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石林县撒尼人的斗牛比赛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以石林县月湖村为例。以前,月湖村只举行摔跤比赛,从不举办斗牛比赛。从1998年开始,村委会根据村民们的意见和要求,对本村“祭山神”期间的传统活动内容进行了一次改革——农历正月十五“祭山神”的习俗不变,但按照“三年两次”的传统,在轮到摔跤年份,把过去为期3天的摔跤比赛改为农历正月十六当天完成,而农历正月十七则举行盛大的斗牛比赛——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同时,村委会还仿照“中国石林火把节”的斗牛比赛规则,把过去由牛主人自己选择对手的传统方法改为按照牛的品种级别进行分组比赛,并且斗牛的级别越高,其比赛的奖金也就越高。
月湖村民们每每谈及这种新出现的“制度性”斗牛比赛时,总是会不约而同地使用“改革”一词来加以表述。他们认为,月湖村过去举行斗牛比赛的时间很随意,也没有什么讲究。自从村里把摔跤年的农历正月十七“改革”为举行斗牛比赛以后,斗牛活动就有了固定的举办时间。新的斗牛比赛规则因其可观的物质奖励,进一步刺激了撒尼村民们踊跃参与斗牛比赛的热情,许多有条件的村民都养起了专门用于参加比赛的打架牛。
至今,月湖村人仍津津乐道的就是该村最擅长斗牛运动的撒尼村民李贵明,其祖辈就酷爱斗牛,有着极为丰富的斗牛经验。自从石林县各撒尼村寨纷纷改革斗牛比赛规则以来,李贵明已经参加了多次规模不等的斗牛比赛,并且从中收益甚丰,仅最高奖励的24寸彩色电视机就获得过3台,奖金近4000元。由于斗牛比赛是一项考验牛主人智慧、力量、勇气、经验的危险性竞技运动,因此并非所有饲养了打架牛的村民都会参加比赛,其中有一些农户就是靠出售打架牛来获取收益。
据撒尼村民们说,饲养一般的家牛只需要喂稻草、秸秆就可以了;但如果是饲养打架牛的话,白天要割青草,晚上则要熬煮玉米面、麦面来喂养。每逢斗牛比赛的前几天,还要专门熬煮猪头、猪脚甚至猪肉来喂牛,这样打架牛才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进行比赛。此外,由于打架牛的个头和力量都比较大,牛的脾气又很暴躁,一般只有身强力壮的男主人才能驯服,因此饲养打架牛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精力也很大。并且牛要长到八九岁的时候才最厉害,所以一头好的打架牛往往可以卖到上万元。
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月湖村的斗牛比赛从商议筹划、经费运作,到活动组织、秩序维持等全部事宜均由村委会全权负责完成。整个比赛过程包括:开幕式民间歌舞表演、村委会领导讲话、宣布比赛开始、正式比赛过程、比赛结束后的颁奖仪式。村委会还专门为斗牛比赛组织了由60人组成的村寨治安联防队,负责维持赛场秩序和安全。村委会干部们都认为,斗牛比赛是最容易出乱子的,因为牛打架时容易被对方的牛角戳伤,而逃跑的水牛又经常会冲撞人,因此任何村寨要组织斗牛比赛,都要求村委会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维持能力。(www.daowen.com)
现在,石林县月湖村于农历正月十七举办的斗牛比赛已经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区域性节庆活动,每年来自远近各撒尼村寨的参赛黄牛、水牛几百头,方圆几十里以内赶来月湖村斗牛场观看比赛的村民也越来越多,最近几年甚至已经超过了上万人。斗牛场周围同样会有许多小商贩专程赶来摆摊设点,到这里来蹲汤锅、吃米线、买玩具、打气枪的村民络绎不绝。
在斗牛场内,每每出现水牛追逐奔逃的场面,围观的村民们总是雀跃欢呼、兴奋不已。由于月湖村的斗牛场是由一块天然凹地改造而成,周围并没有安全防护栏,比赛过程中经常会有逃跑的水牛冲进人群,村民们纷纷躲避逃散,有时周围的摊点也会被狂奔的水牛撞翻。等水牛跑远或是被主人拦截之后,那些惊魂未定的村民又会重新回到赛场边,继续观看比赛,小商贩们也会再次摆放好摊点上的各种商品,接着做生意。在村民们看来,这样的斗牛比赛才显得精彩刺激,比石林斗牛场的比赛更好看。
距离斗牛场不远的草坪上,是一队队跳大三弦舞的撒尼男女。无论彼此是否认识,只要大三弦的音乐节奏一响起,便会有村民加入跳大三弦舞的队伍中。跳累的人自动退出,想跳的人又会自动加入,跳舞的队伍和三弦的音乐总是从早到晚不停歇。大三弦舞的开放式参与特点使得人人都可以自由地加入舞蹈队伍,这无疑为各个村寨的村民创造了彼此认识、交往的机会,来自不同村寨的撒尼小伙子和小姑娘往往就通过这种方式相互结识,或是寻找自己的意中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