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燕京大学个案研究:教会大学招生考试特点与风采

燕京大学个案研究:教会大学招生考试特点与风采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更清晰地论述教会大学招生考试的整体特征和个性色彩,本研究还拟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增强论证的效果,以燕京大学为例作具体探讨,以深化对教会大学招生考试整体特点的认识,并充分展现教会大学招生考试的个性风采。[15]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史研究室:《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402页。

燕京大学个案研究:教会大学招生考试特点与风采

为了更清晰地论述教会大学招生考试的整体特征和个性色彩,本研究还拟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增强论证的效果,以燕京大学为例作具体探讨,以深化对教会大学招生考试整体特点的认识,并充分展现教会大学招生考试的个性风采。

基于已有的文献分析和研究思路,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第一,教会大学招生考试对其人才培养质量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二,教会大学的宗教特征对其人才选拔具有特殊影响;第三,教会大学招生考试可能形成的特点与其享有办学自主权密切相关;第四,教会大学长期实行自主招考,其经验和不足对当前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注释】

[1]熊月之、周武:《圣约翰大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46页。

[2]《教会学校:中国新教育前驱》,《申报》1937年5月19日。

[3]Yale University,The Yale Report of 1828,Hezekiah Howe,1828.

[4]张亚群:《从考“官”到考“学”——废科举后考试文化的变革与传承》,《书屋》2005年第1期。

[5]马敏:《教会大学的国际化特色——华中大学个案分析》,章开沅:《文化传播与教会大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74页。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7月。

[7]蒋廷黻:《蒋廷黻回忆录》,东方出版社,2011年,第78页。

[8]马敏:《近年来大陆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综述》,章开沅:《文化传播与教会大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426页。

[9]杨学为:《中国考试改革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前言。

[10]Ridder-Symoens H.De(ed.),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ies in Europe(Vol.I):Universities in the Middle Ag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p.21.

[11]《吴梓明记岭南大学建校特色》,朱有瓛、高时良:《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四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561页。

[12]罗德里克·斯科特:《福建协和大学》,陈建明、姜源译,珠海出版社,1999年,第48页。

[13]刘家峰、刘天路:《抗日战争时期的基督教大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7页。

[14]吴梓明:《记岭南大学建校特色》,朱有瓛、高时良:《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四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563页。

[15]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史研究室:《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402页。

[16]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第663页。

[17]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史研究室:《中华民国教育法规选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416页。

[18]杨李娜:《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6页。

[19]巨玉霞、张亚群:《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的招生特点》,《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第5期。

[20]薛成龙:《近代中国高校招生考试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9年。

[21]房列曙:《民国时期高校考试制度的历史考察》,《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22]张亚群:《从单独招考到统一招考——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变革的启示》,《中国教师》2005年第6期。

[23]张学强、彭慧丽:《民国时期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探析——兼论对完善我国当代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启示》,《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5期。

[24]彭慧丽:《民国时期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研究(1912—1949)》,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25]杨李娜:《民国时期的大学招考制度及其影响》,《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26]韩斌:《民国时期大学入学数学考试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27]胡向东:《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

[28]高耀明:《民国时期高校招生制度述略》,《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吴芬:《中国早期研究生教育研究(1902~1949)》,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肖娟群:《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历史考察与现状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宋玉霞:《民国前期教育考试变革之争——基于民国教育期刊的分析》,《中国考试》2009年第4期;吴江:《民国时期的大学入学考试》,《钟山风雨》2007年第5期。

[29]杨学为、朱仇美、张海鹏:《中国考试制度史资料选编》,黄山书社,1992年;刘海峰,等:《中国考试发展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杨学为主编:《中国考试史文献集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杨学为总主编:《中国考试通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0]李楚材:《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教会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三辑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

[31]南京大学高教研究所校史编写组编:《金陵大学史料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32]王国平,等编:《东吴大学史料选辑(历程)》,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

[33]东吴大学上海校友会、苏州大学上海校友会:《东吴春秋:东吴大学建校百十周年纪念》,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

[34]燕大文史资料编委会编:《燕大文史资料(第1、3、8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1990年、1994年;张玮瑛、王百强、钱辛波:《燕京大学史稿(1919—1952)》,人民中国出版社,2000年;《学府纪闻:私立辅仁大学》,南京出版有限公司(台北),1982年;《学府纪闻:私立燕京大学》,南京出版有限公司(台北),1982年。(www.daowen.com)

[35]杰西·格·卢茨:《中国教会大学史(1850—1950)》,曾钜生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高时良:《教会学校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吴洪成:《中国教会教育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刘家峰、刘天路:《抗日战争时期的基督教大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

