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甘肃农垦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产值持续增长

甘肃农垦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产值持续增长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省农垦系统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34.79%、46.76%、18.45%。“九五”计划期间,甘肃农垦按照巩固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着力发展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建成一批销售上亿元、效益上千万元的企业和集团公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甘肃农垦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产值持续增长

省农垦按照“农工商综合经营、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稳定提高第一产业,加快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兴办第三产业,为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20世纪70年代末,省农垦系统改变粮食作物种植模式,在全省率先引进啤酒大麦和啤酒花,在河西垦区的农场种植,80年代后期向周边农村发展。

1989年,省农垦啤酒花种植面积15975多亩,后经多年调整,稳定在2万亩左右。啤酒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省80%以上,种植区域东起张掖市甘州区,西到酒泉市玉门镇。河西垦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加上农垦人的精细管理,啤酒花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产品。其中,国有下河清农场连片种植6000多亩,平均亩产325公斤,创世界单产最高纪录,且大多为一级品。啤酒花采摘后,必须立即加工,因酒花中的α甲酸极易挥发,传统加工工艺采用全花加工形式,主要步骤是干燥、回潮、压榨和打包。1994年,甘肃农垦从澳大利亚引进颗粒酒花生产线,先后在甘肃农垦系统建办颗粒酒花加工厂7家,全省发展为10家加工厂,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化链条。截至2010年底,甘肃农垦啤酒花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占全省总产量的80%,形成啤酒花大产业。

1989年,省农垦河西垦区啤酒大麦面积6.29万亩,年产量1.5万吨。1993年起,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年产啤酒大麦6万吨以上,面积和产量约占全省的70%。1993年10月,国有饮马农场“5000吨∕年麦芽生产线项目”竣工投产,八一农场、黄羊河农工商公司等企业先后建成麦芽生产线,全垦区麦芽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科研”的模式,带动50万亩优质啤酒大麦示范种植基地和5万多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年生产能力17万吨,产量规模和经济效益连续增长。从农产品深加工开始,农垦逐步建立了“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模式,形成啤酒原料(啤酒花和啤酒大麦)、酿酒葡萄、特种药材、番茄酱、绿色果品、甜糯玉米棉花、金盏菊、牧草等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

1990年,甘肃农垦一、二、三产业比重为44.17%、38.49%、17.34%。“八五”计划期间,省农垦总公司一方面加强对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进行挖潜改造、技术改造、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一方面大力兴办场办工业,引导扶持农场利用积累资金或贷款,兴建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第二产业。截至1992年底,全垦区场办工业由1979年的37户增至107户,工业总产值达到22102万元。同年,省农垦总公司与省农垦农工商联合企业公司合并,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1993年,省农垦总公司进一步完善各专业公司的职能,根据省政府《关于农口部门兴办经济实体的通知》精神,在原省农垦总公司建制基础上,推行管理、经营、服务、监督为一体的管理体制。组成以农业公司为主体,包括酒花公司、种子公司的第一产业公司;以工业公司为主体,包括经济开发公司、机电公司的第二产业公司;以科技开发公司、外贸公司和农工商经销部为主体,包括商业公司、供销公司、综合服务公司、河西堡物资批发站、药材批发站、农垦宾馆、北京公司、南方公司、华东公司、青岛公司、西安公司、劳动服务公司、长青实业公司、影视装潢广告公司、绿色食品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经济开发实业公司的第三产业公司。其中农业公司、工业公司、科技开发公司、外贸公司、农工商经销部是对内行使农垦行业管理职能、对外代表甘肃农垦经营的专业公司。

到1994年底,甘肃农垦自办的专业公司达20多个,注册资金2000万元,年销售额2亿元,年创利税700万元。全省农垦系统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34.79%、46.76%、18.45%。

“九五”计划期间,甘肃农垦按照巩固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着力发展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建成一批销售上亿元、效益上千万元的企业和集团公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到2000年,农垦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38.48%、51.6%、9.92%。

