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失调”解释为“失去平衡;调配不当”[103]。“失”代表性质,有失掉、丢失、错过、违背、迷失之意;“调”指代状态,有平衡、适应、协调、适合、匹配之意。功能失调本是生理学和医学上的概念,意指机体因为病变而使得器官、组织的原有功能与作用不能够正常发挥。在社会学中,功能失调的概念出自功能主义的观点。帕森斯在论述他的“结构—功能论”时提出:当活动或条件无法维持或发展一种社会体系时,这种社会体系便处于功能失调状态[104]。而默顿在批判功能主义三大假设之一的功能统一性假设时提出了“反功能”的概念,并用“功能失调”进一步解释了反功能的含义。他告诫功能主义者不应该假定所有制度化行动模式都具有促进系统调适的后果,被分析的项目很可能具有减少系统调适的后果,即反功能。反功能又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一般功能失调,即某些事物具有减少系统的适应性和调节性的后果;二是相对功能失调,即是否属于功能失调根据所论对象而定,要看某事物“对谁是功能的和对谁是反功能的”[105]。默顿的论述提示我们应该从功能作用的性质(即结果危害性)和对象(即后果相关性)来分析功能失调现象。对某一功能主体而言,若某一系统的功能实现环节中产生了危害、影响其功能目标实现的现象时,就可以称该系统的功能失调。
据此,我们可以给高等教育功能失调做如下界定:高等教育功能失调是指在特定社会背景下所形成的高等教育功能实现机制中,功能的价值取向、行动等方面出现的普遍的持续偏差和矛盾,并最终表现为高等教育功能结果的偏颇与失范,因而偏离社会变迁的方向、弱化高等教育效果、无法满足功能主体合理需求的现象。高等教育的功能失调,既可以表现为功能实现整体过程的全面危机,也可能表现为某一具体环节的失衡与背离,如价值取向偏颇,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功能行动的失衡,以及某种功能结果的放大等。
一般而言,引起系统或个体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新的社会需求不断产生,组织和个体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需要,必须不断调整原来的某些思想观念、组织结构、资源配置以及行为方式,若不能及时转变或转变的方向出现偏差,就会产生失调。二是冲突与矛盾。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内部,个体之间以及个体内部,冲突是经常发生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冲突与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系统、组织的运转失调或个体之间的关系失调和机体失调。三是系统或组织自身的发展与变革。由于系统或组织的发展变革,就要改变原有的结构、活动方式等,否则就会跟不上系统与组织发展的需要,产生失调现象。由此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功能之所以出现失调,一是作为社会子系统的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形势和要求之间的协调与适应出现了偏差,二是随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产生的矛盾而导致的后果。(www.daowen.com)
根据不同的标准,高等教育功能失调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1)按照失调的性质,可以分为正常性功能失调和非正常性功能失调。正常性功能失调是指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由于作为关系和行为固定化形式的高等教育具有程度较高的稳定性,使得高等教育功能变迁具有保守性、滞后性与惰性等特点,不能够对因社会变迁而带来的功能新需求做出及时、适度的反应,因而出现的功能滞后、功能不足、功能偏移等现象。非正常的功能失调是指某一时期的高等教育功能演变深受社会影响因素的冲击,尤其是政治因素的强势干预,使得功能实现偏离了正常轨道,成为一定时期内某些强势集团的附庸和工具。二战期间,日本、德国高等教育中军国主义的泛滥即为此例。(2)按照失调的程度,可以分为轻微失调和严重失调。轻微失调是指在高等教育功能实现中某一环节出现的,不影响功能整体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局部功能失效、失用现象。严重失调是指高等教育功能的实现过程出现了重大偏差和断裂,导致高等教育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自身逻辑相脱离,进而可能引发高等教育生存的全面功能危机。例如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高等教育受“文革”的影响几近瘫痪,高等教育功能就处于严重失调状态。(3)按照失调的成因,可以分为内因性失调和外因性失调。内因性失调是指因为高等教育自身在结构、制度、机制、资源、价值取向、行动等方面的偏差和失衡而导致的功能弱化、偏移、失效等现象。外因性失调是指高等教育受外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功能失调现象。(4)按照失调的指向,可以分为外适功能失调、个适功能失调和自适功能失调。外适功能失调是指高等教育过分附和社会主体的功能需求,偏重对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适应,虚化对政治方向的引导,弱化对不良文化的批判,忽视对精神价值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引领社会进步,推动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功能弱化现象。个适功能失调是指高等教育活动中未能落实以生为本的思想,因而造成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不利于学生个体和谐发展的现象。自适功能失调是指高等教育过多地顺从市场需求而忽视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很好地处理自身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导致自身发展中出现诸如重外部调控轻自我调适、重规模扩大轻结构优化、重数量增加轻质量提高等问题。(5)按照失调的实际表现,可以分为功能取向失调、功能行动失调和功能结果失调。功能取向失调是指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协调社会取向、个体取向和文化取向的关系,过于重视某种取向而忽视其他取向的功能价值偏差现象。功能行动失调是指高等教育在招生、培养、就业等环节与教学、科研、社会互动等方面出现的种种行为偏移与失效现象。功能结果失调是指在高等教育的社会整体功能、社会部分功能和个体功能中,因未能实现三者有机的协调与平衡而导致的过于看重某一方面功能而忽视其他功能的失谐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