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招生考试研究:1949年后的衰亡现象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招生考试研究:1949年后的衰亡现象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1949年至1952年,教会大学招生考试经历了短暂的3年过渡时期,随着招生自主权逐步缩小,教会大学自主招考逐渐趋向衰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治环境发生根本变化,教会大学的管理权逐步收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教会大学招生自主权逐步缩小,直到被完全取消。1951年6月16日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给齐鲁大学的批复文件中明确表明齐鲁大学不得自行公布招生简章,所有招生名额纳入统一计划。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招生考试研究:1949年后的衰亡现象

抗战胜利后内战的全面爆发,使刚刚经历了日军侵华战争灾难的中国,又面临新的政治危机,教会大学招生考试也受到社会时局和政治因素的显著影响。随着解放军自北向南逐步解放各大城市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民主主义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逐步制定与实施,教会大学被统一改造,并最终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被完全合并到其他高校中,结束了其在中国大陆70年的招生考试历程。自1949年至1952年,教会大学招生考试经历了短暂的3年过渡时期,随着招生自主权逐步缩小,教会大学自主招考逐渐趋向衰亡。

这一时期,教会大学主要分属各地军政委员会的领导,如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天津工商大学归华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领导,齐鲁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等均由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直接领导。1949年各教会大学仍保持原有的自主招生权力,但入学考试科目和内容已经为适应新的教育环境作出调整,燕京大学虽然仍设有“社会科学常识”考试科目,但试题内容已有重大改变,反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苏联社会、人文地理状况的试题大量增加,如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社会?季米特洛夫是哪国人?新民主主义的土地政策是什么?《家庭、私有财产及国家的起源》一书的著者是谁?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的普通方法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治环境发生根本变化,教会大学的管理权逐步收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教会大学招生自主权逐步缩小,直到被完全取消。1950年,中国各区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即开始试行区域内高等学校联合招考。1950年10月,辅仁大学首先被并入北京师范大学等校。1950年12月,政务院通过《关于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确立不允许外国人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办学校的方针,教会大学的改制、合并拉开序幕。1952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布局在学科建制和地域分布上都展开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调整。教会大学一直实行的自主办学模式在不断的院系调整和教学改革中失去了特色,其始终坚持的自主招生考试也在中国高校快速走向全国统考的转变中变得面目全非,最终随着教会大学的整体消失而不复存在,成为历史名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会大学招生出现几方面的明显变化:一是入学资格,各学校的招生简章中,都为优秀工、农、兵的入学提供了优惠待遇,大大拓宽了普通民众进入学校的途径。二是考试科目及内容的变化。原有考试科目“公民”一律改为“政治常识”,笔试之外全部加口试,考试内容的政治性显著增强。三是招生考试的运作逐渐由1949年的大学自行组织到1950年几大行政区在区内统一组织,最后过渡到1952年全国统一组织。

教会大学1950年的招生简章中大都有如下规定:凡具有高级中学毕业程度的同等学力考生报考,必须有下列证明之一:(一)县以上人民政府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机关之证明;(二)县以上工会或解放军团以上政治机关之证明[177]。在招生简章最后的附则中,还列出能够从宽录取的条件:

1.有三年以上工龄的产业工人;

2.参加工作三年以上的革命干部及革命军人;

3.兄弟民族学生;

4.华侨学生。但具有上述条件的学生,须于报名时缴验有关机关、部队、工厂、团体证明文件,并须在报名单备注栏内注明。[178]

这些规定充分表明,1949年以后,教会大学的招生条件在学历要求上有所放宽,为同等学力的考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附则中有关从宽录取的有关规定则体现了国家对工人、军人、少数民族和华侨学生给予适当照顾的政策倾向。这些规定的出台同时预示着教会大学的招生自主权有所缩减。