2002年,省农垦集团公司重点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扶持发展“小而强、小而精”企业。坚持以支柱产业为依托,以名牌产业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以资产联结为纽带,形成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与此同时,依托小城镇发展商贸、饮食交通运输、通讯、文化传播、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特色旅游、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2005年,全垦区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4.24%、56.78%、8.98%,2010年调整为41.92%、50.9%、7.18%。

(一)龙头企业引领

甘肃农垦的定位是:全省农业产业化的龙头,农业现代化的样板,农业科技示范的实验基地,所在地区的经济中心,而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龙头则是关键。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甘肃农垦经营业绩突出、发展势头强劲,不断优化种植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同时,着力兴办农业产业化加工项目,通过对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培育出了以莫高股份、亚盛集团两家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莫高股份公司

莫高股份以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为主导,被认定为全省第一批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后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其支柱产业为啤酒麦芽加工、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中药甘草和苜蓿草系列加工等。

(1)啤酒麦芽。河西地区是我国啤酒大麦主产区之一,是享誉全球的啤酒原料最佳生产基地。省农垦自“七五”计划起建设啤酒原料基地,“八五”计划初期形成规模。1992年8月,重庆啤酒集团提议与甘肃农垦组成松散型联合体,在产地筹建制麦企业,提高啤酒大麦的附加值。省农垦总公司经市场调研、论证,在饮马马场建设“5000吨∕年麦芽生产线项目”,于1993年10月竣工投产。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科研”的模式,带动50万亩优质啤酒大麦示范种植基地和5万多农户共同发展,年实现增收3000万元。公司年生产啤酒麦芽能力17万吨,属大型麦芽生产企业,产量规模和经济效益连续多年居全省同行业首位。

(2)葡萄酒。河西地区是我国酿造葡萄的最佳种植区,葡萄种植与酿造有上千年的历史。葡萄酒产业是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之一,莫高葡萄酒基地位于武威市黄羊河农场,建成2万亩种植基地,并带动2000多农户种植,年实现农户增收1000万元,成为重要的生态农业示范种植和优质脱毒葡萄种苗生产基地。“莫高葡萄酒”形成年产1万吨生产能力,金冰、黑比诺干红、金爵士干红、酒庄酒干红等高端产品赢得国际声誉。

(3)甘草加工。莫高股份公司建成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甘草系列产品加工生产线,形成年产10亿片复方甘草片生产能力,“祁连山”牌复方甘草片获甘肃省优质产品称号。在大力开发甘草系列产品的同时,利用高寒、高海拔等特殊环境生物资源,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根据市场需求,综合开发新特药品保健品,促进产品换代升级。

(4)苜蓿草。苜蓿草产业为甘肃省资源优势产业,是国家重点鼓励、扶持的产业。莫高股份以生物工程手段治理荒漠,高起点引进加拿大多叶紫花苜蓿良种和美国凯斯—纽荷兰公司收割、打捆设备,在永昌县周边地区建立种植基地,年生产优质牧草(饼、块、颗粒)5万吨。

2.亚盛集团公司

2002年,亚盛集团公司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1)开创农技研发与推广体系。亚盛集团以“亚盛博士后工作站”为主体,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先后承担省级、农垦各类研发项目42项。截至2010年底,获国家级科研成果6项,省级科研成果3项,发明技术专利13项。亚盛集团生地湾、下河清、条山和高台等分公司,均设立农业技术推广站,主要进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形成较为完整的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网络,成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技术依托。

