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3.9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应采用氮气增压输送。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规范高频考点

3设计要求

3.1 一般规定

3.1.1 采用气体灭火系统保护的防护区,其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应根据防护区内可燃物相应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经计算确定。

3.1.2 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惰化设计浓度;无爆炸危险的气体、液体类火灾和固体类火灾的防护区,应采用灭火设计浓度。

3.1.3 几种可燃物共存或混合时,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应按其中最大的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确定。

3.1.4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不应超过8个。

3.1.5 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按储存量最大的防护区确定。

3.1.6 灭火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为防护区的灭火设计用量、储存容器内的灭火剂剩余量和管网内的灭火剂剩余量之和。

3.1.7 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72小时内不能重新充装恢复工作的,应按系统原储存量的100%设置备用量。

3.1.8 灭火系统的设计温度,应采用20℃。

3.1.9 同一集流管上的储存容器,其规格、充压压力和充装量应相同。

3.1.10 同一防护区,当设计两套或三套管网时,集流管可分别设置,系统启动装置必须共用。各管网上喷头流量均应按同一灭火设计浓度、同一喷放时间进行设计。

3.1.11 管网上不应采用四通管件进行分流。

3.1.12 喷头的保护高度和保护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最大保护高度不宜大于6.5m。

2)最小保护高度不应小于0.3m。

3)喷头安装高度小于1.5m时,保护半径不宜大于4.5m。

4)喷头安装高度不小于1.5m时,保护半径不应大于7.5m。

3.1.13 喷头宜贴近防护区顶面安装,距顶面的最大距离不宜大于0.5m。

3.1.14 一个防护区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其装置数量不宜超过10台。

3.1.15 同一防护区内的预制灭火系统装置多于1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2s。

3.1.16 单台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装置的保护容积不应大于160m3;设置多台装置时,其相互间的距离不得大于10m。

3.1.17 采用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其高度不宜大于6.0m。

3.1.18 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装置的喷口宜高于防护区地面2.0m。

3.2 系统设置

3.2.1 气体灭火系统适用于扑救下列火灾:

1)电气火灾。

2)固体表面火灾。

3)液体火灾。

4)灭火前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注:除电缆隧道(夹层、井)及自备发电机房外,K型和其他型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不得用于其他电气火灾。

3.2.2 气体灭火系统不适用于扑救下列火灾:

1)硝化纤维、硝酸钠等氧化剂或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火灾。

2)钾、镁、钠、钛、锆、铀等活泼金属火灾。

3)氢化钾、氢化钠等金属氢化物火灾。

4)过氧化氢、联胺等能自行分解的化学物质火灾。

5)可燃固体物质的深位火灾。

3.2.3 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不应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有爆炸危险性的场所及有超净要求的场所。K型及其他型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不得用于电子计算机房、通讯机房等场所。

3.2.4 防护区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

2)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m2,且容积不宜大于3600m3

3)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m2,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m3

3.2.5 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0.5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25h。

3.2.6 防护区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

3.2.7 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

3.2.8 防护区设置的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泄压口面积按相应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定计算。

3.2.9 喷放灭火剂前,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应能自行关闭。

3.2.10 防护区的最低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0℃。

3.3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3.3.1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3倍,惰化设计浓度不应小于惰化浓度的1.1倍。

3.3.2 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浓度为5.8%,其他灭火浓度可按本规范附录A中表A-1的规定取值,惰化浓度可按本规范附录A中表A-2的规定取值。本规范附录A中未列出的,应经试验确定。

3.3.3 图书、档案、票据和文物资料库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10%。

3.3.4 油浸变压器室、带油开关的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9%。

3.3.5 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8%。

3.3.6 防护区实际应用的浓度不应大于灭火设计浓度的1.1倍。

3.3.7 在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8s;在其他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0s。

3.3.8 灭火浸渍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木材、纸张、织物等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20min。

2)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内的电气设备火灾,应采用5min。

3)其他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10min。

4)气体和液体火灾,不应小于1min。

3.3.9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应采用氮气增压输送。氮气的含水量不应大于0.006%。

储存容器的增压压力宜分为三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级2.5MPa+0.1MPa(表压)。