1950年齐鲁大学的考试科目按文、理、医三个院系分设考试科目,在笔试之外全部加以口试;转学生的考试科目也有细致的规定,分为共同科目和主要科目,二年级的共同科目是大一国文、大一英文和政治常识,三年级的共同科目是大一国文、大二英文(文学院免试)和政治常识;主要科目是指各院系的专业课,按照年级加系别的顺序依次列明。转学生的考试科目分为共同科目和主要科目,二年级的共同科目是大一国文、大一英文和政治常识,三年级的共同科目是大一国文、大二英文(文学院免试)和政治常识;主要科目是指各院系的专业课,如二年级的中国文学系考文艺论,历史系考中外历史,经济系考政治经济学、普通会计、工商管理等等,均详细分列[179]。政治常识成为新生和转学生的必考科目,表明教会大学基于三民主义的“公民”考试在新形势下已经完全转变为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常识考核。

1949年后教会大学与现实不相适宜的办学性质还使教会大学招生数量受到明显影响,金陵大学1950—1951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生人数为853[180]名(其中文学院138名、理学院296名、农学院376名、农事43名)[181];比1948年绝对人数减少259人。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试行高等学校分区统一招生或联合考试,同年底教会大学全部由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接管,教会大学的性质和组织机构发生根本变化,原有招生体制发生改变,教会大学招生自主权被取消。1951年6月16日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给齐鲁大学的批复文件中明确表明齐鲁大学不得自行公布招生简章,所有招生名额纳入统一计划。

1951年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给齐鲁大学的批复文件如下:

六月七日教字第一〇二号报告及附件均悉。关于你校所呈招生简章兹批复如下:

一、你校今年暑期招生既分别参加华东高校统一招生与山东高校联合招生及委托华北与中南料理,则无单独公布招生简章之必要。

二、你校参加华东高校统一招生经山东文教厅呈报并业由我部转知华东高校统一招生委员会在案。至拟委托华北及中南招生一节,以华东高校统招会已决定增设北京、广州二考区,你校委托该两区之招生名额已予一并列入华东高校统一办理。

三、各校招生名额正呈请中央教育部核示中,未奉批复并转知前,你校招生名额不得自行公布。[182]

由政府接管后的金陵大学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于1951年由华东教育部批准合并改为公立金陵大学。1951年招生因两校系科的大幅调整有明显变化。金陵大学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合并方案中提到,“两校原有系科繁冗而师资配备短少,每届招生名额,趋于平均分配,以致各系科人数寥寥,往往有少至十名以下者,未能发挥培育人才之效能,过去此种作风盖为私立大学之产物,今后应集中力量以图重点发展,且应向公立的标准看齐”[183]。依照这一合并原则,公立金陵大学停办哲学系、地理系、医学先修科、护士先修科、家政系的营养组及蚕桑系;中国语言专修科、托儿专修科及农业专修科三科停止招生;体育系及林业专修科暂停招生,教育学系、农业工程学系,及外国语文学系暂停招生,方针及观点有待转变与明确因而必须整编教材的社会学系、历史学系及影音专修科暂停招生。两校系科调整后,文、理、农3院尚有17个系科可继续招生,规定招生名额共500名,文学院125名,理学院180名,农学院195名[184]

经历了抗战后最初的喜悦,教会大学又陷入新的政治危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调整使接受外国教会捐助的私立教会大学在中国的存在变得不合时宜。随着1952年教会大学被取消,与欧美大学招生考试制度一脉相承的教会大学招生考试从此消亡,但它对我国近代大学教育发展和考试制度转型的影响却是深远而具体的。

【注释】

[1]罗义贤:《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5页。

[2]队克勋:《之江大学》,刘家峰译,珠海出版社,1999年,第15~16页。

[3]冯昌李:《中西书院报告(1888年)》,王国平,等编:《东吴大学史料选辑(历程)》,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5页。

[4]乐灵生:《近二十年来中国基督教运动的改革与进步(1900—1920)》,中华续行委办会调查特委会编:《1901—1920年中国基督教调查资料(修订)》,蔡咏春,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136页。

