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大学以培养具有基督教品性的通识精英为目标,秉持德、智、体、群、能全面发展的人才标准,努力适应近代中国的现实需求,在招生及入学考试活动中逐渐形成自身鲜明的特点,且共存于教会大学招生考试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评价指标综合多维,品性标准基督化
学术标准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人才衡量具有多维标准;学术水平不能单凭成绩,入学考试也不是测量学术水平的唯一方式。教会大学招考新生所采取的评价指标是多元的、综合的。按照德、智、体、群、能全面发展的人才标准,教会大学对考生的考核综合了不同维度的指标,如品行、体格、学识、智力,具体材料包括学生的中学成绩、入学志愿、中学校长的推荐信(推荐生)、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参与校内团体活动或社会服务活动的档案等等。对大学而言,评价指标的多维与综合,使学校能够获得更多有关学生真实状况的信息,可以在更客观的基础上作出选择。例如,通过学生的中学品性表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博爱、牺牲和服务的基督精神;通过入学考试可以测定学生已达到的学术水平;通过体格检验可以判断学生的健康状况能否适应大学繁重的学习任务;而通过中学成绩则可以了解学生平日的努力程度,等等。对学生而言,由于个体的发展本身就是多维的、综合的,因此,采取综合的评价指标而不是单纯以入学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是对学生更公平的方法。
教会大学对考生的品性考核有着浓厚的基督教色彩,这沿袭了欧美教会教育特别注重学生品行的传统。在经费和师资都有限的条件下,教会大学的办学目的被确立为培养一种特殊的领袖人才。这种特殊的领袖人才不仅具有广博、精深的学识,更重要的,也是其特殊之处在于其基督教品性的人格。首先,“对宇宙及人生要有一个全部的观念,对于中西文化风俗制度组织生活要有一个批评的态度,要能重新估量一切的价值,对于做人要抱一种为理想而牺牲的奋斗精神。换句话说,他们应有一种特殊的人生哲学,即基督教的人生哲学”。其次,“要有坚强的道德裁判力。不论处在何种情景,要必能按着他的人生哲学的标准,判决什么是最善的,是他当行的;裁判之后,必能立刻实行”[69]。齐鲁大学招生要求考生提交的中学品性表中的项目名称有多项都是基督教用语,如殷勤及忠诚、清心、洁思、同人爱敬等。其中学校长必须保证学生确有表中要求之品性,必须保证该生品行端方,保证该生准备入大学的能力甚佳,若该生有特长,有功绩,或能成其难能,务请添注勿予遗漏[70]。福建协和大学要求考生中学校长填具的《投考生性格调查表》中专有一项内容为:该生对于宗教生活与宗教事业的态度如何?如果该性格调查表没有填寄或填而不全,则投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学校概不予审查[71]。考生的中学校长要据实填写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以便大学对学生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值得一提的是考生的中学校长都能据实填写,而不会因为考生想考入大学,校长就不顾事实地给学生打上全优的分数。招收已经具备某些基督教品性特征的学生入读教会大学,既可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较为顺畅,更可使学校的基督教人格教育事半功倍。
为保证招生和培养质量,教会大学对学生总数多有限定,使学校师生比例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确保每位学生都受到充分关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为求质量提高,对于学生人数一向有限定,“战前限制学生总数为260名,战时迁至内地,增为350名,复校后拟限制为300名”[72]。圣约翰大学也坚持“惟学生将求其品学优,而不求其人数多,故新生入学将严格甄审”[73]。东吴大学1943年—1944年迁校广东曲江时,大约有2400个要求入学者参加了入学考试,但是大学只招了100人,因为大学认为降低学院标准的做法是不明智的[74]。
2.招考机构自成体系,招录新生契约管理
教会大学享有的招生自主权使教会大学在组织招生考试时能够完全依照自身的意愿建立起教会组织系统内的招生考试组织体系。这一体系的典型特征是其中绝大多数机构都与教会相关,如教会大学、教会中学、各地青年会、各地教会机构。教会大学招考组织体系处在大的教会体系之内,且自成为一个子体系。在这个子体系中,教会大学居于核心,整个体系是松散的、平等的结构。教会大学与教会中学的关系是所有关系中最密切的,教会中学在教会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完善与改革中具有充分的话语权。既然是自成体系,那么教会大学的招生组织体系就相对独立。抗战爆发前,国立大学也实行自主招生,国立大学和教会大学在外地的招生考试都曾委托其他机构代为招考。教会大学的委托招考机构大多是其他教会大学或教会中学,或者当地教会机构,如基督教青年会;国立大学的委托招考机构则既有教育行政机关,也有公私立学校,还有社会机构。上海环球中国学生会就是许多公私立大学在上海的代招代考机构。环球中国学生会是由后来任复旦大学校长的李登辉在1905年留美回国时与同学颜惠庆共同创办的非官方机构,以协助社会、促进教育为宗旨,每年暑期代外地各学校在上海办理招生事宜。1923年厦门大学、福中矿务大学、汉口明德大学等都曾委托其代理招生[75];1931年,又有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南通学院农科及纺织科、河南福中矿务大学以及常州中国工艺学校等委托其代理招考事宜[76]。