2)二级4.2MPa+0.1MPa(表压)。

3)三级5.6MPa+0.1MPa(表压)。

3.4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

3.4.1 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浓度不应小于灭火浓度的1.3倍,惰化设计浓度不应小于惰化浓度的1.1倍。

3.4.2 固体表面火灾的灭火浓度为28.1%,其他灭火浓度可按本规范附录A中表A-3的规定取值,惰化浓度可按本规范附录A中表A-4的规定取值。本规范附录A中未列出的,应经试验确定。

3.4.3 当IG541混合气体灭火剂喷放至设计用量的95%时,其喷放时间不应大于60s,且不应小于48s。

3.4.4 灭火浸渍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木材、纸张、织物等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20min。

2)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内的电气设备火灾,宜采用10min。

3)其他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10min。

4 系统组件

4.1 一般规定

4.1.2 储存容器、驱动气体储瓶的设计与使用应符合国家现行《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及《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

4.1.3 储存装置的储存容器与其他组件的公称工作压力,不应小于在最高环境温度下所承受的工作压力。

4.1.4 在储存容器或容器阀上,应设安全泄压装置和压力表。组合分配系统的集流管,应设安全泄压装置。安全泄压装置的动作压力,应符合相应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规定。

4.1.5 在通向每个防护区的灭火系统主管道上,应设压力讯号器或流量讯号器。

4.1.6 组合分配系统中的每个防护区应设置控制灭火剂流向的选择阀,其公称直径应与该防护区灭火系统的主管道公称直径相等。

选择阀的位置应靠近储存容器且便于操作。选择阀应设有标明其工作防护区的永久性铭牌

4.1.7 喷头应有型号、规格的永久性标识。设置在有粉尘、油雾等防护区的喷头,应有防护装置。

4.1.8 喷头的布置应满足喷放后气体灭火剂在防护区内均匀分布的要求。当保护对象属可燃液体时,喷头射流方向不应朝向液体表面。

4.1.9 管道及管道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输送气体灭火剂的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 8163、《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 5310等的规定。无缝钢管内外应进行防腐处理,防腐处理宜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方式。

2)输送气体灭火剂的管道安装在腐蚀性较大的环境里,宜采用不锈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 14976的规定。

3)输送启动气体的管道,宜采用铜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拉制铜管》GB 1527的规定。

4)管道的连接,当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80mm时,宜采用螺纹连接;大于80mm时,宜采用法兰连接。钢制管道附件应内外防腐处理,防腐处理宜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方式。使用在腐蚀性较大的环境里,应采用不锈钢的管道附件。

4.1.10 系统组件与管道的公称工作压力,不应小于在最高环境温度下所承受的工作压力。

5 操作与控制

5.0.1 采用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的规定,并应选用灵敏度级别高的火灾探测器。

5.0.2 管网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预制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

5.0.3 采用自动控制启动方式时,根据人员安全撤离防护区的需要,应有不大于30s的可控延迟喷射;对于平时无人工作的防护区,可设置为无延迟的喷射。

5.0.4 灭火设计浓度或实际使用浓度大于无毒性反应浓度(NOAEL浓度)的防护区和采用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手动与自动控制的转换装置。当人员进入防护区时,应能将灭火系统转换为手动控制方式;当人员离开时,应能恢复为自动控制方式。防护区内外应设手动、自动控制状态的显示装置。

5.0.5 自动控制装置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手动控制装置和手动与自动转换装置应设在防护区疏散出口的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地面1.5m。机械应急操作装置应设在储瓶间内或防护区疏散出口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

5.0.6 气体灭火系统的操作与控制,应包括对开口封闭装置、通风机械和防火阀等设备的联动操作与控制。

5.0.7 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场所,各防护区灭火控制系统的有关信息,应传送给消防控制室。

5.0.8 气体灭火系统的电源,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采用气动力源时,应保证系统操作和控制需要的压力和气量。

5.0.9 组合分配系统启动时,选择阀应在容器阀开启前或同时打开。

6 安全要求

6.0.1 防护区应有保证人员在30s内疏散完毕的通道和出口。

6.0.2 防护区内的疏散通道及出口,应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防护区内应设火灾声报警器,必要时,可增设闪光报警器。防护区的入口处应设火灾声、光报警器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以及防护区采用的相应气体灭火系统的永久性标志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信号,应保持到防护区通风换气后,以手动方式解除。