[5]1912年—1913年,北京政府公布壬子癸丑学制系统,规定考试易名为试验,入学编级试验是高等学校四种试验之一,其他三种为:平时考查、学年试验和毕业试验。

[6]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学术分科与近代中国知识系统之创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导论。

[7]南京大学高教研究所校史编写组编:《金陵大学史料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3页。

[8]翁之龙:《中国的新医学》,李楚材:《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教会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279~280页。当时的10所医学校分别是: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海军医学校、广济医学专门学校(1926年停办)、夏葛医学院、陆军军医学院、大同医学院(后并入齐鲁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金陵大学医科(后并入齐鲁大学医学院)、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北平协和女子医学校(后并入齐鲁大学医学院)。

[9]这4名学生原是苏州博习书院的学生,1899年2月,创办上海中西书院、苏州博习书院和苏州宫巷书院的监理会差会决定将博习书院并入上海的中西书院,博习书院的学生也随之转入中西学院。

[10]王立诚:《美国文化渗透与近代中国教育:沪江大学的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9页。

[11]《协大概况》,《协大校刊》第三十卷第二期(1948年5月1日)。

[12]孙乐文:《东吴大学堂试办章程》,王国平,等编:《东吴大学史料选辑(历程)》,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91页。

[13]《文会馆志》,山东省档案馆馆藏:齐鲁大学档案J109-01-662。原文无标点。

[14]黄思礼:《华西协合大学》,秦和平、何启浩译,珠海出版社,1999年,第30页。

[15]《圣约翰书院章程》,朱有瓛、高时良:《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四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439页。

[16]国家图书馆馆藏:《燕京大学章程(1920~1922)》。原文无标点。

[17]《圣约翰书院章程》,朱有瓛、高时良:《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四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439页。

[18]《圣约翰书院章程》,朱有瓛、高时良:《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四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442页。

[19]潘慎文:《中西书院报告(1899-08-31)》,王国平,等编:《东吴大学史料选辑(历程)》,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1页。

[20]《金陵大学堂章程》,朱有瓛、高时良:《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四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585页。

[21]《文会馆志》,山东省档案馆馆藏:齐鲁大学档案J109-01-662。原文竖向排列。

[22]孙乐文:《东吴大学堂试办章程》,王国平,等编:《东吴大学史料选辑(历程)》,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91页。

[23]韩明德:《博习书院报告(1898)》,王国平,等编:《东吴大学史料选辑(历程)》,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74页。

[24]《震旦学院章程》,朱有瓛、高时良:《中国近代学制史科(第四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408~409页。

[25]《文会馆志》,山东省档案馆馆藏:齐鲁大学档案J109-01-662。原文无标点。

[26](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Syllabus of Entrance Examination,1916-1917,华中师范大学教会大学研究中心藏:AUBCHEA,SeriesⅣ-Box109-Folder2397。

[27]1915年,金陵女子学院的第一批学生来自4个省的9个城市。

[28]潘慎文:《博习书院报告(1892年)》,王国平,等编:《东吴大学史料选辑(历程)》,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63页。

[29]葛赉恩:《东吴大学1917~1918年度报告》,王国平,等编:《东吴大学史料选辑(历程)》,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47页。

[30]队克勋:《之江大学》,刘家峰译,珠海出版社,1999年,第19页。

[31]柯约翰:《华中大学》,马敏、叶桦译,珠海出版社,1999年,第32页。

[32]Bulletin of the Shanghai Baptist College and Seminary 1915,p.23.转引自王立诚:《美国文化渗透与近代中国教育:沪江大学的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69~70页。

[33]队克勋:《之江大学》,刘家峰译,珠海出版社,1999年,第56页。

[34]熊月之、周武:《圣约翰大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37页。

[35]林安德:《办岭南医学堂简法》,李楚材:《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教会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281~282页。

[36]孙乐文:《1906年年度报告(东吴大学)》,王国平,等编:《东吴大学史料选辑(历程)》,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06页。