(2)实施技术创新。①啤酒花新品种选育嫩枝扦插。1991年起亚盛集团公司陆续从美国、德国英国等啤酒花生产国引进多个新品种试种观察,以引进的欧洲高甲酸、抗逆性强的香花型与国内的野生啤酒花匹配,连续多年育种、试种鉴选,1999年筛选出甲酸含量为12%~14%、产量350公斤∕亩的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命名为“亚金1号”。1999年开列课题,进行扩繁研究,开展技术创新,提出“啤酒花单节嫩枝扦插高效快繁技术模式”,取得重大突破。2001年扩繁150万株种苗,创成活率达96.7%的国内最高纪录。该项技术于2002年6月通过省级鉴定。②节水滴灌。甘肃农垦处于我国西部,是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之一,推行地面、地下滴管是最佳节水方式。2000年,亚盛集团公司与以色列奈特菲姆公司达成合资建设“甘肃亚盛—奈特菲姆滴灌设备厂”的协议,2002年4月建成投产。该厂引入以色列先进的滴灌制造技术,利用国内生产原料生产,4条生产线年产滴灌管线1.2亿米,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节水农业和精准农业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省农垦利用亚盛集团公司生产的滴灌产品,建成6.5万亩滴灌设施配套、计算机自动化控制与管理的精准农业示范基地。据相关资料记载,平均节水率为50%~60%(由原500立方米∕亩降至210立方米∕亩),节电60%~70%;节劳40%~50%;节肥40%~50%;增产增收40%。③盐藻胡萝卜素。亚盛集团公司引入专利技术,在高台县戈壁荒滩投资4900万元,建成世界第二、全国第一的盐藻菌生产基地——亚盛生物制品厂。利用河西地区高寒盐藻(杜氏藻)为原料,研发出盐藻胡萝卜素。养殖最高水平每立方米培养液提取胡萝卜盐藻浸膏19.3克,生产规模为年产盐藻浸膏1800公斤。盐藻体内除富含胡萝卜素外,还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和丰富的植物抗氧化剂,盐藻提取物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和保健品的原料或添加剂。④设施农业。2001年,亚盛集团公司在兰州榆中三角城投资建设GYS高科技农业生物园。占地230亩,投资1.2亿元,2003年底建成投产。生物园采用西班牙温室设计技术,建成连栋智能玻璃温室100亩(其中A、B区各10500平方米、C区21120平方米、D区24960平方米),SAV-EL-III型节能日光温室45亩,冷藏库1000立方米,以及包括组织培养车间、转基因中试车间、生物制剂车间和土壤肥料等实验室的综合实验大楼。为中国西部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高科技农业生物技术示范基地。园区产业化经营分为两个阶段:运营初期主要是名贵花卉、高档礼品瓜菜、珍贵苗木的组织培养繁育等反季节生产与经营。自2006年开始,把重点放在生物技术成果的转化上,成为无土栽培等高科技手段的展示基地,进行转基因作物的引进繁育、工厂化育苗和生产等高科技产业项目的组合研发。

(3)加强基地建设。亚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北京、兰州建立了两个生物技术实验室,即技术创新基地。2002年,通过中国国际招标网进行公开招标,从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购置包括基因枪、电击转化仪、低压层析、超速冷冻离心机、荧光成像分析系统、冻干机等。2003年8月前所有仪器到位,调试后投入使用。为吸引国内外智力资源和生物技术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广创造了条件。啤酒原料基地由亚盛集团公司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开展合作研究,引进麦类种质资源,进行穿梭育种,繁育啤酒大麦优良品种,在下属农场和周边农村推广种植。亚盛集团公司生产的啤酒花,曾获农业部酒花引种栽培“一等奖”、首届农业博览会啤酒花“优秀奖”。建成2000亩以高甲酸含量丰富、抗逆性好的“亚啤1号”为主体、先进滴灌设施相配套、篱壁式栽培和机械化采收、后续高科技加工为特征的啤酒花生产基地,与原有3000亩基地连成一片,形成现代化啤酒花种植基地。20万亩生态林是省列建设项目,并列为2002年国家“‘三北’四期建设工程”,在亚盛集团条山、下河清、生地湾和高台等分公司实施。该项目5年内建立种苗繁育基地2500亩、杨木+紫花苜蓿林草基地8万亩、抗旱高效经济林(早酥梨、条山梨)10万亩、灌木林草2万亩。成活率为84.92%,林草普遍长势良好。2003年,亚盛集团所属下河清分公司与美国百事公司合作,试种炸片用马铃薯获得成功。后与菲律宾晨明食品公司合作,开发新产品。2005年建成加工型马铃薯基地4000亩,马铃薯年产量5500~6000吨,成为百事公司的十大生产基地之一。在此基础上,亚盛集团公司扩大基地规模,就地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实现附加值的提升,建成年产全粉3万吨、薯条3万吨及其他产品带动9万亩加工型马铃薯基地。

