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性能要求
公共汽车以内燃发动机为动力,与其他客运交通工具相比,在线路设置和车辆运行等方面具有高度的机动灵活性,这一点使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是任何种类的轨道交通所不能比拟的。但是,公共汽车作为一种常规的街道内地面公共交通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城市道路条件和道路上交通环境的影响,在我国城市机动车与自行车大量交叉混行的条件下更是如此。这一交通特性,恰恰是公共汽车和其他街道内地面公共交通方式的一大弱点,也是促成街道外快速公共客运系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共汽车是城市最常见的一种公共客运交通工具,对它的技术性能要求如下:
1)加速性能好
由于公共交通在城市中时行时停,不可能高速行驶。提高车辆区间行驶速度的主要条件在于车辆的加速性能。公共汽车的加速性能一般用起步距离内的平均加速度来表示。公共汽车的加速性能主要依靠无级变速或挡位变速技术实现。
2)机动性能好
公共汽车机动性能好,表现在转向灵活。公共汽车在设计上采取了前后轴转向装置,机动性能好,意味着它可以随时超越前车行驶。
3)操纵轻便
随着公共汽车大型化发展,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增大,为减轻驾驶员体力消耗,采用可调高度驾驶座椅、转向器和制动器的加力装置。另外,还可在公共汽车上采用微型计算机以提高汽车驾驶的自动化程度等。
4)乘坐舒适方便
随着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的发展,为满足乘客对城市公共汽车乘坐舒适性和方便乘客上、下车的要求,采用独立悬架式的专用公共汽车底盘的低地板城市公共汽车,使公共汽车的踏板和通道的离地高度大大降低,极大地方便了乘客的上、下车,并满足了乘坐舒适的要求。
2. 公共交通特性
1)适应性广
从公共交通设线适宜断面流量来看,其适应性很广,在轨道交通发达的地区,起到轨道交通客流的集散作用;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大城市边缘地区或旧城区的支路上,或大、中型城市的新建居民区或小城市的客流主要方向,都可以优先考虑设置公共汽车线路。
2)线路设置灵活
在公共交通运行空间所需条件方面,虽然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和常规有轨电车这三种公共客运方式都属于街道内公共客运系统的范畴,而且它们设线的适宜断面客流量和设站条件也基本上相同或相似,但是设置公共汽车线路时,不存在架设动力线和铺设轨道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线路固定化所出现的种种矛盾;如果不能超车行驶,对路口信号灯配时和街道景观的影响等;车辆运行灵活自由,设线的适用范畴最大,可包括旧城区狭窄街道所覆盖的街区。
3)车站设置灵活
不同的公共交通在线路走向和设站要求确定之后,它们在设站所需空间、工程设施、乘客进出站时的空间联系和为其乘客服务的设施等方面所需要的条件及相应的资金投入量各不相同,而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车站的设置要求较低,可灵活设置。
4)行车组织灵活(www.daowen.com)
从营运组织上来看,它可以根据客流的变化和具体的营运条件及其他条件,安排不同车型的车辆和行车的组织方案。例如,在高峰小时客流集中的干线上用大容量的车辆组织大站距快车或区间车;在街道狭窄、转弯半径小而客流量又较大的旧城区使用短车身双层公共汽车等。定线和不定线行驶、招手上车和就近下车的小型公共汽车既可以对常规公共电汽车的乘客进行部分分流,为这部分乘客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条件,又可以填补常规公共电汽车线路网难以覆盖的“空白区”。
总之,公共汽车所具有的适用性强、灵活性大的交通特性,是其他公共客运方式特别是轨道交通所不能达到的,这一点,是其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之所在。
3. 道路交通条件对公交的影响
由于大城市人口众多,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尚未建立街道外快速公共客运系统时,在交通量与日俱增的条件下,由交通密度不断增加而导致的道路拥挤和阻塞,将对地面常规公共汽(电)车交通的正常运行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影响地面公共交通车辆正常运行的因素,除了雨、雪天气等自然条件之外,主要还有如下因素:
(1)在未设公共交通专用车道的道路上,公共汽车的运行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机动车辆的数量、运行速度和自行车、过街行人的干扰程度,在交通密集的商业区更为明显。
(2)在路口不实行公共汽车优先通过的情况下,公共汽车常被抢先通过路口的自行车和加速性能好的小汽车所阻挡,而不能及时地通过路口。
(3)在没有公共汽车专用道又无港湾式停靠站的情况下,公共汽车进入、驶出停靠站时会受到行驶中的其他机动车和自行车的干扰,同时在停靠、起动时也会影响到其他车辆。这些影响公共汽车正常和有效运行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集中表现在输送乘客的效率和正点率的降低。
4. 改善公交的对策
为了发挥公共汽车高度机动灵活的优势,克服或减少道路交通环境对其正常运行的不利影响,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政策、规划、工程技术和管理的综合对策。
1)车辆技术的改进措施
在车辆底盘技术上,德国首先开发出低地板城市公共汽车。由于长期以来城市公共汽车都是在载重货运汽车底盘的基础上进行装配的,而没有自己的专用底盘,因此大部分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包括城市公共汽车、城市无轨电车、小城市公共汽车、双层城市公共汽车等)的乘客地板高度离地面距离比较高,通常地板高度为700~900 mm,乘客感到上、下车很不方便,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和残疾人。这严重制约了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的发展,同时难以满足乘客对城市公共汽车乘坐舒适性和方便乘客上、下车的要求。低地板城市公共汽车采用独立悬架式的专用公共汽车底盘,使城市公共汽车地板离地高度大大降低,保持在320~350 mm,极大地满足了乘客方便上、下车及乘坐舒适的要求。
在环保方面,德国成功研制了低地板导向式轨道的城市公共大客车,瑞典沃尔沃客车公司成功研制了环保概念型低地板型城市公共汽车,其动力为蓄电池和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以使城市客车乘客室内地板完全平坦又降至最低,地板离地高度仅为320 mm,蓄电池放置在城市客车车顶。另外,以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为燃料的低地板城市公共汽车也投入了批量生产。
2)公共汽车交通优先管理技术与策略
在交通管理上,在道路条件允许、断面客流量较大的线路,尽量修建港湾式公共汽车停靠站;在过街人流量大的商业街、路口和公共交通枢纽站等地修建行人过街天桥或地道;在重要路段或交叉口实行公交优先管理。
城市道路网络由路段和交叉口组成,是公共车辆运行的载体。公共优先通行系统设计就是在公交车经过的道路网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公交车运行时少受干扰、优先通行。其基本出发点是将公共汽车与其他交通方式在时间或空间上相分隔。公交优先通行设计在欧洲国家十分普遍,常用的公交优先方式有两类:
(1)路段优先。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公共汽车专用车道或公交专用道路等。
(2)交叉口优先。交叉口上的公共优先措施主要有设置专用的公交相位、设置专门的公交车入口车道,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的公交车优先排队与通行措施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