[37]潘慎文:《中西书院年度报告(1903年9月30日)》,王国平,等编:《东吴大学史料选辑(历程)》,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7页。

[38]葛赉恩:《中西书院年度报告(1909年)》,王国平,等编:《东吴大学史料选辑(历程)》,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7页。

[39]《教育部视察金陵大学报告》,南京大学高教研究所校史编写组编:《金陵大学史料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21页。

[40]林安德:《办岭南医学堂简法》,李楚材:《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教会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281~282页。

[41]葛赉恩:《1910年中西书院汇报(1909年秋季学期至1910年春季学期)》,王国平,等编:《东吴大学史料选辑(历程)》,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9页。

[42]南京大学高教研究所校史编写组编:《金陵大学史料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1页。

[43]黄思礼:《华西协合大学》,秦和平、何启浩译,珠海出版社,1999年,第32页。

[44]罗义贤:《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2页。

[45]樊正康:《沪大三十周年纪念辞》,《申报》1936年11月21日。

[46]Committee of Reference and Counsel of the Foreign Conference of North America,Christian Education in China,New York City,1922.

[47]彭彼得:《基督教思想史》,强学会(上海),1939年,第594~596页。

[48]徐松石:《教会学校是否应以读经为必修科》,李楚材:《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教会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107页。

[49]1924年4月,广东圣三一学校学生首先发表宣言,提出反对奴隶式的教育,争回教育权;7月,广州学生会发表“收回教育权运动宣言”,提出“几条最低限度的办法”;同月,广州“反抗文化侵略青年团”通电全国,表示教会学校“皆在应收回之列,绝不容帝国主义者趾高气扬于中国教育界中”;1925年,湖南学联致电北京教育部,要求取消教会学校,认为教育是一国内政,属于国家主权,不应由外人插手;中华教育改进社于1924年7月8日在南京召开第三届年会,全国教育联合会于1924年10月在河南开封召开年会,两次教育会议都通过了有关收回教育权的议案。

[50]李华兴:《民国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771页。

[51]史静寰:《狄考文和司徒雷登在华教育活动》,文津出版社(台北),1991年,第250页。

[52]Chinese Christian Education-A Report of A Conference Held in New York City:Foreign Missions Conference of North America,April 6th,1925,p.18.

[53]Chinese Christian Education-A Report of A Conference Held in New York City:Foreign Missions Conference of North America,April 6th,1925,p.50.

[54]《教育部视察金陵大学报告》,南京大学高教研究所校史编写组编:《金陵大学史料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21页。

[55]林语堂:《林语堂自传》,群言出版社,2010年,第47页。

[56]胡适:《今日教会教育的难关》,朱有瓛、高时良:《中国近代学制史科(第四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729页。

[57]早在1885年,后来成为岭南大学校长的香便文曾说过:“基督教大学的目标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传道人、教师和医生,以及其他所有生活中需要的人才,它所追求的是中国的启蒙和基督化。”王忠欣:《基督教与中国近现代教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92页。

[58]Review Correlated Program.山东省档案馆馆藏:齐鲁大学档案J109-01-10。

[59]队克勋:《之江大学》,刘家峰译,珠海出版社,1999年,第57页。

[60]《沪市区内已立案私立大学招生新办法》,《申报》1930年7月7日。

[61]《大学附高学生不得无试升学》,《申报》1930年7月7日。

[62]山东省档案馆馆藏:齐鲁大学档案J109-01-287。

[63]《沪市区内已立案私立大学招生新办法》,《申报》1930年7月7日。

[64]F.L.Hawks Pott,Present Educational Tendencies in China,Educational Review,April 1920.

