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雷姆·库哈斯
地点:美国 西雅图
建成时间:2004年
作为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系统的旗舰店,西雅图中央图书馆是由雷姆·库哈斯主持设计的、极具时代气息的新型建筑。对于它的整体性剖析与知觉体验,以下将遵循三大疑问依次展开。
疑问一
该案例在异质性的建构层面表现如何,其背后的相关语义如何理解?
作为21世纪早期最具先锋精神的图书馆建筑,本案在异质性的建构方面,主要涵盖了书中第二章所总结的“思想”“参照”“形态”“功能”和“空间”等五个层面的内容。
一直以来,图书馆建筑都是信息的仓库,它们储存着难以数计的信息和数据,同时还支持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处理、传输和交互。然而,众多新兴媒体的出现和广泛传播致使图书馆的传统地位受到了威胁,作为积极的应对,图书馆不得不兼容多样性的媒体形式,并将媒体内容的管理一同纳入到图书馆的系统之中。
库哈斯也早已注意到这些变化,在他看来,媒体有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压力,使它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包括形式和内容等诸多方面。所以,库哈斯从“不确定性”的设计方法入手,基于对当代多元化语境下发展的一种预见,对建筑中“不确定性”理解的一种概括,结合对图书馆形制的深入思考,创作完成了本案。他将本案作为一种突破既定理论框架的思考,涵盖了社会、城市、文化、历史、科学和虚拟世界等可接触到的所有层面的内容,并从现实给定的条件中寻求突破,针对外部形态和空间布局制定了合宜的策略,完成了对传统图书馆从形态到功能的全面革新(图5-22)。
本案坐落于市中心第四大街和第五大街间一块带斜坡的基地上,基地的有限性,决定了图书馆的多层次竖向布置。与此同时,库哈斯又将图书馆建筑中的复杂功能与内部活动进行整合,形成了竖向错动的“5+4”的功能空间组合模式,即5个固定的功能层与4个可变的功能层。5个固定的功能层自上而下分别是管理办公、螺旋书库、公共集会、职员空间和停车场;而4个可变的功能层自下而上则依次是儿童阅览区、交流聚会区(检索、集会和咖啡厅)、混合交汇区(数字资源和查询)和阅览大厅(虚拟平台空间)。本案内部空间的灵活布置,在打破标准化的图书馆空间样式的同时,也承担起了更多社会文化传播的角色,是针对“功能”与“空间”的异质性建构(图5-23)。
图5-22 西雅图中央图书馆独特的形态与外部空间的关系
图5-23 西雅图中央图书馆“5+4”功能空间组合
疑问二
在复杂-非线性思维实现异质共生方面,该案例主要涉及了哪些策略?(www.daowen.com)
本案在复杂-非线性思维实现异质共生的策略方面,主要涉及了本书在第三章中所概括出的策略二“消解的表皮关联浮动的边界”、策略三“叠置的层次对接空间中的运动和事件”、策略四“开放空间构拟不可预见的复杂”和策略五“媒介空间生成流动的‘镜像体验’”等四个方面。
在本案中,依循功能空间的竖向错动,顺势而为的网格状表皮系统表现出了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魔性,就像一张粘连不断的膜或一层隐约可显的纱。与周边讲究制式和装饰的建筑相比,它是不加修饰的、简练的和纯粹的。白天,它让自身融入到城市环境之中,透过菱形玻璃的自然光线与层层叠叠的空间关系交相辉映,并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内部空间中生成了动态化影像,制造了一种令人亦真亦幻的意识错觉;到夜晚,它又化身为承载生命与光的容器,让生命的动态和温馨的场景作为寂静街区的装点,激越着城市的活力(图5-24)。
作为与魔性表皮等量齐观的异质性建构,本案全新的“5+4”功能空间组合模式,在对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做出界定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图书馆作为书籍管理这一单一文化机构的属性,使其转变成为了契合时代需求,可以容纳所有新旧媒体共存与互动的新场所。全新的“5+4”功能空间组合模式所生成的叠置层次,也实现了建筑空间与媒介的真正结盟,让信息的交流变得没有限制(图5-25)。
图5-24 西雅图中央图书馆的白天与夜景效果
图5-25 西雅图中央图书馆“5+4”功能空间组合模式所生成的叠置层次
另外,在本案中,不管是错动的退台、简练的支撑,还是魔性的表皮;不管是纯色的扶梯、多彩的铺地,还是零散的书架,都是开放与多变的空间系统的有机组成,为多场景构图和戏剧性的诞生提供了道具和背景,在接纳可预见与不可预见的事件和行为发生的同时,也还原了现实世界的复杂。正如库哈斯所解释的那样,这座建筑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它始终如一的变幻本身,让之前那些因循守旧的制式都叠合成为了庞杂的不可预测。显然,在这一先锋建筑创作中,库哈斯对于“不确定性”概念所做出的尝试,即是现实世界中那些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东西与虚拟空间中清晰的组织结构的深度融合,也是复杂-非线性思维实现异质共生的可行性操作(图5-26)。
图5-26 西雅图中央图书馆开放与多变的空间系统
图5-26 西雅图中央图书馆开放与多变的空间系统(续)
疑问三
在该案例中,共生的秩序如何被展现?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本案的具体表现中,主要体现出了“透明与模糊”和“真实与虚拟”两个方面的共生趋向,而与此共生趋向相契合的要素当属魔性的表皮和“5+4”功能空间组合模式。他们的结合消解了对立和对抗,促成了空间的开放与环境的融合,拓展了人性化的空间秩序,并在透明与模糊、真实与虚拟的临界状态中,悄然生成了一种全新的知觉体验,共同托起了人类精神诉求的全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