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回弹计算和角度回弹量

回弹计算和角度回弹量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等效截面和截面应力,如图10-49所示。图10-49 等效截面及截面应力式中U、V——型材截面尺寸系数。由式得中性层处的拉应力因为则有拉力卸去后产生的角回弹为将式和式代入式,得总的角度回弹量

回弹计算和角度回弹量

1.曲率回弹量

设加载时和加载后工件中性层弯曲半径分别为R1R2,曲率回弹量ΔK与加载弯矩M的关系为

978-7-111-43876-2-Chapter10-103.jpg

式中I——工件型材截面惯性矩

E——工件材料弹性模量

拉弯时为使截面内应力尽量均匀一致,最小拉伸应变量应为

978-7-111-43876-2-Chapter10-104.jpg

则距离中性层Y处的切向总应变为

978-7-111-43876-2-Chapter10-105.jpg

在塑性范围内,应力应变关系为

978-7-111-43876-2-Chapter10-106.jpg

将式(10-58)代入式(10-59),得

978-7-111-43876-2-Chapter10-107.jpg

式中REL——工件材料的下屈服强度;

D——工件材料应变刚模量,应为应变函数,近似取为常数。

等效截面和截面应力,如图10-49所示。加载弯矩M为:

978-7-111-43876-2-Chapter10-108.jpg

化简式(10-61),得。

978-7-111-43876-2-Chapter10-109.jpg

图10-49 等效截面及截面应力

978-7-111-43876-2-Chapter10-110.jpg

式中UV——型材截面尺寸系数。

978-7-111-43876-2-Chapter10-111.jpg

得到曲率回弹量

978-7-111-43876-2-Chapter10-112.jpg

它与制件的材料性能、截面形状及弯曲半径都有关。(www.daowen.com)

因曲率回弹量也可表达为如下形式

978-7-111-43876-2-Chapter10-113.jpg

故将式(10-64)代入式(10-65),整理得

978-7-111-43876-2-Chapter10-114.jpg

2.角度回弹量

拉弯时角度的回弹量包括两部分:弯矩卸去后产生的角回弹ΔαW和拉力卸去后产生的角回弹ΔαL,即,

Δα=ΔαW+ΔαL(10-67)

(1)卸弯矩后的角度回弹量 设R1R2分别为加载时和加载后工件中性层弯曲半径,设α1和α2分别为弯矩加载和卸载时的中性层弯曲角度,因加卸载弯矩前后中性层长度不变,所以有

R1·α1R2·α2 (10-68)

由式(10-65)得

978-7-111-43876-2-Chapter10-115.jpg

将式(10-69)代入式(10-68),得

978-7-111-43876-2-Chapter10-116.jpg

则弯矩卸去后产生的角回弹为

978-7-111-43876-2-Chapter10-117.jpg

(2)卸拉力后的角度回弹量 当拉力卸去后,型材截面各层纤维绕曲率中心成比例缩短,中性层处缩短量引起的角度变化即为拉力卸去后产生的角回弹。

由式(10-60)得中性层处的拉应力

978-7-111-43876-2-Chapter10-118.jpg

因为

978-7-111-43876-2-Chapter10-119.jpg

则有拉力卸去后产生的角回弹为

978-7-111-43876-2-Chapter10-120.jpg

将式(10-71)和式(10-74)代入式(10-67),得总的角度回弹量

978-7-111-43876-2-Chapter10-121.jp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