6.0.3 防护区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行关闭;用于疏散的门必须能从防护区内打开。

6.0.4 灭火后的防护区应通风换气,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宜设在防护区的下部并应直通室外。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场所的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少于每小时5次。

6.0.5 储瓶间的门应向外开启,储瓶间内应设应急照明;储瓶间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地下储瓶间应设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应设在下部,可通过排风管排出室外。

6.0.6 经过有爆炸危险和变电、配电场所的管网、以及布设在以上场所的金属箱体等,应设防静电接地。

6.0.7 有人工作防护区的灭火设计浓度或实际使用浓度,不应大于有毒性反应浓度(LOAEL浓度),该值应符合本规范附录G的规定。

6.0.8 防护区内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的充压压力不应大于2.5MPa。

6.0.9 灭火系统的手动控制与应急操作应有防止误操作的警示显示与措施。

6.0.10 热气溶胶灭火系统装置的喷口前1.0m内,装置的背面、侧面、顶部0.2m内不应设置或存放设备、器具等。

6.0.11 设有气体灭火系统的场所,宜配置空气呼吸器。

模拟习题

一、单选题

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不应超过( )个。

A.4 B.6 C.8 D.10

2.( )的灭火剂储存量,应按储存量最大的防护区确定。

A.组合分配系统 B.单元独立系统

C.预制灭火系统 D.全淹没灭火系统

3.同一集流管上的储存容器,其( )应相同。

A.规格和充压压力 B.规格和充装量

C.充压压力和充装量 D.规格、充压压力和充装量

4.一个防护区内设置5台预制七氟丙烷灭火装置,启动时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 )s。

A.1 B.3 C.5 D.2

5.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不适用于扑救( )。

A.电气火灾 B.固体表面火灾

C.金属氢化物火灾 D.灭火前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6.某图书馆,采用预制灭火系统,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 )m2,且容积不宜大于( )m3

A.500,1600 B.800,3600 C.500,2000 D.800,4000

7.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 )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 )h。

A.0.5,0.25 B.1.0,0.5 C.1.5,1.0 D.2.0,1.0

8.某电子计算机主机房为无人值守的封闭区域,室内净高为3.6m,采用全淹没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防护。该防护区设置的泄压口下沿距离防护区楼地板的高度不应低于( )m。

A.2.4 B.1.8 C.3.0 D.3.2

9.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 )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

A.IG-01(氩气) B.IG-100(氮气)

C.IG-55(氩气、氮气) D.七氟丙烷

10.下列气体灭火系统分类中,按系统的结构特点进行分类的是( )。

A.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惰性气体灭火系统和气溶胶灭火系统

B.管网灭火系统和预制灭火系统

C.全淹没灭火系统和局部应用灭火系统

D.自压式气体灭火系统,内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和外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

11.某5层数据计算机房,层高5m,每层有1200m2的大空间计算机用房,设置IG541组合分配气体灭火系统保护。该建筑的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最少应划分为( )个。

A.5 B.6 C.8 D.10

12.某单位的汽车喷漆车间采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保护。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灭火机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窒息和隔离 B.窒息和吸热冷却

C.窒息和乳化 D.窒息和化学抑制

13.下列火灾中,可以采用IG541混合气体灭火剂扑救的是( )。

A.硝化纤维、硝酸钠火灾 B.精密仪器火灾

C.钾、钠、镁火灾 D.联胺火灾

14.对于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图书、档案、票据和文物资料库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 )。

A.8% B.9% C.10% D.15%

15.对于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灭火浸渍时间,下列不符合规定的是( )。

A.木材、纸张、织物等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30min

B.气体和液体火灾,不应小于1min

C.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内的电气设备火灾,应采用5min

D.其他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10min

16.管网的管道内容积,不应大于流经该管网的七氟丙烷储存量体积的( )。

A.60% B.70% C.80% D.90%

17.当IG541混合气体灭火剂喷放至设计用量的95%时,其喷放时间不应大于( )s,且不应小于( )s。

A.45,30 B.60,48 C.90,45 D.100,90

18.气体灭火系统储瓶间和设置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的环境温度应为( )。

A.-20~50℃ B.-15~30℃ C.-10~50℃ D.-5~40℃

19.气体灭火系统储存装置的布置,应便于操作、维修及避免阳光照射。操作面距墙面或两操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m,且不应小于储存容器外径的( )倍。