教会机构的坦诚、合作、执着与服务精神塑造出教会大学招考组织体系严谨、诚信、合作、高效的行事风格。
受美国文化中公众契约思想的影响,教会大学在招录新生时形成了鲜明的契约式管理的特点。新生入学时须与学校签订契约书、关约或其他类似的约书。契约书有不同形式和功能,有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入学志愿书,主要表明学生有志求学的意愿;有学校和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签订的入学书,约定大学同意招收学生的意愿以及学生家长应全力支持的责任和义务;还有大学和第三方(保证人)签订的入学保证书,主要约定保证人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品行优良、经济支持稳定的连带责任。入学契约书均是在各方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通过契约书的签订,使教会大学的人才培养在首要环节即成为多方参与的过程,且各方责任明确,形成团结一致的合力,目的是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苦心智,劳筋骨,达到最终的成功,培养出德、才、学、力兼备的社会精英。
3.考生分类,多元录取
教会大学在招考新生时,会充分考虑不同考生群体的求学意愿和群体差异,并在以生为本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学校招生考试管理的效率,对考生进行科学分类,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入学需求。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教会大学招生历史上曾出现过的考生类型主要有推荐免试生(保送生)、推荐考试生、普通正式生、转学生、选修生、特别生、华侨生、外国生、专修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各种类型之间有交叉。以齐鲁大学为例,免试有三种情况:一是经过香港大学入学考试且被录取者;二是符合条件入读神科者,“在本校文理科或其他相当大学毕业者得凭证书并遵照下列入学手续免试入学;读毕本校神预科或由新制高中毕业后又入大学肄业一年者亦可凭证书并遵照入学手续免试入学”[77];三是教会大学承认中学向大学推荐的品学兼优者。对入读文理医预各系科的推荐免试生,教会大学的要求更高,1929年齐鲁大学招生简章规定,推荐免试生必须是在齐鲁大学认可的学校[78]完全读完六年的中学课程并提交与齐鲁大学考试科目相关的学科课程成绩,且必须满300个单位[79]的学时。如果被认可的学校成绩评定以60分为及格,那么保送生每科成绩必须在70分以上,且有2/3的科目成绩在80分或80分以上,300个单位的学时必须包括中学阶段的重要科目,不得以次等科目充数。重要科目包括国文共60个单位(高中30个单位)、英文60个单位、数学10个单位、代数15个单位、平面几何10个单位、中国史20个单位、西洋史(高中)10个单位、地理10个单位、公民学10个单位、普通科学10个单位、物理或化学10个单位、选科75个单位,共计300个单位[80]。如果被推荐的学生有一两门课程成绩不佳,仍须参加考试,要在规定的考试日期和地点参加考试,成绩及格方能被录取。不同时期对免试生的规定虽略有不同,但都清楚地表明学校采取各种措施以保证推荐免试生的质量,确保学校招到的是品学兼优的学生。
转学生是学校尊重不同考生的求学意愿,对受教育者个体权利充分尊重和理解的表现,展现出大学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念。畅通的转学生制度,无论转入或转出,在尊重学生权利的同时,都充分展现出大学对自身办学特色和教育质量的自信。招考转学生制度的实施还有赖于国家整个教育制度的安排,国家对大学招生的各项自主权利给予充分认可,并在制度设计上予以扶持,如果缺乏政府的规定和大学的共识,单凭一所学校或几所学校的努力很难使其获得生存土壤和空间。
教会大学关于招考特别生和旁听生的专门规定,使大学校园内出现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对有学科特长但入学考试时并未达到正式生录取标准的学生,或者已经工作的在职人员,又或者单纯有学习意愿而无意拿学位者,都可通过特别生或旁听生招考进入大学校园。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将参加入学考试而不欲为正式学生和不申请学位仅选读课程者为特别生,所选课程,照给学分;对非本校学生,具有高中毕业资格,经学校招生委员会同意可成为旁听生,但学校不提供住宿,也不给学分[81]。