[65]罗义贤:《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80页。

[66]山东省档案馆馆藏:齐鲁大学J109-02-15。

[67]山东省档案馆馆藏:齐鲁大学档案J109-02-15。

[68]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二十一年度(1932年)本校学生生活概况》,《协大消息》第二卷第十二期(1933年12月16日),第107页。

[69]《马相伯、英敛之上罗马教皇请兴学书》,朱有瓛、高时良:《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四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416页。

[70]虞宁宁:《“立案”前后中国基督教高等教育的变迁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14页。

[71]罗义贤:《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94页。

[72]Yenching University Archives,Volume 28001,转引自罗义贤:《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99~100页。

[73]《约翰大学消息》,《申报》1923年4月6日。

[74]指国民党党义。

[75]山东省档案馆馆藏:齐鲁大学档案J109-02-11。

[76]山东省档案馆馆藏:齐鲁大学档案J109-02-15。

[77]美国平信徒调查团:《基督教大学的目标与其重心点的转移》,李楚材:《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教会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146~147页。

[78]樊正康:《沪大三十周年纪念辞》,《申报》1936年11月21日。

[79]《最近七年来学生总数的比较》,《燕京新闻》1934年12月11日。

[80]罗义贤:《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09页。

[81]王绍桢:《辅仁大学校史》,《学府纪闻:私立辅仁大学》,南京出版有限公司(台北),1982年,第6~7页。

[82]罗义贤:《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3页。(www.daowen.com)

[83]《圣约翰大学一览(1934—1935年度)》,转引自熊月之、周武:《圣约翰大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45页。

[84]罗义贤:《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19页。

[85]王绍桢:《辅仁大学校史》,《学府纪闻:私立辅仁大学》,南京出版有限公司(台北),1982年,第7页。

[86]《南京金陵大学添设林学函授部》,《申报》1924年3月3日。

[87]《中国基督教高等教育之概况》,李楚材:《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教会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140页。

[88]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协大消息》第二卷第十五期(招生专号,1934年)。

[89]《基督教大学联合会开会沪讯》,《申报》1924年2月9日。基督教大学联合会成立于1919年,会员为燕京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圣约翰大学、东吴大学、沪江大学、之江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岭南大学、雅礼大学、文华大学、博文书院及华西协合大学等校。

[90]光荣:《教会大学会议纪事》,《申报》1924年2月13日。

[91]《教部令清大斥退资格不合之新生》,《申报》1930年12月20日。

[92]美国平信徒调查团:《中国的基督教大学》,李楚材:《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教会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143页。

[93]《二十八年度全国高教分布现状》,《申报》1940年4月8日。

[94]唐惜分:《办理大学教育之困难(1945年10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235页。

[95](Fukien University)Annual Report of the President,1937-1938,华中师范大学教会大学研究中心藏:AUBCHEA,SeriesⅣ-Box108-Folder2393。

[96]《校长训词》,《金陵大学校刊》1942年3月1日,王运来:《诚真勤仁 光裕金陵——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39页。

[97]明妮·魏特琳:《魏特琳日记》,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页。

[98]明妮·魏特琳:《魏特琳日记》,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5页。

[99]《私立沪江大学》,《申报》1948年7月19日。

[100]徐以骅:《教育与宗教:作为传教媒介的圣约翰大学》,珠海出版社,1999年,第159页。

[101]史静寰:《狄考文与司徒雷登——西方传教士在华教育活动研究》,珠海出版社,1999年,第255页。

[102]阎玉田:《踞柝津之阳——天津工商大学》,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81~82页。

[103]孙邦华:《身等国宝 志存辅仁——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78页。

[104]王绍桢:《辅仁大学校史》,《学府纪闻:私立辅仁大学》,南京出版有限公司(台北),1982年,第7页。

[105]张安明、刘祖芬:《江汉昙华林——华中大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72页。

[106]王绍桢:《辅仁大学校史》,《学府纪闻:私立辅仁大学》,南京出版有限公司(台北),1982年,第7页。

[107]刘家峰、刘天路:《抗日战争时期的基督教大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20页。

[108]南京大学高教研究所校史编写组编:《金陵大学史料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59页。

[109]王国平,等编:《东吴大学史料选辑(历程)》,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30~331页。

