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一旦具备了细致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又有了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便会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此时,教师绝不应该把答案轻易告诉学生,把自己的思维强加于学生头脑中,而是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提出的问题,由于问题是他们自己提出的,让他们自己解决,必定会有较大的兴趣和积极性,而教师应该做的是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方便,起一个引导作用。例如,有生病打吊针的学生注意到所注射的生理盐水浓度为0.9%,便提出疑问,为什么只能是0.9%昵?这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内容,让学生首先讨论植物施肥过多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经过积极讨论后,得出施肥过多,植物根细胞会失水,出现烧苗现象。然后再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告诉学生人体内体液中的生理盐水浓度约为0.9%,那么注入高于0.9%的生理盐水人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学生便会得出“会脱水”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讨论的气氛热烈,积极性很高,并且也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联想能力,还有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结合运用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创新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从学生的问题中选择一些难度不太大、又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利的课题,引导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思考实验原理、材料、目的、步骤、结果等。其中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予以指导和帮助。例如,在学习了光合作用和“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这一实验后,有些学生提出设计“验证光合作用需要水分”的实验,由于有“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为基础,这个课题对学生来说有类比性,难度适当,教师可把他作为一个实验课题。在实验设计中,难度在于如何使叶的一部分有水分,而另一部分没有水分,这就要求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联系“水分代谢”内容,让学生想办法阻断水分代谢,有些学生就会想到将叶片中央叶脉的主脉切断以达到目的。然后运用类比思维,根据“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原理来进行。(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