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撒尼人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及其影响

撒尼人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及其影响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撒尼人的民间叙事长诗较为丰富,著名的有《阿诗玛》《牧羊人小黄》《逃到甜蜜的地方》《竹叶长青》《彩虹》等。这是撒尼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通过大众传媒向外传播的开端,但这两个经过简单整理之后发表的版本均以表现阿诗玛出嫁后受到公婆虐待的痛苦为主要内容,因此在当时并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撒尼人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及其影响

撒尼人的民间叙事长诗较为丰富,著名的有《阿诗玛》《牧羊人小黄》《逃到甜蜜的地方》《竹叶长青》《彩虹》等。它们都是上千行的长诗,在撒尼人的口头世代流传。其体例多为五言四句古诗体,仅有少数七言句。语言质朴、优美,修辞注重比兴、夸张,同时通过复沓、谐音等手法的运用,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阿诗玛》是长期流传于云南彝族支系撒尼人中的一部叙事长诗,它讲述了撒尼人心目中美丽、勤劳、善良的姑娘阿诗玛从出生到遇难的悲剧命运,在当地民众中广为传唱。其基本情节是:阿着底的一户穷苦人家的女儿阿诗玛,因美丽、善良、勤劳而深得父母及乡亲们的喜爱。地主热布巴拉家慕名想娶阿诗玛,说媒遭拒,于是抢亲。在外放羊的阿黑问讯赶回,闯过了对手设置的重重障碍,救回阿诗玛,但阿诗玛却在归途中不幸遇难。

由于流传时间之长和流传地域之广,《阿诗玛》在撒尼民间有很多版本,其情节线索和长短详略不一,内容多集中在阿诗玛出生、成长、说媒、抢婚、解救、遇难等几个环节,尚未形成一个比较定型的讲法。

由于这部叙事长诗的内容包括了撒尼人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人生礼仪、民间信仰、神灵祭祀等民族传统文化事象,《阿诗玛》被广泛传唱于撒尼人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比如在庆祝婴儿诞生的“祝米客”上,在撒尼青年男女相会的公房里,在婚礼或丧葬仪式中,甚至在春节火把节、密枝节、祭山神、祭龙潭等祈福、祭祀仪式上,撒尼人都要演唱《阿诗玛》。可以说,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汇聚了撒尼人的乡土知识、生产经验、生活智慧和爱恨情感,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撒尼人世代传唱的“百科全书”。

1950年9月《诗歌与散文》刊载了杨放记录、翻译、整理的《阿诗玛》片段,随即被《新华月报》转载。不久,朱德普也对《阿诗玛》进行了整理,并以《美丽的阿斯玛——云南圭山彝族传说叙事诗》为题,发表在1953年10月的《西南文艺》上。这是撒尼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通过大众传媒向外传播的开端,但这两个经过简单整理之后发表的版本均以表现阿诗玛出嫁后受到公婆虐待的痛苦为主要内容,因此在当时并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1953年,云南军区京剧团曾尝试将折射着阶级斗争的《阿诗玛》故事改编为京剧并搬上舞台演出,引起云南有关领导的重视。随即,云南省文工团组织了包括文学、音乐、舞蹈、资料等人员参加的圭山工作组,深入石林县圭山撒尼人聚居区,进行《阿诗玛》原始资料的发掘、搜集工作。在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圭山工作组搜集到《阿诗玛》材料共20份。

这20份《阿诗玛》异文的主题思想是大相径庭的,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主题:其一,控诉媳妇被公婆和丈夫虐待的痛苦;其二,反抗统治阶级的婚姻掠夺,追求幸福自由;其三,维护传统习俗;其四,现实女方亲人的威力,使公婆丈夫不敢虐待;其五,羡慕热布把拉家的富有,阿诗玛安心地在他家生活;其六,阿诗玛变成抽牌神,群众耳鸣是因为阿诗玛作怪,责备她死后不应该变成恶神[1]。(www.daowen.com)

此外,搜集到的《阿诗玛》结尾部分的情节有12种,大致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一是阿诗玛出嫁后不愿意在丈夫家,违反了传统习俗,受到神的惩罚,最终仍逃脱不了神的主宰;二是阿诗玛留在热布把拉家,受苦一辈子;三是阿诗玛反抗到底,在路上被害,死后变成了回声[2]

“格路日明家/花开蜜蜂来/嗡嗡的叫嚷/忙着把蜜采”

“热布巴拉家/有势有钱财/就是花开蜂不来/就是有蜜蜂不采”

经过文艺工作者的整理,1954年1月,汉译整理本叙事长诗《阿诗玛》在《云南日报》“文艺与生活”栏目发表后,迅速被《西南文艺》《人民文学》《新华月报》等权威媒体转载。1954年至1956年,云南人民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等也相继予以出版发行。1959年,云南省将《阿诗玛》作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的重要作品而再版。同一时期,汉译本《阿诗玛》还先后被翻译成英、法、日、俄、德、捷克、西班牙、罗马尼亚等31国文字,正式出版发行到国外。

图20 电影《阿诗玛》海报

1979年,改编为以歌颂坚贞爱情为主题的电影《阿诗玛》在经历了15年的尘封之后,随着政治解冻而得以复出,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放映。不久,这部“反映彝族撒尼生活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音乐歌舞片在西班牙桑坦德第三届国际音乐舞蹈电影节上获“最佳舞蹈片奖”(1982年),并被确认为“20世纪经典”[3]。20世纪90年代,由云南省歌舞团改编的民族舞剧《阿诗玛》应邀到北京、上海香港、台湾地区等地演出,先后获文化部“文华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桂冠”。同时,《阿诗玛》还被改编成京剧、滇剧、歌剧、舞剧、彝剧、组歌等艺术形式在各地上演,在日本还被改编成广播剧、歌舞剧、儿童剧等艺术形式广为传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