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甘肃农垦国有农场耕地面积增加

甘肃农垦国有农场耕地面积增加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在甘肃农垦国有农场广泛推广,实施滴灌农田面积达30多万亩。并且将原有的埂子、农渠、毛渠等全部推平,变为耕地,增加面积,提高产量,提升产品品质。应用平衡配方施肥这一成果,在生产啤酒花、啤酒大麦、特种药材和玉米、小麦等作物专用配方肥,年均推广面积5万亩。

甘肃农垦国有农场耕地面积增加

(一)颗粒酒花加工工艺改进技术

甘肃亚盛集团下河清分公司针对干酒花体积大、运输成本高,α-酸挥发快、产品质量不均等问题,在引进颗粒酒花生产工艺和设备基础上,根据啤酒花生产基地的气候特点,对投料、造粒、包装等生产工艺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其中下河清分公司酒花颗粒厂于2000年投入使用,年产酒花颗粒800吨,主要供应燕京、青岛两大啤酒生产厂家,年产值2400万元。

(二)啤酒花机械收获应用技术

啤酒花是啤酒酿造不可替代的重要原料之一,但啤酒花生产成本高,尤其是人工采摘费用逐年上升,加大了啤酒花成本。国外啤酒花收获普遍实现了机械化,每个劳动力平均管理面积在100亩以上,而我国劳动力平均管理面积仅有4~6亩。2004年8月,由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研制的啤酒花自动采摘清选机固定式机组,在甘肃农垦饮马农场和甘肃农垦建筑公司啤酒花生产基地投入使用。该机械的主要技术参数:摘花量鲜花500公斤/小时,摘净率≥95%,破损率≤5%,损失率≤5%。机械收获方式是根据甘肃垦区啤酒花种植多采用立杆低架(架高2.5米)立体布网的种植模式,关键解决花体与叶片的分离筛选,田间的人工摘花改为直接用剪刀将酒花枝蔓剪断,由运输车辆将枝蔓运到固定的机组进行分离筛选。机收面积根据设计能力,每台机收面积300亩。通过啤酒花机械采摘,在全垦区啤酒花种植单位推广应用,总体获得了成功,这是甘肃农垦种植啤酒花20多年间实现的历史性突破。

(三)农业节水滴灌技术

2001年,甘肃亚盛集团引进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技术和资金,建设“甘肃亚盛—亚美特滴灌设备厂”,引入以色列先进的滴灌制造技术,利用国内生产原料进行生产,4条生产线年产滴灌管线1.2亿米,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在甘肃农垦国有农场广泛推广,实施滴灌农田面积达30多万亩。通过此项技术的实施,节水效果明显,与大水漫灌相比,滴灌的节水率为40%~48%。实施滴灌技术后,可以将化肥在肥料罐中溶解,通过输水管道系统,根据作物需水量以很高的均匀度直接供到作物根部范围的土壤内,节肥率43%。同时,实施滴灌技术极大地减轻农业工人平地、挖渠、打埂子、破埂子及灌水的劳动强度和用工量。并且将原有的埂子、农渠、毛渠等全部推平,变为耕地,增加面积,提高产量,提升产品品质。如啤酒花实施滴灌后,增产10%,a-酸可以提高1个百分点,成本降低20%,产量提高30%,达到节约用水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双重目的,为甘肃农垦乃至整个甘肃省节水农业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

(四)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

农业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是一项十分明显的机械化节本增效技术,主要通过机械化作业来实现农业保护性耕作的目的。该项目于2005年在甘肃农垦实施,承担单位为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甘肃农垦张掖农场、甘肃农垦饮马农场,实施总面积15000亩,其中3个实施单位各承担5000亩。主要在啤酒大麦、小麦玉米三种大田作物地块实施。采用的耕作技术由机械化秸秆还田、机械化全方位土壤深松和机械化免耕播种等三项技术组合配套构成。通过全年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甘肃垦区项目实施单位的推广应用,提高了耕作土壤的蓄水蓄热、保墒培肥能力和耕作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减少和消除耕作土壤中残留地膜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改善中低产田的水肥条件,提高中低产田单位面积产量。因此,较大幅度地降低了田间机械作业成本,尤其是对职工家庭农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五)平衡施肥技术

1992年,甘肃农垦农业研究院开始应用平衡配方施肥成果,连续6年均承担了甘肃省科技厅下达的平衡配方施肥应用推广工作。在啤酒花、啤酒大麦、特种药材和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上,进行了多年多点配方施肥田间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初步建立起了主要农作物在几种主要土壤上的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确定了不同作物在不同土壤上合理施肥的种类和数量、基肥追肥比例、最佳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和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应用平衡配方施肥这一成果,在生产啤酒花、啤酒大麦、特种药材和玉米、小麦等作物专用配方肥,年均推广面积5万亩。

