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根据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认为要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即在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方面的素质。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中学生的科学素质应涉及到如下四个方面:(1)科学知识与技能;(2)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3)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4)科学、技术与社会。学校的科学教育要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为核心,以培育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为主导,以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实践能力为重点,以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基础科学知识及其技能的学习为基础,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背景,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养成科学的行为和习惯。
1.在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
中学生应该了解或理解基本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学会或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牛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了解科学在现代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中学生应该了解生命科学领域、物质科学领域和地球、宇宙及空间科学领域的基本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如了解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认识生物体的基本构造、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以及人、健康、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领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与环境的统一和进化的观念,认识生命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物质系统;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认识常见的物质运动形态,理解物质运动及其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初步建立关于物质运动和物质结构的观念,认识能量转化与守恒的意义,会运用简单的模型解释物质的运动和特性;了解地球、太阳系和宇宙的基本情况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了解人类在空间科学技术领域的成就及其重大意义。了解在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中阳光、大气、水、地壳、土壤等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等等。
中学生还应该了解科学上的具有一般性的统一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如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信息,系统、结构与功能,演化、平衡、守恒等概念及其相关原理,它们反映了自然界的内在的统一性。
2.在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方面
科学探究是科学方法的核心。通过科学教育,中学生应在小学科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发展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进对提出问题意义的理解;(2)发展提出猜想和形成假设的能力,了解假设对科学探究的作用;(3)发展制定计划、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4)发展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特别是通过观察与实验获取证据)的能力,理解收集、处理信息的技术对科学探究的意义;(5)发展科学解释和评价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需要运用科学原理、模型和理论;(6)发展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认识表达和交流对科学发展的意义,认识探究的成果可能对科学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www.daowen.com)
在这里还必须指出的是,中学生应当初步形成分析的能力,也要有综合的能力。从整体上认识自然、观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同样是我们必须对他们提出要求的。
3.在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教育,中学生应初步具有如下的科学精神:(1)热爱自然,对自然界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养成与自然界相协调的生活态度;(2)热爱科学,反对迷信,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3)勇于创新,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4)崇尚真理,尊重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科学原理;(5)严谨求实,依据客观事实得出结论,能够根据科学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6)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和协作的习惯;(7)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用科技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意识。
4.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方面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现代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内涵,通过科学教育,中学生应当:(1)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2)初步认识科学推动技术进步、技术又促进科学发展的相互关系,初步认识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3)了解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已成为一种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了解科学技术不仅推动物质文明的进步,也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科学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关心这项事业;(5)了解技术也会对自然、人类生活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初步懂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6)初步形成关注环境、资源等社会重大问题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知道应当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