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科学素养,首先要从国家的需要来看。在21世纪,中华民族的宏伟目标是实现伟大的复兴,到205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为了完成这一惊天动地的伟业,需要培养千百万各行各业的人才。
第一,必须大幅度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繁荣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1950年代以后,各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21世纪各国的经济发展更是依赖于现代科学和高技术。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已经成为导致经济新的增长点的源泉;用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已经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变为生产力过程,进而导致企业利润的形成,导致国民经济的增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主要是企业应用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增强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工作抓手。为21世纪技术创新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是科学教育的历史使命。为此就得从现在的中学生的科学素质抓起,只有提高了中学生的科学素质,才能为日后培养造就千百万人才奠定基础。
第二,必须切实维护好国家安全。
虽然和平和发展是当代的主流,但是还要清醒地看到,天下并不太平,对我国安全和稳定构成威胁的因素还不少,必须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和推进军队质量的建设。为此,我们必须贯彻科技强军的战略,不仅要大力发展先进的武器装备、利用高技术改进现有的武器装备,而且在军事训练、作战指挥和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都要努力利用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增大高科技含量。因此,不但要培养大量的军事科技人才,而且要全面提高我军干部和战士的科学素质。
第三,我国和世界各国一样,都面临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为此必须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为了应付全球气候的变化、防止大气和水体的污染、治理土地荒漠化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都必须依赖科学技术手段和全体公民良好的环境意识。(www.daowen.com)
第四,从长远发展的利益来看,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
在20世纪,科学理论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科学革命不断发生,相对论、量子力学的产生导致了20年代的物理学革命,分子生物学的产生导致了50年代的生物学革命,板块构造理论的产生导致了60年代的地学革命,等等。在科学革命之后,各学科理论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均得到迅猛的发展。同时,新的交叉性学科(如生物化学等)、综合性学科(如环境科学等)和横向性学科(如系统科学等)不断产生。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对技术的渗透越来越大,技术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在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形成的电力技术、化工技术、冶金技术的基础上,从1940年开始,重大技术发明层出不穷,逐步形成了以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为主体的高技术群,到1980年以后,它们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技术。
面向世界,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19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自己的“两弹一星”,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这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
在当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正在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人们应该积极地顺应这种变化,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导入文明、科学的轨道,形成一种科学的、文明的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国自古以来虽然有着伟大而丰富的文明成果和优良的文化传统,但相对来说,全社会的科学精神不足乃是一个缺陷,近几年来一些与现代文明相悖的迷信、愚昧活动甚至邪教又日渐泛滥,反科学、伪科学活动也频繁发生,它们日益侵蚀人们的思想,愚弄广大群众,腐蚀青少年一代,严重阻碍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弘扬科学精神,破除迷信,自觉地识别和抵制伪科学,等等,这些都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