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甘肃省农垦志1989-2010:实施五年计划

甘肃省农垦志1989-2010:实施五年计划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6年至2010年,省农垦制定实施三个“五年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由过去的指令性计划变为指导性计划和规划,突出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注重以人为本,促进垦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八五”计划的主要措施:1.优化产业结构,1990年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为44.17:38.49:17.34,1995年调整为35.2:46.8:18。

甘肃省农垦志1989-2010:实施五年计划

1986年至2010年,省农垦制定实施三个“五年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由过去的指令性计划变为指导性计划和规划,突出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注重以人为本,促进垦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七五”计划(1986年—1990年)

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巩固完善双层经营结构,广泛发展横向联合,增强企业内部活力,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平和经营效益,是“七五”计划的主要目标。(1)199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亿元,比1985年增长63%,年递增10%,比1980年翻一番半。(2)1990年实现利润1000万元(含贷款投资形成利润)。(3)利税同步增长,1990年比1985年增长1.5倍,年递增20.1%,1987年消灭亏损企业,1988年消灭亏损行业。(4)劳动力平均收入由1985年的948元增加到1990年的1200元。(5)粮食总产3.5亿公斤,人均粮食由1985年的400公斤增加到1990年的500公斤。

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甘肃农垦制定了10条措施。(1)建设10个商品生产基地。①啤酒大麦基地由1985年1.2万亩发展为8万~10万亩,平均单产160公斤,总产1250万公斤。②啤酒花基地由3400亩发展到10000亩,平均单产200公斤,总产2000吨。③黑瓜子基地保持6万亩左右,亩产100公斤,总产600万公斤。④甜菜基地由4000亩发展为3万亩,总产90万担。⑤硬皮甜瓜基地5000亩,总产1000万公斤。⑥酿酒葡萄基地由1200亩发展为3000~4000亩,总产4000吨。⑦果品基地(苹果、苹果梨)由1.3万亩发展为2万~3万亩,总产150万公斤。⑧山楂基地由2000亩发展到1万亩,总产700万公斤。⑨八一农场奶牛养殖基地,发展500头奶牛,年产鲜奶400吨。⑩条山农场种鸡养殖基地,养殖种鸡5万只,为垦区提供种鸡种蛋。(2)建成10个“百万元利润企业”,成为垦区经济发展的依托和骨干力量。(3)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每年改造1万亩。(4)开垦荒地4万亩。(5)加速林业建设。以营造经济林为主,各类果树面积由1.5万亩增加到4万亩。(6)发展畜牧业。1990年,全垦区大牲畜年末存栏达到1.3万头、猪存栏2万头、羊存栏11万只、家禽15万~20万只。(7)协作集资办矿办厂,重点发展水泥石英砂、机制砖、钨砂、元明粉、矽铁、黄铜等。(8)做好企业挖潜改造工作。即酒泉拖拉机配件厂建设钢门窗和散热器生产线、水泵厂和焊条厂轧钢生产线。(9)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即啤酒、饮料和食品加工。(10)发展科教事业,狠抓智力开发和技术培训,引进优良品种、先进技术。

1990年,省农垦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6582万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7324万元、6383万元和2875万元,比1985年增长63.1%,年均递增10%,实现了比1980年翻一番半的计划指标。当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32196万元,同1988年28140万元相比,年均递增3.39%;其中农业总产值14155万元、工业总产值18041万元,年均递增分别为0.85%、6.07%。1990年实现营业收入4.78亿元,比1985年1.43亿元增长2.3倍;当年利润总额0.07亿元、税金0.14亿元,超额完成计划;劳均纯收入1990年为1890.8元,比1985年增长56.3%。农业方面建成商品粮、啤酒花、啤酒大麦、黑瓜子等生产基地,初步建成苹果和苹果梨、山楂、酿造葡萄等生产基地。10项农业指标完成6项,粮豆总产量5.3万吨,完成计划的106%,年递增10.4%;啤酒花3400吨,完成计划的170%,年递增43.9%;糖料1.65万吨,完成计划的110%,年递增31.3%;水果3500吨,完成计划的110.1%,年递增14.9%;牛奶450吨,完成计划的102.9%,年递增0.3%;水产品27吨,完成计划的112.1%,年递增17.6%。4项农业指标未完成计划,即1990年生产棉花100吨,完成计划的72.9%,年递增55.5%;油料2781吨,完成计划的84.7%,年递增0.3%;肉类930吨,完成计划的97.9%,年递增0.15%;禽蛋800吨,完成计划的90%,年递增23.3%。

