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歌舞艺术方面,过去撒尼人个个都会弹弦琴、唱山歌、跳三弦舞。从曲调形式来看,撒尼村寨的传统民歌主要有“改迷调”“库吼调”“毕摩调”等几类。这些民间曲调大多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关联,其主要功能是休闲娱乐、情感沟通以及祭祀。
1.“改迷调”
“改迷调”即情歌调,是青年男女恋爱约会时对唱的调子,其内容富有想象力,比喻比较丰富,旋律低回婉转、轻柔舒展。这种音调接近耳语,是一种音乐化的语言。
每逢农历三月三,撒尼青年男女都会到约会地点参加对唱“改迷调”,在声轻意浓的曲调中相互介绍各自的情况,互相倾吐爱慕之情。撒尼青年男女在公房里相会时,也大多以“改迷调”为基本旋律曲调,通过弹琴对歌的方式来传情达意,曲调温柔,情意绵绵。
2.“库吼调”
“库吼调”是通过叙事的方式来抒发个人内心情感的山歌调子,其中通常有一段比较固定的主旋律,然后加上歌词,歌词的段落不限。“库吼调”曲调高昂,旋律缓慢悠长、深沉自由。演唱时高音多用假声,并且假声明亮,高中音区过渡自然,上下滑音穿插其中,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就使用这种曲调进行演唱。
过去,撒尼妇女们尤其喜欢独自一人在山林中唱“库吼调”,多为即兴演唱,站在高山上演唱时,歌声可以随风传至很远的地方,以此来宣泄内心的压抑与痛苦。
3.“毕摩调”(www.daowen.com)
“毕摩调”是毕摩在各种祭祀仪式上诵读经文、吟唱祭词时使用的固定曲调,其节奏整齐规范,音律介于说与唱之间,带有说话诵读的特点。“毕摩调”唱腔唱曲种类纷繁复杂,不同的经文祭祀有不同的唱腔,大体上分为8大唱腔,46种唱曲。如“毕”腔,撒尼语“毕”有念诵、背诵之意,“毕”腔即毕摩念诵各种祭祀经文时使用的唱腔。又如“呃”腔,撒尼语“呃”为哭之意,“呃”腔就是指哭腔,这是毕摩在主持丧葬仪式时替孝男孝女念唱的各种悼词,唱曲悲哀、忧伤、低沉,如泣如诉,表达出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生离死别和失去亲人的悲恸之情。
4.“细乐调”
撒尼人单纯使用乐器演奏且无歌词的传统音乐曲调还有“细乐调”和“跳乐调”两类。其中,“细乐调”是在婚礼、丧葬、祭祀、节庆等仪式场合吹奏的民间曲调,最初主要使用唢呐、钹、镲等进行演奏。撒尼人的细乐调有许多曲调,如“文将军”“武将军”“将军令”等。
5.“跳乐调”
“跳乐调”是跳三弦舞时的伴奏音乐,主要使用撒尼民间乐器大三弦进行演奏。“乐曲完全是‘1、3、5’三个音在不同音区上的发展进行和不同节奏的组合变化,节奏是四三拍和四二拍的混合、交替、休止和切分节奏有机结合。曲调明朗、热情,充满活力。乐曲是单乐句和变化与反复,可以循环往复地演奏下去。”[1]
撒尼民歌的曲调结构大多是以两句或一句为基调进行变换或重复,同时还常常使用“塞洛赛”“哎洛唉”等衬词。撒尼曲调的歌词只有少数固定,大部分是曲调相同而歌词变化多样,经常是根据不同情景即兴编唱歌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