大学还有特别生转为正式生的专门规定,这些制度的设计使学有专长者能够被录取,并可能转为正式生,获得学位,这在制度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为特殊人才的选拔提供了空间和制度平台。各类学生的相互交流,互通有无,营造出大学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生群体的存在以及特别生为转成正式生努力刻苦的精神也鼓励在校学生积极进取,充分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教会大学对考生进行科学、细致的分类体现了学校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充分照顾到考生的个别需求。尽管这样划分会使学校增加许多繁琐的工作,因为针对不同类型的考生,就要有不同的报考要求、考试科目及内容,以及录取后院系、年级等的安排。学生入校后,如果不喜欢或者不适应当前院系的课程,还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转系别,条件是对拟转入之院系的主修课目成绩达到70分或其他规定的标准,必修各科成绩及格且拟转之院系有空额。当然请求能否通过仍由各院系决定,有时学生在一个院系成绩太差,学校也会劝其转系试读,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不致被劝退。
大学的基本职能在培养人才,学生是大学办学目标实现的载体。因此,无论从大学的基本职能而言,还是从学生在大学教育活动中的角色而言,学生的求学意愿都无疑应当受到学校的充分重视。教会大学将考生细致分类的做法无疑是对学生自由选择权的尊重和更多入学机会的保障。
科学合理的考生分类还成为学校多元录取的基础,依据不同类型考生的具体特点,教会大学在审核学生基本入学材料的前提下形成了推荐免试录取(保送录取)、推荐考试录取、普通考试录取、申请免试录取等多种录取方式,使大学招生考试活动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在保证人才选拔效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关注考生利益。
4.入学新生的“五高”特点
教会大学有关入学新生的统计数据表明,入学新生具有本地及附近生源比例高、基督徒学生比例高、教会中学毕业生比例高以及社会精英阶层子女比例高等特点,另外,还具有公认的英语水平高等显著特点。
本地及附近生源比例高是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主观上,教会大学创立时多立足服务于本地教会和民众,像金陵女子大学创办伊始就明确其招生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华西协合大学创办也是为弥补华西地区教会高等教育的空白。客观上,中国近代的交通极不发达,到远处求学对学生来讲具有难以想象的困难。教会大学招生时又要求必须签订保证书,在整个社会的流动性相当弱的背景之下,如果不是在当地有亲朋好友,到外地求学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
1920年春,之江大学共注册学生150名(大学66名,中学84名),其中浙江生源114名,占全部注册人数的76.0%[82]。1930年,齐鲁大学220名注册生中,山东、直隶两省生源共108人,占学生总数的49.1%[83]。1934年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招收新生22人,全部是福建生源[84];1940年秋注册的26名新生中,除2名江西生源外,其余新生的籍贯均为福建[85]。1940年—1942年,福建协和大学的福建生源占到70%。1946年春,华西协合大学注册的1294名学生,四川生源有852人,占总数的65.8%[86]。燕京大学比较特殊,与学校居于全国教育文化中心城市——北平有关。1927年燕京大学注册生共545人,生源籍贯分布在21个省份,另有美国1人,人数居于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广东96人,占17.6%;直隶91人,占16.7%;福建60人,占11.0%;江苏50人,占9.2%;山东43人,占7.9%[87]。
新生基督徒比例高和教会中学毕业生比例高是教会大学宗教色彩浓厚的典型表现。1940年春,沪江大学一年级注册生253人,其中基督徒80人,占31.6%,已经是属于比较低的比例。虽然缺少有关新生基督徒比例的直接数据,但从全体注册生中基督徒的比例也可以间接得出教会大学新生基督徒比例高的推断。1928—1929学年福建协和大学注册学生数为112名,其中基督徒78人,占总人数的69.6%[88]。1935—1936学年,齐鲁大学492名注册生中有基督徒261人,基督徒比例为53.0%[89]。1938—1939学年华中大学共有在校生163人,其中基督徒90人,占55.2%[90]。
来自教会中学的学生比例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承认中学(绝大多数是教会中学)推荐生,早期免试入学,后有专门的入学考试,科目少,通过率相对高;二是承认中学未被推荐的学生仍可按正常手续报考;第三,其他未被承认的教会中学毕业生,尤其是基督徒学生,多数倾向于继续投考教会大学。1919年,福建协和大学全校注册的90名学生中,5/8或以上的学生(five by eight or more students)是由12所教会中学推荐的[91];1928—1929学年,112名学生中教会中学毕业生94名,所占比例为83.9%[92]。1930年秋,燕京大学800多名注册生中,来自教会大学和专门学校的学生有211人,来自教会中学的学生有374人[93]。1938年—1939年,沪江大学招生录取的259名新生中,47.7%的学生毕业于教会中学[94];同年华中大学163名在校学生中,有125人毕业于教会中学,占76.7%;1940—1941学年上学期88名学生中有64名毕业于教会中学,下学期98名学生中,有63名毕业于教会中学,分别占72.7%和64.3%[95]。1948年秋季,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招收了159名新生,通过与基督教女子中学的合作,新生中基督徒学生达到46%(全院的平均比例是44%),全院学生中教会中学毕业生比例达53%[96]。