A.0.5,1.0 B.1.0,1.2 C.0.5,1.2 D.1.0,1.5

20.关于选择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组合分配系统中的每个防护区应设置控制灭火剂流向的选择阀

B.选择阀公称直径应与该防护区灭火系统的主管道公称直径相等

C.选择阀的位置应靠近防护区且便于操作

D.选择阀应设有标明其工作防护区的永久性铭牌

21.某大型城市综合体中的变配电间、计算机主机房、通信设备间等场所内设置了组合分配式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下列关于该系统组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集流管应设置安全泄压装置(www.daowen.com)

B.选择阀的公称直径应和与其对应的防护区灭火系统的主管道的公称直径相同

C.输送启动气体的管道宜采用铜管

D.输送气体灭火剂的管道必须采用不锈钢管

22.某通信机房设置七氟丙烷预制灭火系统,该系统应有( )种启动方式。

A.1 B.2 C.3 D.4

23.气体灭火系统手动控制装置和手动与自动转换装置应设在防护区疏散出口的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安装高度为( )。

A.底边距地面1.3m B.底边距地面1.5m

C.中心点距地面1.3m D.中心点距地面1.5m

24.某通信楼,设置IG541管网灭火系统,该系统的机械应急操作装置设在( )。

A.防护区内

B.消防控制室内

C.贮瓶间内或防护区外便于操作的地方

D.防护区泄压口处

25.需24h有人值守的大型通讯机房,不应选用( )。

A.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B.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C.IG541 D.细水雾灭火系统

二、多选题

1.七氟丙烷的主要灭火机理有( )。

A.降低燃烧反应速度 B.降低燃烧区可燃气体浓度

C.隔绝空气 D.抑制、阻断链式反应

E.降低燃烧区的温度

2.下列关于气体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符合规定的是( )。

A.管网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由储存容器、容器阀和集流管等组成

B.七氟丙烷和IG541预制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由储存容器、容器阀等组成

C.容器阀和集流管之间应采用挠性连接,储存容器和集流管应采用支架固定

D.管网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宜设在专用储瓶间内

E.储瓶间宜靠近防护区,并应符合建筑物耐火等级不低于三级的有关规定及有关压力容器存放的规定,且应有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走道的出口

3.管网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控制方式有( )。

A.自动控制启动 B.手动控制启动

C.紧急启动 D.温控启动

E.机械应急操作启动

4.下列关于气体灭火系统操作和控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组合分配系统启动时,选择阀应在容器阀开启后打开

B.采用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选用灵敏度级别高的火灾探测器

C.自动控制装置应在接到任一火灾信号后联动启动

D.预制灭火系统应设置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

E.气体灭火系统的操作与控制应包括对防火阀、通风机械、开口封闭装置的联动操作和控制

5.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其入口处应设( )。

A.火灾声、光报警器

B.灭火剂喷放指示灯

C.防护区采用的相应气体灭火系统的永久性标志牌

D.火灾报警按钮

E.火灾显示盘

习题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3.1.4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不应超过8个。

【考点来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1.4。

2.【答案】A

【解析】3.1.5 组合分配系统的灭火剂储存量,应按储存量最大的防护区确定。

【考点来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1.5。

3.【答案】D

【解析】3.1.9 同一集流管上的储存容器,其规格、充压压力和充装量应相同。

【考点来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1.9。

4.【答案】D

【解析】3.1.15 同一防护区内的预制灭火系统装置多于1台时,必须能同时启动,其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2s。

【考点来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1.15。

5.【答案】C

【解析】3.2.1 气体灭火系统适用于扑救下列火灾:

