济的盛衰。……将在形塑、改造和推动社会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73]在历史上,高等教育系统及其中的知识分子的确在引领社会、批判社会、净化社会等方面做出过历史性的贡献。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高等教育系统就成为批判基督教文化和教皇统治的阵地,大批学者成为当时引导人们冲破宗教枷锁的思想先驱,如但丁(Dante Alighieri)、薄伽丘(Boccaccio)、加尔文(John Calvin)、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伽利略(Galileo Galilei)、牛顿(Isaac Newton)等成为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兴盛的开路先锋。德国则首先兴起大学的改革运动,使德国大学获得了“大学是民族精神生活的中枢机关”的称誉。中国“五四”时期的高等教育,更是批判落后文化、腐败政治,提倡民主和科学的“堡垒”,在某种意义上,它催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影响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历史走向[74]。由此可见,高等教育系统始终展现着批判现实的勇气和引领社会的先声。
然而,当前高等教育因为功能的失调难以在人才、科学技术、引领社会方向等方面为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而限制了社会的发展水平。首先,在人才培养上,育人质量的下降使得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既无大智慧,又没有健全的人格;既无深邃的洞察力,又没有高尚的道德境界;既缺乏理想信念,又不能踏实勤奋;既没有创新精神,又不能吃苦耐劳。人才的素质结构存在许多问题,使得人力资源匮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其次,在科学技术上,学术环境的恶化使得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难以产生。机械制造专家、前国家科委科技干部管理学院院长施汉民先生曾说:20年来,在所有的科技领域里,中国人没有做出过任何一项有价值的新概念、新体系,新方法[75]。尽管过于绝对、有失公允,但却揭露了我国原创科技发展不足的一些现状。再次,在引领社会上,批判精神的散失使得社会价值标准混乱。功利主义、现实主义、实用主义过度泛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正在成为个人和组织行为的基本出发点和终点。正义、道德、公平、关怀等“善”与“美”的目标遭到忽视,社会的价值取向日渐令人迷惑,社会发展的方向更加使人担忧。人才储备的不足和先进科学技术的缺乏必将导致社会经济前进乏力;而价值标准的混乱、发展方向的迷惘更是直接影响社会前进的秩序和目标的实现。因高等教育功能失调而导致的人才、知识、价值导引等方面的不足和缺位,最终会牵制社会前进的步伐,导致社会发展受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