(二)产业化建设

1.现代农业建设

按照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农垦现代农业建设。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基本建成适合农垦实际,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机电排灌设施及农田水利工程体系,营造有效保持水土的绿化屏障,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截至2010年底,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耕地、播种、收割综合机械化超过70%。增强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大宗农产品的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一大批优质栽培技术、标准化饲养技术、高效节水技术全面推广,全垦区千元田面积已达到33万亩,占种植面积的48.6%,节水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形成农业区域化、规模化经营。农垦啤酒原料、酿造葡萄、棉花、特种药材、番茄酱、绿色果品、甜糯玉米、马铃薯良种等主要农产品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构建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依托规模经营、科技推广、机械化和组织化程度较高的有利条件,按照标准规范进行全程生产管理,使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的标准化水平在全省领先。提升农业产业化企业集群优势,农垦啤酒原料、酿造葡萄、棉花、特种药材、番茄酱、绿色果品、甜糯玉米、马铃薯良种等支柱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十一五规划期间,农垦在11个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3家)和两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带动下,整合内外资源,促进优质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组建产业公司,打造专业集团,产业集群特征逐步显现,带动地方发展基地180万亩,每年为当地农民增收3亿元左右。

2.拓展产业化发展空间

省农垦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境外农业与技术合作。先后与瑞士SIEGFRIED公司、美国PENICK公司合资建立特药产业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生产技术,产品全部出口;与葡萄牙企业合资建设葡萄酒生产基地;经过两年多的考察论证,2009年在哈萨克斯坦国建立甘肃农垦甘草资源生产基地,主产甘草浸膏,使农业产业化走出国门。农垦番茄酱、哈密瓜、食用色素等产品,出口越南、东南亚等国家。

3.产业化项目建设

经过多年的努力,省农垦建成了啤酒大麦、啤酒花、药材、酿造葡萄、棉花、玉米、果品、蔬菜、制种等一批规模较大的农业产业化原料基地。经过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先后完成莫高葡萄酒和麦芽厂扩建、中农草业牧草加工、饮马肉羊养殖、下河清和宝瓶河牧场肉牛养殖、黄羊河为龙头的亚麻种植与加工、亚盛集团榆中现代农业高科技园等10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同时,将年产1000吨甜叶菊种植与加工项目列入与武威市融合发展共建项目;与中国草业协会合作,在酒泉玉门市、金塔县、张掖临泽县,建立年产10万吨苜蓿草种植及加工项目,成立甘肃农垦草业集团。

(三)特色产业发展

1.特种药材种植与加工产业(www.daowen.com)

省农垦以特药集团为核心,在建设国家GAP中药材基地的基础上,通过整合10个种植农场资源,加大新产品开发转化力度,不断延伸产业链和强强联合,或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形式,做大做强特药集团公司。经国家有关部委特批,建成全国唯一的高标准特种药材基地4万亩,拥有10个种植农场和特药品种研究所,1个原料生产企业,1个米壳经营企业,1个籽油经营企业组成的甘肃农垦特药集团公司,能够满足国家对麻醉药品原料的需求。