1)电气火灾。

2)固体表面火灾。

3)液体火灾。

4)灭火前能切断气源的气体火灾。

注:除电缆隧道(夹层、井)及自备发电机房外,K型和其他型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不得用于其他电气火灾。

3.2.2 气体灭火系统不适用于扑救下列火灾:

1)硝化纤维、硝酸钠等氧化剂或含氧化剂的化学制品火灾。

2)钾、镁、钠、钛、镐、铀等活泼金属火灾。

3)氢化钾、氢化钠等金属氢化物火灾。

4)过氧化氢、联胺等能自行分解的化学物质火灾。

5)可燃固体物质的深位火灾。

【考点来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2.1、3.2.2。

6.【答案】A

【解析】3.2.4 防护区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

2)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m2,且容积不宜大于3600m3

3)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m2,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m3

【考点来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2.4。

7.【答案】A

【解析】3.2.5 防护区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均不宜低于0.5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宜低于0.25h。

【考点来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2.5。

8.【答案】A

【解析】3.2.7 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

由于七氟丙烷灭火剂比空气重,为了减少灭火剂从泄压口流失,泄压口应开在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即泄压口下沿不低于防护区净高的2/3。因此该防护区设置的泄压口下沿距离防护区楼地板的高度不应低于3.6m×2/3=2.4m。

【考点来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2.7。

9.【答案】D

【解析】3.2.7 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

【考点来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2.7。

10.【答案】B

【解析】气体灭火系统按照结构特点分类:

1)无管网灭火系统(预制灭火系统)。

2)管网灭火系统。

11.【答案】D

【解析】3.2.4 防护区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防护区宜以单个封闭空间划分;同一区间的吊顶层和地板下需同时保护时,可合为一个防护区。

2)采用管网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800m2,且容积不宜大于3600m3

3)采用预制灭火系统时,一个防护区的面积不宜大于500m2,且容积不宜大于1600m3。组合分配气体灭火系统属于管网,因此1200/800=1.5取2,该数据计算机房共五层,所以2×5=10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时,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不应超过8个,但是题干中并没有说明该数据库计算机房设置一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以该建筑的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最少应划分为10个。

【考点来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2.4。

12.【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灭火主要在于窒息,其次是冷却。

13.【答案】B

【解析】参考单选题第5题解析。

【考点来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2.1、3.2.2。

14.【答案】C

【解析】3.3.3 图书、档案、票据和文物资料库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10%。

【考点来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3.3。

15.【答案】A

【解析】3.3.8 灭火浸渍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木材、纸张、织物等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20min。

2)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内的电气设备火灾,应采用5min。

3)其他固体表面火灾,宜采用10min。

4)气体和液体火灾,不应小于1min。

【考点来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3.8。

16.【答案】C

【解析】3.3.11 管网的管道内容积,不应大于流经该管网的七氟丙烷储存量体积的80%。

【考点来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3.11。

17.【答案】B

【解析】3.4.3 当IG541混合气体灭火剂喷放至设计用量的95%时,其喷放时间不应大于60s,且不应小于48s。

【考点来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3.4.3。

18.【答案】C

【解析】4.1.1 储存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管网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宜设在专用储瓶间内。储瓶间宜靠近防护区,并应符合建筑物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有关规定及有关压力容器存放的规定,且应有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走道的出口。储瓶间和设置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的环境温度应为-10~50℃。

【考点来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4.1.1-4。

19.【答案】D

【解析】4.1.1 储存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储存装置的布置,应便于操作、维修及避免阳光照射。操作面距墙面或两操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0m,且不应小于储存容器外径的1.5倍。

【考点来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4.1.1-5。

20.【答案】C

【解析】4.1.6 组合分配系统中的每个防护区应设置控制灭火剂流向的选择阀,其公称直径应与该防护区灭火系统的主管道公称直径相等。选择阀的位置应靠近储存容器且便于操作。选择阀应设有标明其工作防护区的永久性铭牌。

【考点来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4.1.6。

21.【答案】D

【解析】4.1.4 在储存容器或容器阀上,应设安全泄压装置和压力表。组合分配系统的集流管,应设安全泄压装置。安全泄压装置的动作压力,应符合相应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规定。A选项正确。