2007年,甘肃省农垦集团公司研究决定,在全垦区实施4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帮助国有农场职工掌握科学的施肥方法,全面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技术承担单位为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经推广作物平衡施肥后,配方施肥技术效果明显,项目区肥料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平均每亩节约成本增收30元左右,平均增产7%~13%,总增收1500万元以上。(www.daowen.com)

(六)设施农业技术

2001年,甘肃亚盛投资建设GYS高科技农业生物园,园区建在兰州市榆中县三角城乡,占地230亩,投资1.2亿元,于2003年底建成投产。GYS高科技农业生物园采用西班牙温室设计技术,建成了连栋职能玻璃温室100亩,其中A、B区各10500平方米、C区21120平方米、D区24960平方米,SAV-EL-III型节能日光温室45亩,冷藏库1000立方米,组织培养车间、转基因中试车间、生物制剂车间和土壤肥料等实验室的综合实验大楼,为中国西部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高科技农业生物技术示范基地。园区产业化经营分为两个阶段:运营初期主要以名贵花卉、高档礼品瓜菜、珍贵苗木的组织培养繁育等反季节生产与经营。自2006年开始,把重点放在生物技术成果的转化上,成为无土栽培等高科技手段的展示基地,进行转基因作物的引进繁育、工厂化育苗和生产等高科技产业项目的组合研发,建成一座综合性的农业高科技生物示范园区。

(七)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是现代农业的技术措施,其优点是灌溉施肥的肥效快,养分利用率提高,可以避免肥料施在较干的表土层易引起的挥发损失、溶解慢,最终肥效发挥慢的问题。特别是避免了铵态和尿素态氮肥施在地表挥发损失的问题,既节约氮肥,又有利于环境保护,所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使肥料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甘肃农垦依托30万亩滴灌工程,集中在河西灌区的14个农业企业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以来,各类农作物在增产、增收、节肥、节约成本上都表现良好,灌溉施肥体系比常规施肥节省肥料50%~70%。同时,大大降低了设施蔬菜和果园中因过量施肥而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由于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人为定量调控,满足作物在关键生育期“吃饱喝足”的需要,因而在生产上均可达到作物产量和品质良好的成效,提升了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八)沼气和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技术

张掖农场投资500万元建成大型沼气工程,装机120千瓦时沼气发电机组,利用养殖场棑出的粪污,形成“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生产沼气发电)—种植业利用”的良性循环系统。同时,投资2379万元,建成有机肥生产线一条,设计年生产能力1.7万吨,年可利用牛羊排泄物2.3万吨、秸秆及其他0.8万吨、沼渣1.3万吨。同时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生态农业”的示范作用。

(九)激光平地机技术

2008年3月,黄花农场引进美国天宝公司的激光平地系统,进行土地平整,以应对水费上涨给职工农业生产带来的经营压力,节约用水,提高作物单产,减轻生产支出。使用激光平地机,土地被刮平的程度可达到±2厘米,它带来的好处是,能提高产量20%~30%,节水30%~50%,减少测量成本80%,同时减少化肥流失和高处土壤的控制。如果按节水30%计算,现水费100元/亩左右,实际计算就是节约用水30元/亩,当年农户就会收回投资,使用激光平地机平整后的土地,一般能保持3~4个作物生长周期,即3~4年,第一次平整时,工作量较大,但在下一次平整时,作业量和作业成本都会显著下降,一般作业率(3~5)亩/小时,作业收费初步测算为40元/亩。在甘肃农垦河西垦区各农场普遍推广应用。

(十)水泥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和低温余热发电及新环保节能技术

2001年至2010年,甘肃农垦金昌水泥集团利用永昌电厂粉煤灰,金化集团磷石膏、炉渣,金川公司矿渣等废料资源生产水泥技术日趋成熟,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砂岩代替黏土配方技术研发取得成功,实现了优质、高产、安全、低耗目标。2000年,金昌水泥集团公司筹建日产1000吨新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2001年被列入甘肃省技术改造重点项目,2001年8月竣工投产,新增产能34万吨,年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供散能力达到40万吨。2007年,金昌水泥集团日产2500吨电石渣水泥熟料、低温余热发电生产项目立项建厂,总投资2.9亿元,年消化电石渣、粉煤灰70万吨,生产高标水泥100万吨。对金川化工公司电石废渣、金川热电厂粉煤灰及镍厂弃渣综合二次利用,年生产高标水泥100万吨,消耗废渣70多万吨;同时发电2610万度,年节约标准煤近万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