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给水系统的管路布置
图1-62 环状管网
建筑给水管道的布置应保证供水安全、不易损坏;力求管线简短,并使管线便于施工、便于维修;同时应与其他管线、建筑、结构协调解决可能产生的矛盾。
1.建筑给水管道的布置形式
给水管道按供水可靠性不同分为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两种形式;按水平干管位置不同可以分为上行下给、下行上给和中分式三种形式。
枝状管网单向供水,可靠性差,但管路简单、节省管材、造价低;环状管网虽然是双向甚至多向供水,可靠性高,但管线长,造价高,如图1-62所示。
(1)上行下给供水方式。干管设在顶层天花板下、吊顶内或技术夹层中,由上向下供水,适用于设置高位水箱的建筑。
(2)下行上给供水方式。干管采用埋地敷设,设在底层或地下室中,由下向上供水,适用于利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或增压设备位于底层但不设高位水箱的建筑。
(3)中分式供水方式。干管设在中间技术夹层或某中间层的吊顶内,由中间向上、下两个方向供水,适用于屋顶用作露天茶座、舞厅并设有中间技术夹层的建筑。
给水管道布置是否合理,关系到给水系统的工程投资、运行费用、供水可靠性、安装维护、操作使用,甚至会影响到生产和建筑物的使用。因此,在管道布置时,需要与其他专业管线的布置相互协调,满足经济合理、供水安全可靠的要求。
2.引入管的布置
建筑物的给水引入管,从配水平衡和供水可靠角度考虑,当建筑物内卫生器具布置不均匀时,应当从建筑物用水量最大处和不允许断水处引入;当建筑物内卫生用具布置比较均匀时,应当在建筑物中央部分引入,以缩短管网向不利点的输水长度,减少管网的阻力损失。
(1)引入管应设置两条或两条以上,并要从市政管网的不同侧引入,在室内将管道连成环状或贯通状双向供水。如受到条件限制,也可从同侧引入,但两根引入管的间距不得小于15m,并应当在两根引入管之间设置阀门。如条件不能满足,可采取设置贮水池或增设第二水源等安全供水措施。
(2)生活给水引入管与污水排出管外壁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0m。引入管穿过承重墙或基础时,管上部预留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一般不小于0.1m,并做好防水的技术处理。引入管进入建筑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浅基础下面通过[图1-63(a)];另一种是穿过建筑物基础或地下室墙壁[图1-63(b)]。当引入管穿过建筑物基础或地下室墙壁时,要在穿过处的管道上设置止水环等措施,做好防水的技术处理。
图1-63 引入管进入建筑物
(a)从浅基础下通过;(b)穿过建筑物基础或地下墙壁
3.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
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与建筑物性质、建筑物外形、结构状况、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布置情况以及所采用的给水方式等有关,并应充分利用室外给水管网的压力。
(1)管道布置时应力求长度最短,尽可能呈直线走向,与墙、梁、柱平行敷设,照顾美观需求,并要考虑施工检修方便。给水干管应尽量靠近用水量最大设备处或不允许间断供水的用水处,以保证供水可靠,并减少管道转输流量,使大口径管道的长度最短。立管应贴近用水设备,使支管简短,直接到达用水设备。支管不宜过长,过长会产生穿越门窗、梁、柱的问题,还会增加与其他管线的矛盾。当出现多数楼层支管过长时,可适当增加立管来减短支管。(www.daowen.com)
(2)工厂车间内的给水管道架空布置时,应当不妨碍生产操作及车间内的交通运输,不允许把管道布置在遇水能引起爆炸、燃烧或损坏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应尽量不在设备上面通过。
(3)建筑给水管道不允许布置在排水沟、烟道和风道内,不允许穿过大小便槽、橱窗、壁柜,应尽量避免穿过建筑物的沉降缝,如果必须穿过时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4)布置给水管道时,其周围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以满足安装、维修的要求。
(二)建筑给水管路的敷设
建筑给水管道的敷设,根据建筑对卫生、美观方面的要求,分为明装和暗装两种。
1.明装
将建筑给水管道沿墙、梁、柱、天花板下、地板旁暴露敷设。其优点是造价低,施工安装、维护修理方便;其缺点是管道表面易积灰、产生凝结水等影响环境卫生,不美观。一般只适用于一般民用建筑和大部分生产厂房。
2.暗装
将给水管道敷设在地下室天花板下或吊顶中,或敷设在管井、管槽和管沟中。其优点是卫生条件好、房间美观。其缺点是造价高,施工安装和维护修理不方便。
(1)给水管道除单独敷设外,也可与其他管道一同敷设。考虑到供水安全、施工维护方便等要求,当平行或交叉设置时,对管道间的相互位置、距离、固定方法等应综合有关要求统一处理。建筑物内给水管和排水管之间的最小间距,平行埋设时为0.5m;交叉埋设时为0.15m,且给水管应在排水管的上方。
(2)当管道埋地敷设时,应当避免被重物压坏。管道不得穿越生产设备基础,在特殊情况下必须穿越时,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生活给水管道不宜与输送易燃、可燃、有害液体或气体的管道同沟敷设。
(3)在给水管道穿越屋面、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的外墙、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壁板或底板处,应设置防水套管。明装的给水立管穿越楼板时,应采取防水措施。管道在空间敷设时,必须采取固定措施,以保证施工方便和供水安全。固定管道可用管卡、吊环、托架等,如图1-64所示。
图1-64 管道支、吊架
(a)吊环;(b)托架;(c)管卡;(d)钩钉
管道在穿过建筑物内墙、基础及楼板时均应预留孔洞口,暗装管道在墙中敷设时,也应预留墙槽,避免临时打洞、刨槽影响建筑结构的强度。管道预留孔洞和墙槽的尺寸见表1-5。横管穿过预留洞时,管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以保护管道不致因建筑物沉降而损坏,一般不小于0.1m。
表1-5 给水管预留孔洞、墙壁尺寸 mm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