(二)“八五”计划(1991年—1995年)

“八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共8项:1.国内生产总值由1990年的1.66亿元至1995年增加到2.3亿元,年递增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由0.7亿元增至0.8亿元,年递增3.5%;第二产业由0.64亿元增至1.08亿元,年递增10%;第三产业由0.29亿元增至0.43亿元,年递增8%。2.工农业总产值由1990年的3.2亿元增至4亿元,年递增7.5%,其中农业总产值由1.31亿元增至1.7亿元,年递增10.5%;工业总产值由1.74亿元增至2.7亿元,年递增9%。3.主营业务收入由4.78亿元增至10亿元,年递增17%。4.利润总额由0.07亿元增至0.08亿元。5.实现税金由0.14亿元增至0.5亿元,年递增30%。6.职工年均收入由1890元增至3000元,年递增9%。7.职工平均国内生产总值由4390元增至5000元,年递增5%。8.固定资产投资由0.31亿元增至1.1亿元,年递增28%。

实现“八五”计划的主要措施:1.优化产业结构,1990年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为44.17:38.49:17.34,1995年调整为35.2:46.8:18。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弃耕地收复、荒地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农机具更新换代、渠道修复、农电线路架设和营造防护林等。3.搞好科技攻关,多形式筹措资金,增加科技投入,发展科技为主导的产业。4.加快商品基地建设,重点建设苹果、苹果梨、山楂、水稻、棉花、葡萄、奶牛、黑瓜子等基地,形成名优特产品优势。5.吸引外商投资,加速出口创汇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的综合开发。6.建立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杜绝掠夺式经营,发挥国有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带动、辐射和指导作用。

1995年,全垦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388万元,同1990年相比,年均递增6.2%;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1316万元、10808万元、1246万元,年均递增6%、10.41%、2.1%。当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64756万元,同1990年相比,年均递增14.08%。其中农业总产值34698万元,工业总产值30058万元,年均递增分别为15.37%、12.77%。1995年完成营业收入10.88亿元,利润总额0.02亿元,实现税金0.49亿元。“八五”计划期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9亿元,年递增28.82%,相当于“六五”计划和“七五”计划期间投资总和的1.4倍。1995年,全垦区职工年均收入3224.6元,年递增9.5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3%;实现职均国内生产总值5603.9元,年递增5.53%。8项指标中,7项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利润指标未能完成计划。

(三)“九五”计划(1996年—2000年)

2000年,甘肃农垦计划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基本消灭贫困现象,职工年均收入5000元以上,职工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实现“九五”计划的主要措施有:

1.优化产业结构。巩固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一、二、三产业比重由1995年的34.79:46.76:18.45调整为2000年的26:57:17。2.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建成一批销售上亿元、效益上千万元企业或集团公司。3.强化技术开发和新产品开发。开发、引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科技对垦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4.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扩大粮食、药材、优质水果、糖料、蔬菜种植面积;2000年粮食总产比1995年新增5万吨以上,平均亩产350公斤;新增优质水果3万吨,相当于“八五”计划期间增量的4倍;发展双层经营规模养殖业,力争牧业产值五年增长50%以上;改造中低产田22.5万亩,开垦宜农荒地和收复弃耕地15万亩,每年推广管灌面积1万亩,5年推广滴灌面积2万亩;实施种子工程,良种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销良种3万吨以上。5.调整发展第二产业。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8%以上,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61%提高到2000年的72%;啤酒大麦加工能力达14万吨以上,酒花加工能力0.4万吨以上,白、黄酒年产0.4万吨以上,啤酒5万吨以上,番茄酱年产0.3万吨以上,建材业年产值2亿元以上。6.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理顺现有商贸流通业,积极兴办三产项目,发展连锁经营和集团化经营,第三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2%以上。

2000年,省农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657万元,同1995年相比,年均递增6.56%;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6800万元、22527万元、4330万元,年均递增分别为4.08%、12.56%、-0.1%。当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26847万元,同1995年相比,年均递增14.09%。其中农业总产值36527万元、工业总产值90320万元,年均递增分别为-3.77%、19.37%。2000年完成营业收入19.31亿元,实现利润1.28亿元,完成税金1.2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757元,年均递增5.2%;职工年均收入5440元,年均递增8.3%;人均纯收入2894元,年均递增9.7%。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4亿元,是“八五”时期的2.3倍;省农垦企业社会贡献额4.3亿元,年均递增7.8%。

