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走近石林彝族撒尼人的历史与文化

走近石林彝族撒尼人的历史与文化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1撒尼男子人人都会弹奏三弦图22撒尼妇女普遍会弹奏月琴,撒尼男子大多会拉二胡1.三弦三弦是撒尼民间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因只有三根琴弦,故名为三弦。在石林撒尼人的民间歌舞活动中,月琴与大三弦一样,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村寨文艺组织的人数并不固定,且时常有所交叉,成员均为村中喜好乐器演奏或歌舞表演的中老年撒尼男子。

过去,撒尼人在歌舞娱乐时使用得最多的民族乐器有大三弦、小三弦、二胡、三胡、竹笛、月琴、口弦、牛皮鼓、霸王鞭等。这些乐器主要以大青树、泡桐树、竹子、马尾、牛皮等为材料,大多由村中掌握有一定木工技艺的村民自己制作完成。由于大三弦、竹笛、月琴和口弦是撒尼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的必备乐器,因此平时是不允许在村中随便弹奏的。除了公房之外,男女青年只能在村外的固定场所弹琴对歌,而且必须回避老人、长辈、父母和姐妹。

此外,19世纪末,法国传教士保禄·维亚尔(Paul Vial)到路南县的路美邑、板桥乡、维则乡、亩竹箐乡等地传播天主教,同时也带来了西洋的鼓号。随着这种西方乐器的迅速传播,音质嘹亮的小号很快受到包括非传教区域在内的广大撒尼村寨的普遍欢迎[2],并成为吹奏“细乐调”的主要乐器之一。

图21 撒尼男子人人都会弹奏三弦

图22 撒尼妇女普遍会弹奏月琴,撒尼男子大多会拉二胡

1.三弦

三弦是撒尼民间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因只有三根琴弦,故名为三弦。三弦根据琴身大小,分为大三弦、中三弦、小三弦3种。石林地区撒尼人使用的是最具特色的大三弦。

大三弦琴身为圆桶状,通常用优质木材制成,用羊皮蒙面,弦柄长约2米左右,三根弦定音为1、5、1,其中一根琴弦用于弹音调,另外两根琴弦用于伴奏。琴弦下端拴弦的铁片上装有几道可以松动的铁皮扣子,弹拨时随琴弦振动而发出颤响声,形成特殊的伴音效果,增添乐曲的节奏感和欢乐气氛。琴柄两端系上一根红、黄、绿三色编织成的彩带,一把别具风格的大三弦就做好了。

大三弦是撒尼男子跳乐时必备的伴奏乐器,由于三根弦只能弹拨出1、5两个伴奏音,只要稍加训练,人人都能弹奏。“听见三弦响,脚板就会痒”,跳乐时,撒尼男子把大三弦斜挂在肩上,有节奏地弹拨琴弦,数十把大三弦同时发声,节奏欢快,热烈奔放,雄浑有力,很有感染力。

2.月琴

撒尼语称“恰资”。在石林撒尼人的民间歌舞活动中,月琴与大三弦一样,占有重要的地位。月琴的琴身多为扁圆形,琴柄较短,一般有3~4根弦。琴头常装饰有精美的木雕图案,多为含珠龙头,上面插两个五彩绒线球。面板多装饰有龙凤图案或镂空图案,有的上面还镶嵌有闪闪发光的小镜子

月琴音色明亮,轻快柔和。古老的演奏方法是用手指弹拨,声音较小,但音色柔和。现在普遍采用弹拨片进行弹奏,音量较大,有双音、和弦、轮扫、琶音、颤音、倚音、滑音等演奏手法。民间歌舞活动中,多为中老年妇女弹拨演奏。

