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形成的城市道路系统形态主要有棋盘式路网、放射形路网、环形放射形路网等,如表7-20所示。
表7-20 典型城市道路网布局及其性能
续表
随着城市的发展,在典型的城市道路网布局的基础上发展延伸出九种道路网络布局形式,现归纳分析如下:
1. 方格形道路网
方格形道路网又称棋盘式路网,如北京、西安老城区道路网,成都、桂林、太原中心区(老城)的道路网。它具有如下特征:
(1)道路使用均衡,车流可以较均匀地分布在所有街道上,路网容量被均衡利用,市中心的交通负担不会过重。
(2)从交通方面来看,这类路网不会形成太复杂的交叉口,多为十字形或丁字形交叉口,交通组织简单便利。
(3)在重新分配车流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当某一条街道受阻时,车辆可选择的绕行路线较多,行车行程时间不增加。
(4)城市街道布局严整、简洁,有利于建筑物布置,方向性好。
但是,方格形道路网对角线方向交通联系不便,非直线系数较大,一般为1.2,甚至可达1.4,增加了居民的无效出行距离,加重了路网负担;干道网的密度一般较高,存在很多交叉口,既影响车速,又不易于交通管理和控制;把城市交通分配到全部道路上,不能使主次干路明确划分,限制了主次干路按功能发挥作用。
为改善对角线方向上车流绕行距离过长的问题,可在方格形道路网中适当加入对角线方向的干道,形成棋盘对角式路网。这样对角线方向交通可以缩短30%左右的出行距离,增加了可达性。由于斜向干道的穿越,会形成近似三角形的街坊和交叉口,给建筑布置和交通组织带来不利影响。
2. 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环形放射式道路网,由从城市中心起向四周的若干条放射线和以城市中心为圆心的几条环形线组成。城市中心即为中心区,四周分布几个副中心区,比较理想的布局方式是从中心向四周一定范围内布置居住区,包括工作、生活、商业、服务业、娱乐等,市区外围为工业区,城市各组团间由城市干道和绿化带分隔。
环形放射式道路网起源于欧洲以广场组织城市的规划手法,最初是几何构图的产物、多用于大城市。这种道路系统的放射形干道使市中心和各功能,以及市区和郊区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市中心可达性好,有利于形成吸引力强大的市中心,保持市中心的繁华;环形干道又有利于外围市区及郊区的相互联系,并疏散过境交通,以避免对市中心产生过大的压力。
但是,放射形干道容易把外围的交通迅速引入市中心地区,易造成中心区的交通紧张,中心区路网超负荷,而外围路网容量得不到充分利用,浪费了路网时空资源,其交通机动性较方格网差。如在小范围内采取这种形式,则易造成一些不规则的小区和街坊,给建筑布局和朝向带来困难。这种形式一旦形成,如果规划管理不当,就可能变成连片密集型发展模式,形成城市用地的“摊大饼”。环形干道也容易引起城市沿环道发展,促使城市呈同心圆式不断向外扩张。
为了充分利用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的优点,避免其缺点,国外一些大城市在原有的环形放射路网基础上部分调整改建,形成快速路系统,对缓解城市中心的交通压力,促使城市沿交通干线向外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www.daowen.com)
3. 自由式道路系统
自由式道路系统通常是由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道路结合自然地形呈不规则状布置而形成的。这种类型的路网没有一定的格式,变化很多,非直线系数较大。如果综合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建筑的布置、道路工程及创造城市景观等因素精心规划,不但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和人车分流效果,而且可以形成活泼丰富的景观效果。
国外很多新城的规划采用自由式道路系统,美国阿肯色州1970 年规划的新城茅美尔(Maumelle),城市选在一片丘陵地,在交通干道的一侧布置了工业区,另一侧则结合地形、河湖水面和绿地安排城市用地,道路呈自由式布置,形成很好的居住环境。
我国山区和丘陵地区的一些城市也采用自由式道路系统,道路沿山脉或河岸布置,如青岛、重庆等城市。但这种布置多是从工程角度出发,有的道路仿照盘山公路修建,呈现出不自然的交通状况。而且,在传统的规划思想下,只要有一些平地,都尽可能采用方格形道路系统。
4. 混合式路网
混合式或综合式道路网系统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区的地形和交通需求将城市不同区域的各个道路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使道路网既能满足交通需求,又能满足经济和建筑上的需求。混合式是多种形式的组合,是城市分阶段发展的体现。
这种路网形式考虑了自然历史条件,有利于因地制宜地组织交通,使城市得到一个完整而统一的建筑规划结构。它全面地考虑了城市中的基本组成要素,使它们在城市用地上协调配合。如果规划合理,这是一种扬长避短的形式。
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大城市的混合式道路网系统,如果在好的规划思想指导下,对城市结构和道路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调整,因地制宜进行规划,仍可以很好地组织城市生活和城市交通,取得较好的效果。
5. 线性或带形道路网
线性道路网是以一条干道为轴,沿线两侧布置工业与居住建筑,从干道分出一些支路联系每侧的建筑群。线性道路网布局又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干道一侧为居住区,另一侧是工业企业区,干道的中部为中心区,两侧各有一个副中心区;另一种方式是沿干道为一个或多个建设区,中间为居住区,有行政、商业、服务业中心,两侧各为一个工业企业区,最外侧各有居住区及商业服务业副中心,与工业区分开布局。
还有一种和线性道路网布局相似的带形城市道路网。这种布局往往以中间的干道为主轴,两侧各有一条和主轴平行的道路作为辅助干道,这样三条路为主要脉络和一些相垂直的支路组成类似方格形的道路网,如兰州、深圳。
6. 方格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这种道路网中心区为方格形,向四周环形放射式发展。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市道路网多采用这种布局形式,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之间交往增加,过境交通增大,编制总体规划中的道路网络,自然需要利用改造原有的放射线和发展新的放射线,同时为了便利各条放射线之间的联系,缓解疏散中心区的交通环路便应运而生,大城市一般建几个环路,至于放射线的数量,随着城市的大小,地理位置及和相邻城市的关系而有所不同,大体上内地城市放射线较多,沿海城市放射线较少。
7. 手指状(巴掌式)道路网
这种道路网以多条放射线呈手指式发展,市区以外沿手指状的道路两侧规划一些重点建设区,每个重点建设区规划一个行政办公及商业服务业为主的副中心区,各重点建设区之间以楔形绿带分隔,手指式放射线通过几条环路联系起来。
8. 星状放射式道路网
星状放射式道路网是和子母城市的布局(即城市由市区和卫星城所组成)相配套的。道路网从城市中心起呈放射状联系多个卫星城市,而城市由几个层次的同心圆所组成。
9. 交通走廊式道路网
城市中心区道路网形成之后,城市沿着放射干道发展,形成交通走廊式道路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