(四)“十五”计划(2001年—2005年)

“十五”计划发展目标: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年均递增9%左右。2.职工年均收入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年均递增10%左右。3.粮食、啤酒大麦、水果、啤酒、啤酒大麦芽葡萄酒、乳制品、水泥、硫化碱、烧碱、合成盐酸、合成纤维12种工业产品产量全面增长。4.重点基建技改项目30多个,多数实施完成并发挥投资效益。

省农垦实现“十五”计划的主要措施:

1.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产业化经营。一是加大投入,实施农业节水工程18万亩,农业生态综合治理19万亩,退耕还林5万亩,牧草种植10万亩,国有农场电网改造2655公里,场区道路改造450公里等7个重点项目。二是开发名优特新产品,发展棉花、瓜类、啤酒花、啤酒大麦、玉米、水果、酿造葡萄等优势农产品。三是抓好农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包括30万亩优质啤酒大麦基地、5万亩酿造葡萄基地、5万亩良种基地、6万~10万头肉牛饲养基地、0.8万亩优质啤酒花基地和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等7个项目。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产业化重点建设项目,包括4.5万吨葡萄酒技改扩建、10万吨麦芽技改扩建、6万~9万吨奶制品技改扩建、10万吨牧草加工、500吨酒花浸膏加工、药碱厂技改与新产品开发、啤酒原料批发交易市场(电子商务)等11个项目。(www.daowen.com)

2.加快二、三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进程。以支柱产业带动工业结构的调整。重点发展壮大以葡萄酒、乳制品、啤酒、草产品、牦牛生物制品、合成纤维为主的食品(轻)工业;发展以特种药物碱、甘草中药片剂和土霉素为主的医药原料工业;发展以水泥、墙地砖、PVC门窗为主的建材等支柱产业;搞好金昌、酒泉两个30万吨水泥旋窑技改工程、亚盛集团瑞盛·亚美特合资1.2亿米滴灌管道生产线、1万吨全融性复合肥、兰维公司技改、盐化公司技改等7个项目。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小而强、小而精”企业。重点培育壮大一批以支柱产业为依托、以名牌产业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以资产链接为纽带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发展名牌产品,集中培育名牌产品的竞争力,逐步并购“非名牌”产品和淘汰“低散小”劣势企业、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名牌产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依托小城镇,发展商贸、饮食交通运输、通讯、文化传播、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特色旅游、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

3.实施科教兴垦战略。围绕农业优良品种、工业新优产品,把技术研制、引进、推广应用结合起来,2005年全垦区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49%。重点加大脱毒种苗单细胞快速繁殖、新型节水技术、胚胎移植、牛羊基因工程双胎、牦牛SOD与凝血酶生产提取技术研究、推广和引进力度;建设农垦高新技术示范园。

4.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新组建上市公司1~2家、多元股权结构企业10~15家。科学论证和严格筛选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重点项目,以国际通用惯例向外招商引资,发展合资、合作项目和企业。

5.理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职工生活水平。按照省级统筹要求,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调剂机制,扩大社保覆盖范围;规范企业下岗职工管理,确保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补助和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发放。

6.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构建具有农垦特色的企业文化,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完善领导监督约束机制,健全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制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净化垦区社会环境

2005年,省农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2033万元,与2000年相比,年均递增8.01%;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4665万元、40965万元、6403万元,年均递增7.7%、8.1%、8.3%。2005年当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35190万元,同2000年相比,年均递增9%。其中农业总产值61501万元、工业总产值173689万元,年均分别递增8.86%、9.06%。完成营业收入23.23亿元,实现利润0.32亿元,完成税金0.73亿元。职工平均国内生产总值21964.6元,年均递增12.7%;职工年均收入9378元,年均递增11.6%;人均纯收入4493元,年均递增9.2%。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其中啤酒、啤酒大麦芽、葡萄酒、颗粒酒花、液态奶、土霉素、药碱、硫化碱、元明粉、水泥等成倍增长,以啤酒大麦为主的粮食产量连续突破10万吨,平均亩产比2000年增长10%左右。全垦区“千元田”面积达到13万亩,约占农作物总面积的26%。

(五)“十一五”规划(2006年—2010年)