3.竹笛

撒尼语称之为“支拉弯”。竹笛一般以细竹为制作材料,竹节顶部留节堵塞,底部贯通,竹竿上烙通7个圆孔,最上方的大孔用于吹奏,其余的6个小孔则是通过手指的不同按压来形成不同的音调。竹笛因其长短、粗细不同,吹奏出来的音色、音调也各不相同。大竹笛发音低沉,音色厚重;小竹笛则音色高亢,轻快活泼。(www.daowen.com)

4.叶笛

叶笛也是撒尼人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传统乐器。撒尼语称之为“排比木”,即“吹树叶”。虽然名为“叶笛”,实际上就是来自大自然、随手可得的树叶。石林撒尼人一般选用万年青叶或类似质地的叶片进行吹奏。吹奏时,两手捏住叶片两端,将叶片置于唇边,轻轻吹气,使树叶振动发声。撒尼女子在山上放羊或劳动休闲时,常常随手摘下一片树叶,放在嘴边就能吹出优美动听的旋律

叶笛虽然只是一片小小的树叶,但其音域却可达两个八度,可随意吹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技巧高的民间艺人还可吹奏出上滑音、下滑音、喉颤音、花舌音等,乐曲旋律较强。由于石林地区树木繁茂,树叶随手可得,撒尼男女老少都喜欢吹奏叶笛。

叶笛音色清脆明亮、悠扬婉转,一般用于独奏。撒尼民歌唱到:“吹木叶要趁叶子青,谈恋爱要趁年纪轻。”撒尼小伙子常常用叶笛吹奏出优美的乐曲向中意的姑娘倾诉爱情,撒尼姑娘也会以之回应。在石林旅游风景区,很多导游都会随手摘一片树叶,为游客即兴吹奏一曲。

5.口弦

撒尼语称之为“玛喜”,汉族称之为响篾。口弦是撒尼妇女喜爱的一种小乐器,在石林地区,撒尼妇女几乎都会吹奏口弦。口弦通常以金竹片为材料,将竹片挖空,安装上中心簧片,簧片上刻有簧舌,用手指拨动簧片的顶端,通过簧舌的振动来发出声音。口弦通常有2~3片簧片,每片发出一个固定的音。再在竹片另一端烙一个小圆孔,穿上丝线。吹奏时,将簧片排成扇形,左手捏住口弦尾部放在唇边,右手指弹拨簧片,或是扯动竹片一端的丝线,使簧舌弹出各自不同的音。配合唇、舌、口型的变化,加上气息的大小,构成丰富的音色变化,就能够形成各种优美的曲调和旋律。

口弦的音色柔美婉转,如歌如诉。过去撒尼姑娘们常常通过吹奏口弦来向小伙子传情达意,现在只有少数老年妇女会吹奏,用于生活中自娱。

6.三胡

形似汉族的二胡,只是比二胡多了一个耳柄、一根弦。琴弓从三根弦中间穿过,调音为1、5、1。演奏时,不论用琴弓拉子弦或母弦,都必须同时拉响中弦,所发出的声音具有几把二胡同时演奏的音响效果。撒尼人演奏三胡时通常是站立着,将三胡抵靠在腰部的位置,一边演奏一边歌舞。

7.大鼓

撒尼人传统的打击乐器主要是大鼓。大鼓的鼓身为中空的圆柱形,用核桃木为材料制作而成,两面蒙上羊皮。演奏时将鼓背在身上,用鼓槌敲击,发出铿锵有力的响声。撒尼人的大鼓一般不单独演奏,而是与唢呐、大扁鼓、铜锣等组成民间乐队,为跳乐、跳狮子舞等伴奏。

石林地区的撒尼村寨过去一直都有自发组织的细乐队和鼓号队,有时候村民还会根据各种仪式场合的不同需要,临时组成钹锣队、狮舞队、叉舞队等。这些村寨文艺组织的人数并不固定,且时常有所交叉,成员均为村中喜好乐器演奏或歌舞表演的中老年撒尼男子。农事之余,他们往往聚集在一起自娱自乐;遇有节祭仪式或婚丧庆典,则组队进行表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