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关键工点工程地质条件

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关键工点工程地质条件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要分布于由泥灰岩、灰岩和页岩组成的山丘地带,一般厚2.0~3.0m,对路线影响较小。主要覆盖于上页岩、泥岩之上,一般厚2.0~3.0m,该层具膨胀性,自由膨胀率30%~42%,属弱膨胀土,对路基及边坡稳定性不利,以其作路基持力层时需超挖用碎石换填,开挖路堑形成的边坡需加强防护。该类岩体力学强度较高,对边坡稳定性有利。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破碎,岩质较软,路堑开挖时应采用适当坡比放边坡,并加强边坡防护设计。

山区高速公路施工关键工点工程地质条件

本项目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Q4),泥盆系上统大寨门组(D3d)、泥盆系中统何寨元组(D2hy)、泥盆系下统(D1)、志留系上统(S3)、志留系中统上仁和桥组(S2r)、志留系下统下仁和桥组(S1r)、奥陶系上统上蒲缥组(O3p)、奥陶系下统岩箐组(O1y)、寒武系保山组上段(∈3b2)。

1.新生界

(1)人工素填土(Q4ml):灰色、褐灰色,稍密,成分以强—中风化灰岩碎石、块石混红黏土为主。主要分布于线路与各乡村道路交叉处路基,一般厚3~5m。

(2)滑坡堆积层(Q4del):主要由残坡积含碎石黏性土和强风化页岩、灰岩组成。其中K8+000~K8+050滑坡体一般厚3~5m,现处于稳定状态,同时线路路基填方一侧空间足够容纳滑坡潜在滑坡堆积物,可不予处理。K13+660~K13+720滑坡体厚约4m,同时线路右侧山体,岩体极易破碎,开挖施工极有可能引起工程滑坡,建议对线路右侧坡体采用较强的支护手段如抗滑桩进行支挡,路基内的滑坡体清除后,采用适当的填料分层碾压填筑,加强路基上方的截排水设计。

(3)崩积层(Q4col):主要分布于K29+600~K29+670右20m近南北向延伸的山崖前,主要由强风化灰岩碎石、块石组成,块石直径一般为0.1~0.5m,个别超过1.0m,稍密,厚5.0~10.0m。线路处于该岩堆体上方,岩堆体对线路无影响。

(4)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岩性以褐色、褐黄色、褐灰色可塑—硬塑、局部呈软塑黏土、粉质黏土为主,局部夹稍密砂土和碎石。主要分布于山间沟谷及盆地内,一般厚5.0~20.0m。该层总体上可作路基持力层,但有软土分布的局部地段若以填方形通过时需进行软基处理。

(5)第四系冲湖积层(Q4al+l):岩性以灰黑色、蓝灰色可塑—硬塑、局部呈软塑淤泥质黏土、有机质土、黏土为主,局部夹稍密砂土和碎石。主要分布于施甸盆地内,一般厚5.0~20.0m。该层如以路基形式通过时建议进行地基处理。

(6)第四系残坡积粉质黏土(Q4el+dl):褐色、褐黄色,硬塑,混较多强风化下伏基岩角砾。主要分布于由泥灰岩、灰岩和页岩组成的山丘地带,一般厚2.0~3.0m,对路线影响较小。

(7)第四系残坡积膨胀土(Q4el+dl):褐黄色、褐灰色,硬塑,混少量强风化粉砂岩角砾。主要覆盖于上页岩、泥岩之上,一般厚2.0~3.0m,该层具膨胀性,自由膨胀率30%~42%,属弱膨胀土,对路基及边坡稳定性不利,以其作路基持力层时需超挖用碎石换填,开挖路堑形成的边坡需加强防护。

(8)第四系残坡积红黏土(Q4el+dl):红色,稍湿,硬塑,混少量强风化碳酸盐岩小角砾。土的结构呈致密状,为高液限黏土且具有弱膨胀性。主要分布于由碳酸盐岩组成的山丘地带,一般厚1.0~3.0m、局部厚达5.0m以上。因其具有弱膨胀性,开放路堑时应适当放缓边坡并加强防护;作为路基持力层时应适当超挖用碎石换填。因其为高液限土,挖方弃土不能直接用作路堤填料。

2.古生界(www.daowen.com)

(1)泥盆系上统大寨门组(D3d):岩性以灰岩为主,区域厚一般为65~200m。其中灰岩呈浅灰色,晶粒结构,中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厚一般为10~15m,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该类岩体力学强度较高,对边坡稳定性有利。

(2)泥盆系中统何寨元组(D2hy):岩性以深灰色灰岩为主,区域厚一般为360~563m。其中灰岩呈深灰色,晶粒结构,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厚一般为10~15m,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溶小孔隙较发育,但未见规模较大的岩溶洞隙。该类岩体力学强度较高,对边坡稳定性有利。