“十一五”规划期间,农垦努力完成巩固优势产业地位、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和谐垦区三大战略任务。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亿元,主营业收入25亿元,利税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200元,职工年均收入12000元,人均纯收入8000元以上,6项指标年均增长10%;城镇化率达50%。实现规划的主要措施如下:

1.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集团化,培育壮大支柱产业。①抓好特药种植、加工、销售为产业链的医药产业,3年内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使其成为垦区战略主导产业之一。②抓好啤酒原料产业,力争啤酒花年销售收入1.5亿元,啤酒大麦芽实现年销售收入3亿~4亿元。③抓好以亚麻、棉花、金盏花、甜糯玉米、制种玉米、苜蓿草为主的特色产业,形成5~6个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的龙头企业。④壮大水泥建材产业,年产量稳定在120万吨以上,年销售收入3亿元。⑤抓好葡萄酒产业,发挥基地和品牌优势,使“莫高”系列品牌葡萄酒年销售额达2亿元。

2.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股份化进程。调整优化产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①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疏勒河项目后期建设、日元节水、日元贷款风沙治理和人饮安全工程等项目。②搞好产业化经营项目和重点工业项目,包括好为尔奶源基地世行贷款项目、莫高6万吨麦芽扩建项目、农垦百号良种繁育基地项目、普安公司年产1000公斤盐酸纳洛酮原料药项目、祁药集团3600吨土霉素扩产项目等。③向农业部和省上争取农场道路建设资金、扶贫资金、粮食及农机补贴、危房改造和节水项目资金等。④加强项目投资管理,合理确定资金投向,优化投资结构、完善投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项目监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3.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①实施名牌战略,在抓好现有“陇货精品”和国家、省内名牌产品的同时,抓紧创立亚盛、莫高、好为尔等国内名牌和驰名商标工作。②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推进产业升级。③推进以企业信息化为主的管理创新,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健全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抓好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等薄弱环节,推进生产过程自动化、主导产品标准化、经营管理系统化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息化进程。

4.拓宽融资渠道,扩大对外开放。①积极争取各项优惠政策,推进农垦税费改革和土地确权,落实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巩固扩大户口低保、养老等政策成果,加大职工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保政策的覆盖力度,建立垦区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②拓宽融资渠道,盘活存量资产,增加资金来源,争取财政信贷资金投入。③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创新引资方式,创造引资环境,规范引资行为,以外促内,内外结合,协调发展。

5.以人为本,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①努力创造实施人才战略的良好环境,建立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和鼓励人尽其才的分配制度、激励机制。②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和责任心强、经营管理能力强、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廉洁自律、创新进取的经营管理者队伍。③加强专业人才和职工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加强职工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培育农业种田大户、养殖能手、能工巧匠和科技能人。

6.加强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垦区。①加强垦区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决策机制,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实行场(厂)务公开,完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②抓好“三个文明”建设,培养职工主人翁意识、法律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党员、干部真正树立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思想,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

7.加强党的建设,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党员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努力提高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2010年,省农垦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当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5952万元,同2005年相比,年均递增9.24%;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8610万元、59014万元、8328万元,分别增长11.85%、9.1%、5%。当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369501万元,同2005年相比,年均递增9.78%。其中农业总产值129821万元、工业总产值239680万元,年均分别递增14.09%、8%。实现营业收入40.44亿元,实现利润2.38亿元,完成税金2.16亿元。职工年均收入20422元,比2005年增长101.6%。完成和超额完成“2552”工程规划中前三年的各项指标。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1个,比2005年增加6个。完善3个国家级、8个省级龙头企业和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功能,2010年全垦区“千元田”和“双千元田”面积达49万亩,“万元田”得以创建,带动周边农村20多万农户和近200万亩产业基地发展,促进农民增收3亿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全年产销水泥280万吨、麦芽4.5万吨、葡萄酒8000吨、番茄酱5100吨、硫化碱16000吨、烧碱9500吨、液氯6500吨、盐酸5000吨、PVA13000吨、高强地膜3000吨;农业产品产量大幅增加,粮食总产21.2万吨(其中小麦9.7万吨、大麦2.3万吨、玉米8.3万吨、马铃薯0.69万吨),棉花9万吨,啤酒花0.45万吨,油料1.1万吨,果品7.2万吨。主要畜产品产量有所增长,肉类产量1432吨,鲜蛋产量1665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