[36]珠海出版社出版的丛书:柯约翰:《华中大学》,马敏、叶桦译,珠海出版社,1999年;队克勋:《之江大学》,刘家峰译,珠海出版社,1999年;黄思礼:《华西协合大学》,秦和平、何启浩译,珠海出版社,1999年;罗德里克·斯科特:《福建协和大学》,陈建明、姜源译,珠海出版社,1999年;德本康夫人、蔡路得:《金陵女子大学》,杨天宏译,珠海出版社,1999年;郭查理:《齐鲁大学》,陶飞亚、鲁娜译,珠海出版社,1999年;文乃史:《东吴大学》,王国平、杨木武译,珠海出版社,1999年;徐以骅:《教育与宗教:作为传教媒介的圣约翰大学》,珠海出版社,199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丛书:孙邦华:《会友贝勒府——辅仁大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张安明、刘祖芬:《江汉昙华林——华中大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王国平:《博习天赐庄——东吴大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徐以骅、韩信昌:《海上梵王渡——圣约翰大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谢必震:《香飘魏歧村——福建协和大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张丽萍:《相思华西坝——华西协合大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孙海英:《金陵百屋房——金陵女子大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37]惠世如:《抗战时期内迁西南的高等院校》,贵州民族出版社,1988年。

[38]熊月之、周武:《圣约翰大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39]徐以骅:《上海圣约翰大学1879—1952》,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40]徐乃乾主编,北京辅仁大学校友会编:《北京辅仁大学校史1925—1952》,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

[41]Jerome Oetgen:《北京辅仁大学创办史:美国本笃会在中国(1923—1933)》,张琰译,辅仁大学出版社(台北),2001年;辅仁大学校友会,《辅仁往事(1~5辑)》,辅仁大学校友会,2006~2010年。

[42]张宪文主编:《金陵大学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43]王立诚:《美国文化渗透与近代中国教育:沪江大学的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谢必震:《教会大学在中国:福建协和大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张连红:《金陵女子大学校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陈国钦、袁征:《新史学:瞬逝的辉煌岭南大学六十四年》,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王国平:《东吴大学简史》,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Fenn,William P.,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Changing China:1880-1950,Wm.B.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1976;震旦大学校友会编:《震旦大学建校百年纪念》,震旦大学校友会,2002年;金陵大学南京校友会编:《金陵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册(1888—1988)》,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孙建秋:《金陵女大1915—1951:金陵女儿图片故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汪文汉:《华中师范大学校史1903—1993》,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大德是钦:记忆深处的福建协和大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汪征鲁:《福建师范大学校史(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李瑞明:《南国凤凰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5年;黄新宪:《从华南女子大学到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对旧中国一所著名教会女子大学的考察》,《教育科学》1990年第3期;邵彦:《非基督教运动前后圣约翰大学与燕京大学的发展比较》,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4]刘少雪:《中国大学教育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

[45]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喻本伐、熊贤君:《中国教育发展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霍益萍:《近代中国的高等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郑登云:《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宋秋蓉:《近代中国私立大学发展史》,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李子迟:《大学史记:近代中国的那些大学》,济南出版社,2010年。

[46]吴梓明:《基督教大学华人校长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

[47]罗义贤:《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

[48]金一虹:《吴贻芳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49]石建国:《卜舫济传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50]王运来:《诚真勤仁 光裕金陵——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孙邦华:《身等国宝 志存辅仁——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程斯辉、孙海英:《厚生务实 巾帼楷模——金陵女子大学校长吴贻芳》,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

[51]罗义贤:《司徒雷登在中国》,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史静寰:《狄考文和司徒雷登在华的教育活动》,文津出版社,1991年;李跃森:《司徒雷登传》,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刘廷芳:《司徒雷登博士年谱》,燕京大学,1946年;郝平:《无奈的结局:司徒雷登与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司徒雷登:《在华五十年》,常江译,海南出版社,2010年。

[52]陈垣:《陈垣全集(第23册)》,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孙邦华:《论陈垣的大学教育思想》,《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张亚群、虞宁宁:《会通中西 教泽群贤:陈垣高等教育思想特色辨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张越:《论陈垣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53]赵晓兵:《卜舫济办学理念及其教育实践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韩静:《卜舫济与圣约翰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余骏:《卜舫济与司徒雷登治校之道》,《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项建英:《卜舫济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办学实践》,《高教探索》2008年第2期。