教会大学对新生家庭背景的统计分析显示,政界、学界、商界等社会阶层家庭子女比例较高。1936年—1937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有学生259人,其中来自商界、政界、教育界、宗教界的学生计202人,而来自农业界的只有2人[97]。学生家境比较宽裕是各教会大学的共同特点。
外语水平要求高是教会大学招考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外语是本科新生入学考试必考的3大基本科目之一。与国文、数学科目相比,外语科目的考试项目多,内容广泛,考生要经过词汇、语法、阅读、听力与写作各方面的考核,其中基督教大学英语考试中英文阅读材料皆选自文学原著经典,如《莎士比亚》、《鲁滨逊漂流记》等,要求学生就所读文献回答问题。学生如果不是经过专门外语学习,很难达到考试的要求。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在回忆中就提到,“一年级新生入学考试,仅英文一项,就要过五道关:听力、读力、作文、语法、字量(常用字的字义及用法)”[98]。
20世纪30年代圣约翰大学英语考试,要求考生必须明了英语文法规则之应用、句法之变化、语句之分析;对选读和精读的英文原版书籍,要求注意其字句、故事、体裁以及作风,并由其前肄业学校教员具函证明该生英语程度[99]。早期教会大学英文试题甚至直接采用外国大学试卷。圣约翰大学入学英文考试,曾使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入学考试同样的试卷,据圣约翰新闻系教授武道(Maurice E.Votaw)的估计,要通过此考试至少要学6年英文[100]。外语科目录取标准相比其他科目也更高。通常情况下齐鲁大学单科及格分数一般都规定为60分,但一般专业英文合格分数是70分,而英文系的英文则以80分为合格。在福建协和大学1916年的考试大纲中甚至连普通话和国学两门考试科目中都有笔试英汉互译的内容[101]。
第二,外语曾作为考试用语。无论是入学考试还是入校后的学业测评,外语都曾作为教会大学的考试用语之一。试题以中外文方式呈现,学生答题可任意选择使用何种语言,能以外语答题者必然受到评阅教师的青睐。随着教会大学的中国化,入学考试逐渐强调以中文为答题用语,但在学业测试中,理工医等学系的考试用语仍频繁使用外语。燕京大学的入学试题除国文、英文两科外,均提供中、英文双语试题,学生可任意选择其中一种。
齐鲁大学1924年预科普通科学试题:(www.daowen.com)
Science—General Matriculation Exam
Credit for satisfactory notebook-20points(maximum)
Satisfactory answers to following-80points.
1.a.How do plants secure the nourishment that enables them to grow? b.What are bacteria and where do they come from?
2.Explain exactly what happens when water boils.
3.Explain how a falling barometer indicates a storm.
4.Draw a curve to indicate in general how the rainfall varies at your own home from month thruout the year.
5.How could you determine in the laboratory the amount of oxygen in the air?
6.Explain how you would test to show that a certain rock is limestone.
7.Why do firecrackers explode?What are the constituents of the material which causes the explosion?
8.Diagram carefully a“feng-hsiang”indicating clearly how it operates.Could you change the feng-hsiang so that it would suck in air as well as force out air?Show this in your diagram.
一 a.植物如何得营养而滋长?试简切述之。
b.细菌为何,且来自何处?
二 水经煮沸,所遇之变化,试简切述之。
三 气压表降低,即兆暴风雨,试言其故。
四 试绘一曲线图,指明汝之家乡,按寻常之景况,每年各月份所降落雨量之多寡。
五 汝在实验室中,如何测求空气所含氧气之量?
六 试述某岩石系灰岩之方法。
七 燃放爆竹、缘何轰炸?致轰炸之各物为何?