2.葡萄种植与葡萄酒加工产业

省农垦以莫高股份为核心,利用“莫高”全国驰名商标的品牌优势,优化重组全省酿造葡萄基地与加工企业,统一生产基地、统一商标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市场营销,使其成为甘肃省重点产业和拳头产品,提高全省葡萄酒规模效益和竞争力。1983年,轻工业部批准国营黄羊河农场建设年产1000吨干型葡萄酒厂建设项目,当年建成酿造葡萄园480亩,主要品种有白羽、法国兰、灰比诺、佳利酿、贵人香等。1984年葡萄园发展为1860亩,1986年开始挂果供应酒厂,当年生产葡萄酒50多吨,1988年葡萄酒产量达到69吨。1992年起,由于葡萄酒市场持续低迷,葡萄园面积逐年减少,直到1997年才出现转机。1998年,省农垦葡萄酒产业被省政府列为再造河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和省上一把手项目,葡萄酒原料基地建设进入快车道。2000年省农垦葡萄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总产量2386吨。主栽品种有黑比诺、灰比诺、白比诺、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雷司令、霞多丽、贵人香、梅鹿辄、宝石白玉霓等世界优良葡萄品种20多个。葡萄酒生产能力为5000吨,葡萄酒实际产量760吨,销售收入1594万元。2002年经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有关部门和专家赴公司实地考察,然后经过多次品评,被确定为钓鱼台国宾馆国宴指定专用酒。2004年,“莫高股份”上市后,投资“扩建2.5万吨葡萄酒生产线项目”,葡萄酒生产能力达到3.5万吨,贮酒能力3万吨。当年葡萄种植面积10000亩,葡萄总产量2527吨,葡萄酒实际产量1838吨,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2005年,“莫高股份”采用法国拉菲酒庄工艺技术,出品了更高工艺的顶尖莫高金爵士干红,被誉为“中国拉菲”。莫高冰葡萄酒选用世界名贵葡萄雷司令(Riesling)、白比诺(PinotBlanc),采用连续自然冰冻和独特酿造工艺精制,被称为“液体黄金”。2007年,莫高酿造葡萄面积1万亩,当年产量8190吨;葡萄酒产量3577吨,销售收入达1亿元。2008年公司投资1.8亿元,在兰州建成集研发、生产、参观、旅游、高新技术和循环经济为一体的莫高国际酒庄,标志着莫高葡萄酒跨入了国内葡萄酒生产先进行列。2010年,莫高葡萄种植面积10000亩,当年总产量9172吨。葡萄酒生产能力3.5万吨,实际产量6000吨,销售收入2.35亿元。莫高金爵士干红葡萄酒荣获2008年第三届世界名酒节葡萄酒干红品系的唯一“金橡木桶”大奖。

“莫高股份”拥有干红、干白、加呠浓、甜型酒、特种酒、冰酒、白兰地七大系列220多个品种。其中18年树龄黑比诺、30年树龄黑比诺、钻石级金冰、长相思冰酒、琼瑶浆冰酒、薏丝琳干白、莎当妮干白等15款葡萄酒为新开发产品。“莫高股份”成功生产出中国第一支黑比诺干红和第一支冰酒,在全国葡萄酒行业首创“4S+5P”概念,4S(4Superior)即最佳基地、最佳品种、最佳工艺、最严格保证体系,5P(5Percent)即五个百分百:100%葡萄原料产自莫高自有庄园,100%葡萄原汁酿在莫高酒庄,100%葡萄酒灌在莫高酒庄,100%无农药残留,100%绿色食品,是名副其实的庄园式葡萄酒生产企业。多年来,莫高葡萄酒畅销甘肃、宁夏、陕西、青海等省、自治区,并在东南沿海建立了销售网点。1991年,莫高葡萄酒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1995年,莫高葡萄酒被评为中国食品行业名牌产品。1997年,莫高葡萄酒被省政府认定为首批“陇货精品”。1999年,在全国葡萄酒质量鉴评会上,莫高干红葡萄酒荣膺第一名,“莫高”牌葡萄酒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为绿色食品,并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0年,获中国方圆标志认证委员会质量认证中心认证。2001年,莫高葡萄酒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认定为“中国名优食品”。2002年,莫高精品冰葡萄酒被指定为钓鱼台国宾馆国宴特供酒。2003年,莫高黑比诺干红、冰葡萄酒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优秀新产品。2007年,莫高金爵士干红被指定为国家机关后勤采购专用特供高档葡萄酒,并确定莫高为政府采购服务产品推荐供应商。2008年,在第二届烟台国际葡萄酒质量大赛中,莫高黑比诺荣获金奖、莫高酒庄酒荣获银奖;莫高黑比诺干红荣获2008第三届世界名酒节唯一葡萄酒干红品系的“金橡木桶”奖。2009年4月,“莫高”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9年9月,莫高葡萄酒入选“中国十大最有价值酒类品牌”“中国五大葡萄酒品牌”“甘肃省酒类唯一代表性品牌”。2010年9月,“莫高”“莫高金爵士”双双荣获“中国著名品牌”。

