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统计调查是收集事故及其相关资料的过程,对整个统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调查获得的资料不准确、不全面,即使后面的工作做得再好,也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因此,在进行交通事故统计调查时,一定要确保资料的准确、全面和及时。
交通事故统计资料的汇总,广泛应用的是分类统计方法,其有四种常见的分类形式。
1)按地区分类
按地区分类即按交通事故的发生地区进行分组统计和汇总,全国性的统计资料多按省、市分组;省一级按市(地)、县分组;国际性统计资料按国别分组。
2)按时间分类
按时间分类即按交通事故的发生时间进行分组统计和汇总,从按时间分类的统计结果中可明显看到交通事故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所以统计结果具有动态性质。
3)按质别分类
按质别分类即按交通事故统计对象的属性不同进行统计和汇总,如按车辆类型、事故原因、伤亡人员类型、道路状况、天气条件、事故形态等分组统计和汇总。
4)按量别分类
按量别分类即按统计对象的数值大小进行分组统计和汇总,如按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数额、肇事驾驶员的年龄、车速、道路坡度等分组。
2.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指标
1)绝对指标
绝对指标是用来反映事故总体规模和水平的绝对数量。我国目前在交通管理上常采用的绝对指标有交通事故次数、受伤人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指标,即交通安全四项指标。
2)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是通过事故总体的有关指标进行对比而得到的。相对指标可分为结构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和强度相对数。
3)平均指标
平均指标即平均数,是说明事故总体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通常用以表明某地或某一时间段内的平均事故状况。
4)动态分析指标
为进一步认识事故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规律,需要一些动态分析指标。在交通事故统计分析中,常采用的动态分析指标有动态绝对数、动态相对数和动态平均数。
5)事故率
道路交通事故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某一国家、某一地区或某一具体道路地点的事故次数、伤亡人数或其人口数、登记机动车辆数、运行里程的相对关系。事故率作为重要的强度相对指标,既可表示综合治理具体的水平,又是交通安全评价的基础指标,应用广泛。根据计算方法和用途的不同,事故率可分为亿辆公里事故率、人口事故率、车辆事故率和综合事故率等,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亿辆公里事故率为
式中:RV——1年间亿辆公里事故数或伤、亡人数;
D——全年交通事故次数或伤、亡人数;
V——全年总体运行辆公里数。
(2)百万辆车事故率为(www.daowen.com)
式中:RM——1年间百万辆车事故数或伤、亡人数;
D——全年交通事故次数或伤、亡人数;
M——全年交通量或某一交叉口进入车辆总数。
(3)人口事故率为
式中:RP——每100万人的事故死亡率;
D——全年交通事故次数或伤、亡人数;
P——统计区域人口数。
(4)车辆事故率为
式中:RV——每10万辆机动车的事故死亡率;
D——全年或一定期间内事故死亡人数;
V——机动车保有量。
(5)综合事故率为
式中:R——综合事故率,又称死亡系数,即一年间或一定时期内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
D——全年或一定时期内事故死亡人数;
V——机动车拥有量;
P——人口数。
3. 统计分析方法
1)统计表法
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将统计分析的结果编成各种表格,即为统计表。其内容包括各种必要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是交通事故统计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按照统计数字或统计指标的不同特点,统计表可分为静态统计表和动态统计表。
仅列出同一时期事故统计数的表格称为静态统计表。从时间状态上看,静态统计表中的统计数是静止的,从而便于对于不同地区或不同性质条件的事故现象进行相互对比。静态统计表中可同时列出相对数和绝对数。
将不同时间事故统计数字列成表格,称为动态统计表,可用于反映交通事故随时间变化或分布的情况。
2)统计图法
统计图法是利用一些几何图形或象形图形等,将统计数字或计算出的统计指标形象化,从而反映事故现象的数量关系和发展的变化趋势。统计图法的主要作用:表明现象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事故现象的发展变化趋势,表明事故总体的内部结构,表明事故的分布情况,揭示事故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等。作为数字的语言,统计图比统计表更鲜明、直观、生动有力。但图形只能起示意作用,数量之间的差距,往往被抽象化。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统计图常与统计表、文字分析综合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