[110]王光媛:《抗战时期的华西协合大学》,《成都文史资料选辑(总第九辑)(内部发行)》,1985年,第140页。

[111]《金大春季招生》,《燕京新闻(成都版)》1943年12月11日。

[112]王绍桢:《辅仁大学校史》,《学府纪闻:私立辅仁大学》,南京出版有限公司(台北),1982年,第8页。

[113]《本年春季招生问题五大学分别决定》,《燕京新闻(成都版)》1942年12月19日。

[114]赵尔谦:《梵王渡送考记》,《申报》1941年7月11日。

[115]《燕大东北寄读生》,《平西报》1932年1月31日。

[116]《京沪寄读生燕大允收录》,《平西报》1932年2月14日。

[117]《成都金大等四大学在沪招生竣事》,《申报》1939年7月15日。

[118]《华西四大学港沪招考竣事》,《申报》1940年7月4日。

[119]罗义贤:《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75页。

[120]山东省档案馆馆藏:齐鲁大学档案J109-02-183。

[121]王百强:《燕京大学历史概述》,张玮瑛、王百强、钱辛波:《燕京大学史稿》,人民中国出版社,2000年,第35页。

[122]《震旦大学造就建设人才》,《申报》1939年5月13日。

[123](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The President's Annual Report(1942-1943),华中师范大学教会大学研究中心藏:AUBCHEA,SeriesⅣ-Box108-Folder2393。

[124](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The President's Annual Report(1944-1945),华中师范大学教会大学研究中心藏:AUBCHEA,SeriesⅡ-Box44-Folder1148。

[125]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协大消息(招生专号)》第二卷第十五期,1934年。

[126]《齐鲁大学文理医学院招生》,《申报》1937年6月27日。

[127]《燕京大学招生》,《申报》1941年7月1日。

[128]《各地院校招收新生》,《申报》1941年6月26日。

[129]《金大春季招生》,《燕京新闻(成都版)》1943年12月11日。

[130](University of Shanghai)Educational Statistics 1939-1940,华中师范大学教会大学研究中心藏:AUBCHEA,SeriesⅣ-Box240-Folder3951。

[131]New and Old Students(of Huachung University)for Fall Term 1938-1939,华中师范大学教会大学研究中心藏:AUBCHEA,SeriesⅣ-Box165-Folder3079;Report on Enrollment of Hua Chung College for Fall Term,1941-1942,华中师范大学教会大学研究中心藏:AUBCHEA,SeriesⅣ-Box165-Folder3078;The President's Report to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f Huachung University for the Academic Year 1943-1944,华中师范大学教会大学研究中心藏:AUBCHEA,SeriesⅣ-Box164-Folder3069。

[132]The President's Report to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f Huachung University for the Academic Year 1942-1943,华中师范大学教会大学研究中心藏:AUBCHEA,SeriesⅣ-Box164-Folder3069。

[133]《震旦大学各部增设奖学金名额》,《申报》1941年7月10日。

[134]《燕京大学招生》,《申报》1941年7月1日。

[135]赵尔谦:《梵王渡送考记》,《申报》1941年7月11日。

[136]王绍桢:《辅仁大学校史》,《学府纪闻:私立辅仁大学》,南京出版有限公司(台北),1982年,第7页。

[137]阎玉田:《踞柝津之阳——天津工商大学》,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78页。

[138]J.L.Stuart to the Board of Trustees,June 4,1938,AUCHEA,SeriesⅣ-Box304-Folder4715.

