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政治教学探索:实践探索成果

政治教学探索:实践探索成果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性学习对基础教育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教学领域,要让学生掌握其研究方法,培养其能力,笔者认为应从实际出发。(二)面对现实,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社会实践,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因此,其教学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加强研究性学习。二是模拟现实社会中的相关现象,演绎创设新的问题情境。

政治教学探索:实践探索成果

研究性学习对基础教育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教学领域,要让学生掌握其研究方法,培养其能力,笔者认为应从实际出发。一方面,先在学科内加强渗透和指导,促使学科课程研究化,通过政治课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的学习,给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把知识和能力整合起来,这样也就夯实了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的教学。另一方面,再从学科时段内拿出一定的时间,面向全体学生集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指导,使学生学会如何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进行某项课题研究。例如,如何提出问题,如何确定研究课题,如何设计研究方案,怎样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等,尽力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下面仅从几个侧面谈谈个人的做法及体会。

(一)创设氛围,强化主体意识,诱发探究动机,是研究性学习的前提

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关于“主体”和“主导”地位问题,许多教育者已从理论上达成了共识。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忽视学生“主动性”的弊端,有的教师为了图省事或避免出错,就采取“直奔真理”的方法,把知识直接塞给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个性没有得到发挥,渐渐地头脑中就形成了“事不关己”的思维定势,从而导致学习的主动性和个性日渐丧失,成为了千人一面、千腔一调的“标准件”。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要想改变如此沉闷的教学局面,就必须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个性发展的动机,强化学生的“主体”和“主人”意识。教师也要摆正自己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位置:既是活动的领路人,又是一名普通的参与者;既要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但又不能以“权威”自居。只有发扬教学民主,才能使全体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教学当中,笔者就非常注意这些。

比如在教学《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一课时,在学生学习完基本原理后,我便组织他们运用原理进行讨论。其环节先是“议一议”,结合实际谈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实行后给你的家庭或社会带来了哪些突出的影响、变化?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在讨论中,一些同学列举具体事实从正面进行了肯定和说明。但这时我注意到有一部分同学发言不够踊跃,另外还有两名学生举手示意发言,但站起来却欲言又止。这时我不急于归纳结论,而是继续启发他们大胆发言,鼓励他们有话直说,实话实说。我话音刚落,其中一位同学便站起来发言:改革开放尽管取得了很多成绩,但问题也不少,我父母所在的国有企业就倒闭了,好多职工闲着没事干……这能说现在的生产关系正在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吗?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这时,我面带笑容走到这位同学面前,向全体同学表扬了他敢字当头的精神,肯定了他能全面看问题和求异思维的方法,然后启发全体同学开动脑筋,帮助释疑。在“结合实际释疑”的教学环节中,同学们胆子更大,发言非常踊跃,有的观点还很有说服力,我也不时的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辩论。通过争论辨析,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和主流,使学生明确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相适应。我继而作进一步说明:新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也并不意味着不存在矛盾。例如,国有企业在改革中遇到了困难,还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我们看问题要从实际出发,正视现实。同时,又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党和国家正在采取措施,积极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在“坚定信念激情”的教学环节中,一位同学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搞市场经济前无古人,出现一些问题,遇到一些困难并不奇怪,我们相信这些问题及困难会在深化改革中得到解决。由于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关系融洽,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他们才肯去当“主人”,从而共同澄清了模糊认识,解开了疑团,也坚定了信念。

可见,要想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信任学生,还要正视现实,尊重事实,创造条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独立的个性。对于结论不正确的,要坚持引导,善意相待,不能把刚刚冒出的逆向思维的火花用一盆冷水浇灭。要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目的。

(二)面对现实,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社会实践,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因此,其教学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加强研究性学习。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出发,坚持面向现实,围绕社会热点、突出时事重点,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通过对某一问题、现象的深入研究,来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济全球化浪潮正席卷整个世界,并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了社会的热点问题。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也特别关注,因为他们对党的许多针、政策的理解都有赖于首先能深入、全面地了解世界局势,但限于现行初中教材涉及的内容少且粗略,真正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就把“经济全球化”这一热点与中国加入WTO这个时事重点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在学习前为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引导发散、创新思维,我创设了以下教学情境。