八 慎绘一风箱之图,并指明其各部分系如何应用,且能否改变风箱,令其吸气如吹气然?亦于图中指明之。[102]
第三,大学指定学生备考的参考书目中有大量外文原版书籍。应考生备考的需要,教会大学会将考生应达到的程度和各科的参考书目一并公布给学生,其中大量书目是外文原版,特别是自然科学课程的参考书目,显示出学校对考生运用外语学习能力的高要求。1929年,齐鲁大学招生简章中推荐的自然科学课本及参考书共8种,均为外文原版:Manual of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Gruenberg),Civic Biology(Hodge and Dawson),Student's Manual of Exercises in Elementary Biology(Gruenberg and Wheat),Civic and Economic Biology(Atwood),Elementary Biology(Gruenberg),Laboratory Problems in Civic Biology(Hunter),Civic Biology(Hunter),Laboratory and Field Manual of Biology(Bergen and Davis)[103]。
5.立足地方招考,融合考试功能
教会大学新生籍贯整体上呈现地域性特点,大学所在城市及附近地区的学生占大学新生的相当比例。除此之外,教会大学还依据地方特色和社会需求设置招考院系以及考试科目和内容。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设立中国最早的报学系,招收培养报业所需的高等专门人才,与上海近代中国传媒业中心的地域文化背景息息相关。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的最大商埠和文化交流中心,商业的发展、信息的交流、多元文化的繁荣促生了上海近代的传媒业。“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传教士创办的中外文报刊近170种,约占同期中国报刊总数的95%。”[104]上海无疑是中国近代报刊业的中心,1868年创刊的《万国公报》、1872年英国商人安纳斯托·美查(Ernest Major)投资创办的《申报》以及国人自办的上海《时报》等都是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此外,上海还有众多商业性、娱乐性以及新闻性的小报。报刊业的迅猛发展和激烈竞争产生了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再加上众多报刊都是以传教士为主创办的,与教会组织有密切关联。因此,上海圣约翰大学最早设立报学系,培养报业专门人才,无疑是受到上海报业发展的显著影响。
教会大学早期的入学考试科目和内容更多地体现出地方特色:如,上海、苏州、杭州等地的教会大学对英文更加重视,而对国文考试的要求则略低于华北地区的教会大学,这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外交流频繁、工商业发达的现实密切相关。福建协和大学创立早期的招生考试科目一直设有普通话科目,要求学生能听、说普通话,能运用普通话进行英汉互译、文言语体互译。这一特殊的考试科目是应对福建东南地区主要使用方言,难以对外交流的现状,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官话(普通话),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教会大学的招生考试,既是优胜劣汰的选拔考试,也是入学新生的第一次学业诊断考试,两种考试功能融为一体。新生入学后的选课计划与班级安排与其入学考试成绩紧密联系。符合录取标准但不及格的考试科目必须在入学后补修,且须在一定时期之内(一般为一学年)取得及格分数。1923年秋,圣约翰大学国学部规定:“凡华侨或由他校转学,其中文未得有适当程度之入大学者,专开一补习班。”[105]齐鲁大学1925年的入学规则规定,考试结果以60分为及格,如学员中有一门课程未考及格而仍在40分以上且其总平均分能达60分者(含不及格之卷在内),亦准其入学,然此门课程仍以不及格论,入学后一年之内该学员可请求补考,如补考及格,则可谓补齐,以勉其向学之志[106]。1934—1935学年圣约翰大学的入学规则中规定,医科学生有两门以下科目不及格者,“亦得录取”,但要在入学后医科二年级之前补考及格[107]。1941年齐鲁大学规定,英文系学生以英文在80分以上者为合格;英文标准70分以上者可入大一英文班,50~69分均须读补习班英文,英文50分以下者不录[108]。
招生考试是大学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所招学生又是大学要培养的人才之基,这决定了教会大学招生考试活动必然受到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制约;同时,入学考试作为竞争性的人才选拔方式,又必然受到考试规律的制约,优胜劣汰是其基本准则。
宗教色彩是教会大学招生考试与生俱来的特点,虽然有淡化的倾向,但仍然较为明显,集中体现在招考活动的组织体系、考生的品行评价标准、新生前肄业学校的性质以及新生的宗教信仰等方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会大学的办学性质。具体如:早期招收教徒子女、设置宗教考试科目,改革之后仍倾向招收教会中学毕业生,所设神学院不向政府立案以维持神学教育,宗教考试科目虽取消,但中西史考试科目中仍会刻意涉及宗教内容,学生报名书中设有“宗教信仰”一栏,学校招生注册课会对学生的宗教信仰作专门统计,作为大学进行宣教工作的基础背景资料。在校学生的信徒比例是教会大学每年向国外托事部必须汇报的内容之一,并作为办学成果的重要方面向国外教徒展示,以争取更多捐助。总之,教会大学招生考试受到各种规律的制约和不同文化的影响,由此形成了自身的招考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发展,则进一步凸显了教会大学招生考试的特殊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