[139]陈远:《消逝的燕京》,重庆出版社,2011年,第115页。

[140](Huachung University)The President's Annual Report for the Academic Year 1946-1947,华中师范大学教会大学研究中心藏:AUBCHEA,SeriesⅣ-Box164-Folder3070。

[141]《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详述复校情形》,《申报》1946年7月15日。

[142]《中国教会大学战时损失綦重》,《申报》1947年2月1日。

[143]《基督教十三大学联合筹募基金》,《协大校刊》第廿九卷第一期,1947年11月15日。

[144]《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申报》1948年7月26日。

[145]罗义贤:《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87页。

[146]鲍忠祈:《沪江大学速写》,《申报》1946年5月22日。

[147]《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详述复校情形》,《申报》1946年7月15日。

[148](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The President's Annual Report for 1946-1947,华中师范大学教会大学研究中心藏:AUBCHEA,SeriesⅣ-Box108-Folder2393。

[149]《华东联合大学设六院二十系 定于本月底分别招收新生》,《申报》1947年7月2日。

[150]指抗日战争时期处于沦陷区内,受日伪控制或影响的高级中学。

[151]《专科以上学校招生办法》,《申报》1947年4月25日。

[152]《教部严格规定专科学生转学办法》,《申报》1946年6月15日。

[153]《同等学力报考大学》,《申报》1947年4月11日。

[154]《高等教育的新立法》,《申报》1947年12月29日。

[155]《伪高中毕业生入学救济办法》,《申报》1946年12月24日。

[156]《大学教育改进要点之建议(194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97页。

[157]《中学毕业生会考拟与大学入学试联合举行》,《申报》1947年5月3日。

[158]《上海市三十六年度教育实施计划(1947年8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90~191页。

[159]《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详述复校情形》,《申报》1946年7月15日。

[160](Huachung University)The President's Annual Report for the Academic Year 1946-1947,华中师范大学教会大学研究中心藏:AUBCHEA,SeriesⅣ-Box164-Folder3070。

[161]《全国教会大学今暑招生消息》,《申报》1948年5月29日。

[162]《之江教授建议大学采保送制》,《申报》1947年10月31日。

[163]《全国教会大学今暑招生消息》,《申报》1948年5月29日。

[164]《全国教会大学今暑招生消息》,《申报》1948年5月29日。

[165]《京沪临大先修班学生分发各校免试升学》,《申报》1946年9月2日。

[166]王百强:《燕京大学历史概述》,张玮瑛、王百强、钱辛波:《燕京大学史稿》,人民中国出版社,2000年,第38页。

[167]鲍忠祈:《沪大缩写》,《申报》1947年10月14日。

[168]《燕大筹设工院 决定采五年制》,《申报》1948年1月9日。

[169]《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详述复校情形》,《申报》1946年7月15日。

[170](Ginling College)Report of the President,November 1948,华中师范大学教会大学研究中心藏:AUBCHEA,SeriesⅣ-Box45-Folder1166。

[171](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The President's Annual Report(1944-1945),华中师范大学教会大学研究中心藏:AUBCHEA,SeriesⅡ-Box44-Folder1148。

[172](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The President's Annual Report for 1946-1947,华中师范大学教会大学研究中心藏:AUBCHEA,SeriesⅣ-Box108-Folder2393。

[173]王立诚:《美国文化渗透与近代中国教育:沪江大学的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60页。

[174]鲍忠祈:《沪大缩写》,《申报》1947年10月14日。

[175]《胡适向蒋主席建议十年教育计划》,《申报》1947年9月6日。

[176]《协和大学招收男女生》,《协大校刊》第廿七卷第三期,1947年1月1日。

[177]山东省档案馆馆藏:齐鲁大学档案J109-05-01。

[178]山东省档案馆馆藏:齐鲁大学档案J109-05-01。

[179]《私立齐鲁大学1950年招生简章》,山东省档案馆馆藏:齐鲁大学档案J109-01-154。

[180]所引材料中总数为852名,疑为笔误。

[181]《金陵大学向卫理公会年会提出的报告》,南京大学高教研究所校史编写组编:《金陵大学史料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71页。

[182]山东省档案馆馆藏:齐鲁大学档案J109-05-01。

[183]《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两校合并筹备委员会拟具的两校合并方案》,南京大学高教研究所校史编写组编:《金陵大学史料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79~80页。

[184]《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两校合并筹备委员会拟具的两校合并方案》,南京大学高教研究所校史编写组编:《金陵大学史料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79~8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