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洞口段一般处于受地表水侵蚀严重、风化裂隙发育的斜坡面上,加上在洞口段隧道埋深往往较浅,结构上部岩土体难以形成承载拱,所以洞口仰坡地表坡面容易受拉开裂、经地表水侵入,其稳定性就很难得到保证。隧道洞口段经常是引起坍塌、构筑物开裂破坏的地段之一。因此,洞口段边坡的稳定性是隧道设计和施工时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隧道洞口段边仰坡稳定性的研究方法主要还是沿用工程地质中边仰坡稳定的研究方法。长期以来,在隧道设计和施工中多采用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分析洞门边仰坡的稳定性。如《日本土木工程手册·隧道》规定覆盖土浅时用库仑土压公式深则用科默累尔公式。我国公路隧道自20世纪开始编制标准设计起,就将洞门结构视作挡土结构,采用条分法设计。《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规定洞门可视作挡土墙,检算强度、稳定性及基底应力。
张梅等用利用存在软弱面的平面滑动理论编制计算机程序,对试刀山隧道洞口滑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姚福海等,王振环等采用楔体分析法对导流洞洞口边坡进行了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俞剑勇等详细讨论了引水洞进口段边坡工程地质特征,以岩体结构控制理论分析了岩体主要变形破坏模式,通过各种计算模型的建立,分别按平面问题和空间问题,对引水洞进口段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给出稳定量评价结果;孙红月、尚岳全、金云弼等采用块体极限平衡法对洞口岩石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徐明毅等采用三维刚体极限平衡法对保施高速边坡进行了分析,计算了边坡开挖成型后加固和不加固两种情况下的稳定安全系数;蒋楚生利用反算分析法来确定最危险滑面,对二郎山隧道出口滑坡进行计算分析;俞剑勇等、杨培忠等、李洪分别利用了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对洞口段的高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为边坡的处理提供了理论指导;钱康、肖万春、土耳其Kockar等采用赤平投影分析法和极限平衡分析法对隧道洞口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计算出了洞口边坡的安全系数;邓念元采用多种方法监测了二滩水电站泄洪洞进口边坡的变形,通过分析找出了边坡变形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刘小兵将多种土质的圆弧破坏面转动平衡分析方法运用于隧道洞口边仰坡的稳定分析中,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瑞典条分法和简化毕肖普法编写程序,确定最危险滑动面,为确定洞口段工程措施提供了依据;沈怀至采用概率法,计算了不同破坏模式下,边坡发生失稳的概率;陶志平、高雄鹰针对目前国内常用的滑坡推力计算方法传递系数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算法,改进的传递系数法同时考虑了滑体重量增加和滑面强度降低两个不利因素,较好地解决了目前强度储备法计算出的滑坡推力偏小和超载法力学含义不明确的问题;张庆飞等对于黄土地区隧道边仰坡,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通过比较边坡体的稳定安全系数,对隧道洞门结构修建后,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和不同洞门位置下边仰坡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此外,我国隧道建设者们还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总结,得出了“早进晚出”的设计原则,尽量减少对原来洞口边坡的刷方,不破坏原边坡体的稳定性。(www.daowen.com)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数值模拟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隧道结构设计,尤其是在断面较大、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邹启新等、林正伟等隧道洞口边坡进行了二维有限元分析,得出了边坡变形和应力的变化规律,对加固效果进行了评价;沈春勇等对江西柘林水电站进水口边坡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将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的变形量对比,数值基本一致;朱合华等、陈敏林等应用有限元软件法对洞口段隧道施工进行全过程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拟,分析了施工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和施工中洞口边坡的稳定情况;祁生文等、徐卫亚等应用有限差分软件对洞口边坡在各种工况下的变形状况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由于隧道洞口段边仰坡的稳定性与洞门的结构形式、位置、埋深、地层岩性及洞口段施工方法等众多因素有关,而传统的极限平衡计算方法对这些因素的模拟显得无能为力,所以数值模拟法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隧道洞口段的边坡稳定性研究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