3.啤酒大麦种植与大麦芽加工业

啤酒大麦成为省农垦河西垦区主要农产品之一。1989年至1992年,年播种面积9万亩左右,年产大麦4万~5万吨。1993年至2003年,年播种面积超过15万亩,1994年播种面积24万亩,其间年产大麦5万~8万吨。1995年至1998年,饮马、八一农场相继成立麦芽厂,2000年年产麦芽6.4万吨。2004年,莫高股份上市后,投资建设“年新增10万吨麦芽项目”,大麦芽生产能力达到17万吨,位列全国前三,在甘肃省规模最大。当年莫高麦芽产量7万吨,销售收入1.71亿元。2007年,莫高麦芽产量12万吨,销售收入2.17亿元。2004年起甘肃农垦啤酒大麦种植面积逐年减少。2010年为5.6万亩,年产大麦20336吨。农垦啤酒大麦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基本形成,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向周边农村延伸。2010年,农村啤酒大麦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是农垦播种面积的9倍。

省农垦大麦芽原为“飞农”品牌,1998年省农垦麦芽产品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的“绿色食品证书”,2000年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俄罗斯等三个国家颁发了“市场允许进入”质量认证书,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2007年统一使用“莫高”品牌。

4.种子生产与加工业

省农垦制种业以条山、黄羊河、山丹、黄花、张掖农场为主,现有种植基地10万亩,其中在农垦系统内6万亩、对外订单4万亩。每年为农垦系统和周边农村提供优质良种。

(1)玉米制种。1998年,条山农工商公司发展制种玉米产业,成立了甘肃农垦良种有限责任公司,有专业技术人员50人。良种公司管理的种子加工厂拥有清选、重力选、分级及包衣、年加工种子12250吨生产线1条,日加工能力120吨的种子籽粒烘干线1条,每批次500吨的玉米果穗烘干线1条,甘肃省标准化检验室一个。2002年,农垦良种公司被省种子管理站评为种子“质量十佳单位”。2003年,农垦良种公司率先通过了ISO9001认证(2000质量管理体系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与国内十五个省市的科研单位、种子企业,以及美国布希公司、先锋公司、孟山都公司等外资企业,在杂交玉米、油葵、胡麻、豆类、瓜类和各类蔬菜种子生产经营方面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对外销售的种子合格率达100%,95%以上达到了国标一级。2006年,农垦良种公司制种玉米面积1万亩,到2010年制种玉米面积发展到2万亩(其中外繁制种面积1.1万余亩,内繁制种面积9000余亩)。外繁制种基地主要分布在景泰县城附近乡镇、景电一期、景电二期、古浪、武威、秦川等地。供种范围发展到面向整个白银地区及周边农村,每年销售各类良种4000多吨,辐射面积达180万亩。黄羊河农工商公司的种子公司年承接杂交玉米制种订单5万亩,年营业收入上亿元,利润超过1000万元。