4.1.6 组合分配系统中的每个防护区应设置控制灭火剂流向的选择阀,其公称直径应与该防护区灭火系统的主管道公称直径相等。B选项正确。

4.1.9 管道及管道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输送气体灭火剂的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 5310等的规定。无缝钢管内外应进行防腐处理,防腐处理宜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方式。

2)输送气体灭火剂的管道安装在腐蚀性较大的环境里,宜采用不锈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的规定。D选项错误。

3)输送启动气体的管道,宜采用铜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拉制铜管》GB 1527的规定。C选项正确。

【考点来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4.1.4、4.1.6、4.1.9。

22.【答案】B

【解析】5.0.2 管网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预制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

【考点来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5.0.2。

23.【答案】D

【解析】5.0.5 自动控制装置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手动控制装置和手动与自动转换装置应设在防护区疏散出口的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地面1.5m。机械应急操作装置应设在储瓶间内或防护区疏散出口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

【考点来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5.0.5。

24.【答案】C

【解析】参考单选题第23题解析。

【考点来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5.0.5。

25.【答案】A

【解析】1.0.5 A二氧化碳全淹没灭火系统不应用于经常有人停留的场所。

【考点来源】《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1.0.5A。

二、多选题

1.【答案】ABE

【解析】七氟丙烷灭火剂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导电的气体,其密度大约是空气密度的6倍,在一定压力下呈液态储存。该灭火剂为洁净药剂,释放后不含有粒子或油状的残余物,且不会污染环境和被保护的精密设备。七氟丙烷灭火主要在于它去除热量的速度快以及使灭火剂分散和消耗氧气。七氟丙烷灭火剂是以液态的形式喷射到保护区内的,在喷出喷头时,液态灭火剂迅速转变成气态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降低了保护区和火焰周围的温度。另一方面,七氟丙烷灭火剂是由大分子组成的,灭火时分子中的一部分键断裂需要吸收热量。另外,保护区内灭火剂的喷射和火焰的存在降低了氧气的浓度,从而降低了燃烧的速度。

2.【答案】ABCD

【解析】4.1.1 储存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网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由储存容器、容器阀和集流管等组成;七氟丙烷和IG541预制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由储存容器、容器阀等组成;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由发生剂罐、引发器和保护箱(壳)体等组成。

2)容器阀和集流管之间应采用挠性连接。储存容器和集流管应采用支架固定。

3)储存装置上应设耐久的固定铭牌,并应标明每个容器的编号、容积、皮重、灭火剂名称、充装量、充装日期和充压压力等。

4)管网灭火系统的储存装置宜设在专用储瓶间内。储瓶间宜靠近防护区,并应符合建筑物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有关规定及有关压力容器存放的规定,且应有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走道的出口。储瓶间和设置预制灭火系统的防护区的环境温度应为-10~50℃。

5)储存装置的布置,应便于操作、维修及避免阳光照射。操作面距墙面或两操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0m,且不应小于储存容器外径的1.5倍。

【考点来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4.1.1。

3.【答案】ABCE

【解析】5.0.2 管网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预制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气体灭火系统的控制方式:自动控制方式、手动控制方式、应急机械启动工作方式、紧急启动/停止工作方式。

【考点来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5.0.2。

4.【答案】BDE

【解析】5.0.9 组合分配系统启动时,选择阀应在容器阀开启前或同时打开。A选项错误。

5.0.1 采用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的规定,并应选用灵敏度级别高的火灾探测器。B选项正确。

5.0.5 自动控制装置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C选项错误。

5.0.2 管网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预制灭火系统应设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D选项正确。

5.0.6 气体灭火系统的操作与控制,应包括对开口封闭装置、通风机械和防火阀等设备的联动操作与控制。E选项正确。

【考点来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5.0.1、5.0.2、5.0.5、5.0.6、5.0.9。

5.【答案】ABC

【解析】6.0.2 防护区内的疏散通道及出口,应设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防护区内应设火灾声报警器,必要时,可增设闪光报警器。防护区的入口处应设火灾声、光报警器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以及防护区采用的相应气体灭火系统的永久性标志牌。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信号,应保持到防护区通风换气后,以手动方式解除。

【考点来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6.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