(3)泥盆系下统(D1):岩性以深灰色夹白色条带灰岩、灰黄色页岩、灰色泥灰岩、粉砂岩为主,区域厚一般为107~280m。其中:灰岩呈深灰色,晶粒结构,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厚一般为10~15m,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溶小孔隙较发育,偶见直径1.0~2.0m的岩溶洞隙;岩体力学强度较高,对边坡稳定性有利。页岩呈灰黄色,泥质结构,薄层构造,具遇水软化日晒易裂的特性,强风化带厚约30m,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该类岩体开挖时易发生滑塌,路堑开挖时应采用适当坡比放坡,并加强边坡防护设计。泥灰岩呈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厚一般为15~20m,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溶小孔隙较发育,但局部见规模较大的岩溶洞隙;岩体力学强度较高,对边坡稳定性有利。粉砂岩呈灰黄色,主要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泥质胶结,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厚一般为20~25m,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破碎,岩质较软,路堑开挖时应采用适当坡比放边坡,并加强边坡防护设计。

(4)志留系上统(S3):岩性以紫红色泥灰岩和灰黄色灰岩为主,区域厚大于150m。其中:灰岩呈灰黄色,晶粒结构,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厚一般为10~15m,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溶小孔隙较发育,但未见规模较大的岩溶洞隙;岩体力学强度较高,对边坡稳定性有利。泥灰岩呈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厚一般为15~20m,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溶小孔隙较发育,但局部见规模较大的岩溶洞隙;岩体力学强度较高,对边坡稳定性有利。

(5)志留系中统上仁和桥组(S2r):岩性以灰黄色页岩、灰色灰岩和深灰色泥灰岩为主,区域厚一般为60~139m。其中:灰岩呈灰色,致密结构,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厚一般为10~15m,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溶小孔隙较发育,但未见规模较大的岩溶洞隙;岩体力学强度较高,对边坡稳定性有利。页岩呈灰黄色,泥质结构,薄层构造,具遇水软化日晒易裂的特性,强风化带厚约30m,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该类岩体开挖时易发生滑塌,路堑开挖时应采用适当坡比放边坡,并加强边坡防护设计。泥灰岩呈深灰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厚一般为15~20m,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溶小孔隙较发育,但局部见规模较大的岩溶洞隙;岩体力学强度较高,对边坡稳定性有利。

(6)志留系下统下仁和桥组(S1r):以紫褐色页岩与粉砂岩互层为主,区域厚一般为20~145m。页岩与粉砂岩互层呈紫褐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厚一般为20~25m,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其中页岩具弱膨胀性,主要分布于K33+100~K33+310。段内下伏页岩及其上残坡积黏性土具弱膨胀性,现有二级路旁低矮边坡已多见浅层溜滑,对路基和边坡稳定性不利。以其作路基持力层时,需超挖换填处理,段内开挖路堑形成的人工边坡应加强防护。

(7)奥陶系上统上蒲缥组(O3p):岩性以深灰色灰岩、灰黄色页岩、紫红色泥灰岩为主,区域厚一般为50~632m。其中灰岩呈深灰色,致密结构,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厚一般为10~15m,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溶小孔隙较发育,但未见规模较大的岩溶洞隙;岩体力学强度较高,对边坡稳定性有利。页岩呈灰黄色,泥质结构,薄层构造,具遇水软化日晒易裂的特性,强风化带厚约30m,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该类岩体开挖时易发生滑塌,路堑开挖时应适当坡比放边坡,并加强边坡防护设计。泥灰岩呈紫红色,致密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厚一般为15~20m,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溶小孔隙较发育,但局部见规模较大的岩溶洞隙;岩体力学强度较高,对边坡稳定性有利。

(8)奥陶系下统岩箐组(O1y):岩性以灰色灰岩、灰黄色页岩为主,区域厚大于450m。其中灰岩呈灰色,致密结构,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厚一般为10~15m,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溶小孔隙较发育,但未见规模较大的岩溶洞隙;岩体力学强度较高,对边坡稳定性有利。页岩呈灰黄色,泥质结构,薄层构造,具遇水软化日晒易裂的特性,强风化带厚约30m,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该类岩体开挖时易发生滑塌,路堑开挖时应以适当坡比放边坡,并加强边坡防护设计。

(9)寒武系保山组上段(∈3b2):岩性以深灰色灰岩、灰黄色页岩、粉砂岩为主,区域厚一般为303~800m。灰岩呈深灰色,致密结构,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厚一般为10~15m,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溶小孔隙较发育,但未见规模较大的岩溶洞隙;岩体力学强度较高,对边坡稳定性有利。页岩呈灰黄色,泥质结构,薄层构造,具遇水软化日晒易裂的特性,强风化带厚约30m,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该类岩体开挖时易发生滑塌,路堑开挖时应适当坡比放边坡,并加强边坡防护设计。粉砂岩呈灰黄色,主要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泥质胶结,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厚一般为20~25m,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破碎,岩质较软,路堑开挖时应适当坡比放边坡,并加强边坡防护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