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学进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教学进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和应具备的个性品质。十分明显,要激发学生这3个方面的内驱力,不能仅对他们讲述抽象而笼统的教学目的,而必须向他们下达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如果教学目标在授课伊始阶段让学生了解可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从而将教学目标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不仅影响教学设计的方向,也决定着教学的具体步骤、方法和组织形式。它可以提供分析教材及设计学生活动的依据,也可以使学生了解他们预期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和应具备的个性品质。

传统的教育学主张教学要贯彻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即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的长远目的及其和社会进步的关系,从而产生努力学习的社会责任感。但是,要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认识的能动作用,仅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是不够的,还必须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于20世纪60年代曾提出成就动机有3个组成部分:一是认识内驱力,即以获得知识、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内驱力;二是自我提高内驱力,即个人通过自己胜任能力和工作成就的提高来赢得相应地位和自尊心的内驱力;三是附属内驱力,即以获得长者或集体的赞许为目的的内驱力。十分明显,要激发学生这3个方面的内驱力,不能仅对他们讲述抽象而笼统的教学目的,而必须向他们下达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让学生了解预期的学习成果,他们才能明确成就的性质,进行目标清晰的成就活动,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作成就归因,并最终取得认知、自我提高和获得赞许的喜悦。(www.daowen.com)

因此如果教学目标在授课伊始阶段让学生了解可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从而将教学目标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此动机决定着个体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可使学生变得积极、主动、投入地学习。例如,在“血液”这节新授课中,我把教学目标用导入语的形式提出:“平时我们割伤手指流出血,都会有点紧张,如果造成大量失血就会危及生命。为什么血液如此重要?”这一设问不仅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也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解的是血液的有关知识,其重点是血液的功能,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寻求答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