一是创设对热点和时事重点的不同看法而引起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即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来说,这种‘双刃剑’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应该冒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ww.daowen.com)

二是模拟现实社会中的相关现象,演绎创设新的问题情境。现象之一:中国的乐凯胶片公司,以振兴民族工业,弘扬民族品牌为己任,主动放弃了国外著名胶片公司的“控股合资”而带来的企业眼前利益,坚持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终于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光辉业绩。在中国“入世”后,“乐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仍奋力拼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超过了日本的“富士”和美国的“柯达”等国际著名胶片公司,不仅为国家创造了物质财富,也为中华民族争了光。现象之二:某个厂家在“入世”后的国际竞争面前,只顾企业眼前利益,私自降低出口价格,结果使国内同行业价格全部下跌,造成了市场混乱,外商渔利,国家财富流失,集体利益受损,最终个人利益也没有得到保障。

以上创设的问题情境,针对性强,容易引起研究者对核心问题作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思考。在学生学习研究的欲望被激发起来的基础上,我又拟定了如下研究专题:A.我看经济全球化;B.“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入世”;C.关于中国“入世”后的思考。以上这些专题要求学生先按小组分别自由选择,再按选择内容分头查找、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小组内实施分析、整理、加工,提取有用信息材料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最后学生把研究的结果以小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形式向全体同学展示,通过交流研究分享不同的研究成果。比如,选择了A题小组的同学,分别从“利”与“弊”两个方面辩证地分析说明了经济全球化的确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选择了B题的同学则结合实际,从中国“入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来谈中国的“入世”是加强了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而选择了C题的同学,结合活动前设置的正反两个不同的问题情境,分析指出了“入世”将给我国民族工业带来巨大冲击,这是事实,但同时也将促使我国的民族工业在竞争的大潮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奋力拼搏,经历阵痛,走向成功。通过这样的分析交流,使大家进一步明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国家和人民来说是利多弊少,既反映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又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一位同学在发言中气宇轩昂,披露了这一代人的心声:中国“入世”后我们一定要更好地发展民族经济,用最新科技产品去扩大我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的份额,让中国人更加扬眉吐气,让祖国母亲更加强大。

学生们就这样在调查中研究、学习,在交流中学习、研究,在研究性学习中进行着思维的碰撞,从中不仅使他们有所知(掌握知识),有所会(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悟(提高于思想素质),而且使认识和情感都得到了升华。在研究探索中,正因为老师巧妙地设计了思维的新情境,学生才能亲身感受创新思维的新内容和学习运用辩证思维的新方法。他们亲身经历和体验了学思维——会思维——多思维——深思维的全过程,培养了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这也正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可见,在研究性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题目的设计上,要力求放开,去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作全方位、多层次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见解,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才能更好地把自由发展的空间放给学生,让学生多方位展现问题思考的角度,使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

(三)走向社会,获得亲身体验,培养实践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当代中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对社会生活中碰到的各种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他们已不再满足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渴望走向社会,深入生活,了解当今社会变化发展的趋势。根据这一特点,在研究性学习中,笔者认真地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适于社会实践的因素,从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找准社会活动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并确定好实践活动的类别,或是调查研究模式,或是思辨探究模式,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实现其教学方式由封闭向开放实践式的转化,把社会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能较好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课时,教师强调:现代的发展必须是既考虑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那么目前我们身边的环境状况如何?又怎样才能实施可持续发展?在研究性学习中,带着这样的问题,组织学生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调查、访问、搜集资料。在社会调查中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获得了生动、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再把书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受更深,于是他们写下了一批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和小论文,如《大灾以后的反思》《从水、旱灾害看环境保护》《中学生与环保》等。有的学生还根据本地的严峻环境形势,给全市人民写了倡议书,字里行间,充满强烈的环保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类似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胜枚举,学生们在课堂上明确深化观点,并用课外实践验证观点,不仅在实践中学会了知识,得到了锻炼,也在实践中提高了道德认识,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笔者正在实践中学习、探索,在探索中改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教法实施得当,就能把思想政治课上出“味道”,上出“名堂”,最终也才能让学生在“自主”的海洋中尽情的遨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