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招生考试研究-成果丰硕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招生考试研究-成果丰硕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中国近代高校招生考试的研究成果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考试学理论,对近代高校招生考试政策、考试程序、考试内容和形式、考试科目、考试法规、人才选拔效率以及自主招生考试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其经验和不足,进而提出对当前高考改革的借鉴意义;二是纯粹从历史角度梳理近代高校招生考试的发展变迁。另外还有一些相关文献,对民国招生考试有涉及,在此不一一赘述[28]。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招生考试研究-成果丰硕

对中国近代高校招生考试的研究成果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运用考试学理论,对近代高校招生考试政策、考试程序、考试内容和形式、考试科目、考试法规、人才选拔效率以及自主招生考试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其经验和不足,进而提出对当前高考改革的借鉴意义;二是纯粹从历史角度梳理近代高校招生考试的发展变迁。

多数研究成果集中于前一方面。薛成龙在其硕士学位论文《近代中国高校招生考试研究》中指出,近代中国的招生考试经历了从统一到分散再到统一然后又分散的过程,单独招考和统一招考是近代高校招生考试的两种基本模式,各有自己的长处和历史适应性;同时,近代高校招生考试的发展始终围绕两大矛盾,即坚持严格入学标准与放宽入学标准的矛盾、招考统一与招考自主的矛盾,并由此表现出近代中国高校招生考试民主科学、开放、实用四个基本特征[20]。房列曙所著的《民国时期高校考试制度的历史考察》,总结出民国时期高等学校考试制度发展的表现是完善入学考试、加强平时考试、重视考察能力和充分发挥教授的作用[21]。张亚群所著的《从单独招考到统一招考——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变革的启示》论述了民国时期大学招考形式的变化,指出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是中国近代高校招考的重要变革阶段,既留下了高校单独招考的经验,也昭示了统一招考的历史必然性[22]。张学强、彭慧丽所著的《民国时期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探析——兼论对完善我国当代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启示》一文认为,民国初期高校自主招生产生的社会背景是教育体制受西方影响而形成的招生权下移。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发展经历了完全自主招生、自主招生逐渐被统一招生取代和多元招考方式并存三个阶段,并伴随着政府逐渐完善自主招生制度的进程。其积极的影响是使学校的招生与教学更加具有灵活性,同时还可以让学校不拘一格录取一部分特长生,而当代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完善则需国家制定相应的标准,并提高自主招生的公平性和公正性[23]

另外,彭慧丽所著的《民国时期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研究(1912—1949)》[24]和杨李娜所著的《民国时期的大学招考制度及其影响》[25],都对民国时期大学招考制度的内容、特征、模式以及招生方式、招生机构进行了研究。这些成果有益于拓宽本研究的思考维度,提高研究的理论水平。

韩斌所著的论文《民国时期大学入学数学考试研究》,从历史背景、民国建立后学制与课程标准对考试内容的影响、招生考试的政策环境,以及具体试题内容等方面分析了近现代数学试题的差异,总结了近代大学数学入学试题不同阶段的命题方式,以及伴随考试出现的问题,最后归纳出对当前考试的借鉴意义[26]。论文虽然以国立大学的入学试题为研究样本,但仍为本研究需进行的比较研究提供了生动的案例。(www.daowen.com)

值得关注的文献还有胡向东所著的《民国时期中国考试制度的转型与重构》,该著作分析了民国时期考试制度转型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思想基础,论证了清末民国时期中国文官考试制度和教育考试制度分化发展的历史规律,只是该著作更多泼墨于中国现代文官考试制度的构建与发展[27]。另外还有一些相关文献,对民国招生考试有涉及,在此不一一赘述[28]

对中国近代高校招生考试的纯粹历史梳理主要囊括在考试发展史和考试制度史资料选编等著作中,代表性的有杨学为、朱仇美和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考试制度史资料选编》和刘海峰等著的《中国考试发展史》以及杨学为总主编的《中国考试通史》等[29]。这些研究成果对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考试史料,有利于笔者把握近代中国考试发展的整体脉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