(2)马铃薯育种。以亚盛集团大有薯业公司、天润薯业公司为龙头,在国有农场和周边农村建成2万亩马铃薯原种、一级种繁育基地,成为全省最大的马铃薯育种企业。

(3)食葵育种。山丹农场以土地流转方式与吉林德隆公司合作,开展食葵制种,制种面积8000亩。

(4)蔬菜制种。张掖、下河清农场对外承接蔬菜制种,发展制种基地3000亩。

5.啤酒花种植与加工业

省农垦现有啤酒花种植面积2.5万亩,年产啤酒花45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0%、全省总产量的80%以上。颗粒酒花年加工能力1万吨,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新疆,是全国第二大啤酒花种植与加工基地,啤酒花单产和质量世界领先,亩纯收入2000元。

6.甜糯玉米种植与加工产业

1999年,省农垦黄羊河农工商公司开始种植加工甜糯玉米。2001年实现规模化生产,当年生产真空保鲜甜糯玉米棒1.46万穗,甜糯玉米糁42.24吨。2002年,甜糯玉米产品正式使用“黄羊河牌”商标,开发真空保鲜甜糯玉米粒,当年生产甜糯玉米棒197万穗,甜糯玉米糁195吨,甜糯玉米粒0.43吨。2003年起,甜糯玉米产品通过食品安全QS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其中甜糯玉米棒和甜糯玉米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当年生产甜糯玉米棒270万穗,甜糯玉米糁220吨,甜糯玉米粒50吨。2006年,“黄羊河”牌甜糯玉米糁包装袋获外观设计专利,当年生产甜糯玉米棒506.7万穗,甜糯玉米糁380吨,甜糯玉米粒66吨。2008年,特用玉米系列产品使用的“黄羊河”商标被认定为甘肃省著名商标,当年生产甜糯玉米棒557万穗,甜糯玉米糁1007.8吨,甜糯玉米粒23.7吨。2009年至2010年,黄羊河农工商集团公司投资近5000万元,建成高标准生产车间,年加工甜糯玉米5000万穗,年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实现利税4000万元。黄羊河农工商集团公司“黄羊河”牌甜糯玉米系列产品,畅销北京、山东、浙江、安徽、新疆、陕西、宁夏、青海、广西、四川、重庆等20多个省、市、区。2009年起出口美国,2010年累计出口甜糯玉米棒43.2万穗。

7.马铃薯种植与加工产业

省农垦建成2万亩专用薯生产基地,其中山丹农场6000亩,下河清农场7000亩,条山农场与百事公司合作种植8000亩。山丹农场建成马铃薯全粉加工生产线一条,年加工能力2万吨。条山农场在内蒙古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近1万亩。

8.甘草加工业

2000年,莫高股份“莫高”牌甘草片产量9.5亿片,销售收入2000万元,占农垦和省内100%,占全国前三位。2004年,甘草片产量9亿片,销售收入2030万元,占甘肃垦区、省内的100%,在全国位列前三。2010年甘草片产量7亿片,销售收入2120万元,占农垦、省内的100%,在全国名列前三位。

9.果品蔬菜产业。

以条山农场的早酥梨、大接杏、苹果,张掖农场的苹果梨、早酥梨和敦煌农场的哈密瓜、鲜食葡萄为代表,全垦区拥有优质果品基地3万亩。张掖、条山农场建成近万亩番茄酱原料基地和2万吨番茄酱加工生产线,带动周边农村种植基地2万亩。

10.棉花种植与加工产业

省农垦建成7.7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敦煌、小宛、黄花、勤锋等4个农场,2009年加工皮棉8188吨。

11.畜牧产业

省农垦畜牧业发展相对滞后。2001年至2010年,充分利用垦区与周边农村草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以集约化、产业化龙头带动为切入点,形成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主要有张掖农场的万头牛羊养殖基地、平凉农业总场万宝川、五举、张老寺三农场的5000头肉牛养殖基地和亚盛集团的万头规模化养猪、20万只蛋鸡饲养小区。

省农垦除了发展上述11个主要产业外,以市场为导向,新上亚麻种植加工、金盏花种植加工、蔬菜种植加工项目,辐射带动周边农村种植基地5万亩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