[54]平欲晓、张生:《一个教会大学校长的生存状态——陈裕光治理金陵大学评述》,《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陈才俊:《华人掌校与教会大学的“中国化”:以陈裕光执治金陵大学为例》,《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7期;章开沅、马敏:《韦卓民纪念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李良明、申富强:《韦卓民年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韦卓民著,高新民选编:《韦卓民学术论著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秦和平:《张凌高与华西协合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蒋超:《岭南大学华人校长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余齐昭、李坚:《钟荣光传略》,《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曹思彬:《钟荣光与岭南大学》,《教育与进修》1984年第6期;Rodericle Scott,游捷、陈德琼:《林景润与福建协和大学》,《教育评论》1991年第3期;黄新宪:《基督教高等教育家林景润教育观探略》,《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潘丽珍:《伊人宛在——守护精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孙岳:《吴贻芳纪念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孟欢欢、王鹏:《吴贻芳女子体育思想管窥》,《教育评论》2011年第5期;范荫荣:《试论人民教育家吴贻芳的教育思想》,《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第11期;杨家余、王红岩:《吴贻芳女子高等教育思想述评:以金陵女子大学为例》,《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第2期;徐海宁:《吴贻芳教育思想的社会学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郑连根:《昨夜西风:那些活跃在近代中国的传教士》,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王昊:《近代中国大学校长的文化选择》,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年;穆子月、许毕基:《大学校长记:那个年代的大学校长们》,济南出版社,2010年。顾长声:《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来华新教传教士评传》,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丹尼尔·W.费舍(Daniel W.Fisher):《狄考文传》,关志远,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55]燕京研究院:《燕京大学人物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辑);2002年(第二辑)。

[56]辅仁大学校友会编委会、《风云录》编辑组:《风云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

[57]孙崇文:《学生生活图景:世俗内外的教育冲突》,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58]陶飞亚:《基督教大学与国学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徐以骅:《教会大学与神学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金林祥:《民国西医高等教育研究(1912~1949)》,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王玮:《中国教会大学科学教育研究(1901~1936)》,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陈雪芬:《中国英语教育变迁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Cummins Patrick & Anne L.Ellis,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Motives,Methods,Materials,and Assessment,The 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1995.

[59]朱峰:《基督教与近代中国女子高等教育:金陵女大与华南女大比较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

[60]傅林:《百年回眸:中国大学文化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

[61]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编:《沪江大学学术讲演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

[62]杨禾丰:《圣约翰大学的校园生活及其变迁(1920~1937)》,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63]Yeh,Wen-Hsing,The Alienated Academy:Higher Education in Republican China(St.John's University,Shanghai University),United States—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Ph.D.,1984.

[64]Harris,Marjorie Jane,American Missions,Chinese Realities:An Historical Analysis of the Cross-cultural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North China Union Women's College/Yenching Women's College,1905-1943,United States—North Carolina,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Ph.D.,1994.

[65]代表性的著作有:王忠欣:《基督教与中国近现代教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黄新宪:《基督教教育与中国社会变迁》,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史静寰、王立新:《基督教教育与中国知识分子》,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吴梓明:《基督宗教与中国大学教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王小丁:《中美教育关系研究(1840~1927)》,河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Christian Education and 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in China,New York,E.P.Dutton,1923;Van Putten,J.D.,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Survey of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s and its Contributions to Chinese life,United States—Illinois,University of Chicago,Ph.D.,1934;Yenching University and Sino-Western Relations(1916-1952),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6;Ramsey Dwayne George,College Evangelists and Foreign Missions:The 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1886-1920,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Ph.D.,1988;陈兴蕾:《岭南大学附设华侨学校与海外华侨教育》,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梁碧莹:《近代中美文化交流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尹文涓:《基督教与中国近代中等教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黄菊艳:《近代广东教育与岭南大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周艺芳:《华南女子大学与福建近现代社会》,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陈瑶:《近代女子高等教育与女性发展——以20世纪40年代的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为例》,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黄晓红:《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的办学理念及其启迪》,《教育史研究》2006年第3期;侯强:《中国近代法律教育转型与社会变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杨秉德:《中国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融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田正平:《中外教育交流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

[66]Cliff Norman,A History of the Protestant Movement in Shandong Province,China,1859-1951,England,The University of Buckingham(United Kingdom),Ph.D.,1995.

[67]康志杰:《教士东来:长江流域的基督教》,武汉出版社,2006年;夏泉、徐天舒:《岭南大学经费筹措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

[68]代表性论著有:王英杰:《浅谈美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和考试制度》,《比较教育研究》1983年第3期。贾非:《各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比较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邱洪昌、林启泅:《十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年;陆震:《中外学校教育考试制度探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康乃美、蔡炽昌:《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袁祖社:《权力与自由——市民社会的入学考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唐滢:《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杨思帆:《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研究:中美比较》,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王立科:《英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杨李娜:《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李宁、刘本武:《美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分析》,《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3期。

[69]张民选:《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