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车辆跟驰特性分析-交通工程学

车辆跟驰特性分析-交通工程学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车辆跟驰理论只研究非自由行驶状态下车队的行驶特性。显然,车速高时,制动距离长,安全距离也应加大。紧随要求、车速条件和间距条件构成了一队汽车跟驰行驶的制约性,即前车的车速制约着后车的车速和两车间距。这四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第n辆车制约着第n+1辆车,这就是传递性。

车辆跟驰特性分析-交通工程学

在道路上,当交通流密度小时,驾驶员能根据自己的驾驶特性(个人驾驶技巧、驾驶倾向性、身体状况、情绪、出行的紧迫性等)和车辆条件,道路条件进行驾驶,基本不受或很少受道路上其他使用者的影响,通常能保持驾驶员的期望车速,这时的交通流状态称为自由流。当交通流密度加大时,车间距减小,车队中车辆的车速会受到前车车速的制约,驾驶员为了避免发生碰撞和节省行车时间,将紧密而安全地按前车的车速发生变化时提供的信息采用相应的车速,这种状态称为非自由行驶状态。车辆跟驰理论只研究非自由行驶状态下车队的行驶特性。

非自由行驶状态的逐一跟驰车辆有以下的行驶特性。

1. 制约性

在一队汽车中,后车跟随前车运行,出于对旅行时间的考虑,驾驶员总不愿意落后很多,而是紧随前车前进,这就是紧随要求。从安全的角度考虑,跟驰车辆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后车的车速不能长时间大于前车的车速,只能在前车速度附近摆动,否则会发生碰撞,这是车速条件;二是前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个安全距离,即前车制动时,两车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从而有足够的时间供后车驾驶员做出反应,采取制动措施,这是间距条件。显然,车速高时,制动距离长,安全距离也应加大。紧随要求、车速条件和间距条件构成了一队汽车跟驰行驶的制约性,即前车的车速制约着后车的车速和两车间距。

2. 延迟性

从跟驰车队制约性可知,前车改变运行状态后,后车也要改变。但前后车运行状态的改变不是同步的,而是延迟的。这是由于驾驶员对于前车运行状态的改变要有一个反应的过程,这过程包括四个阶段:

(1)感觉阶段——前车运行状态的改变被察觉。(www.daowen.com)

(2)认识阶段——对这一改变加以认识。

(3)判断阶段——对本车将要采取的措施做出判断。

(4)执行阶段——由大脑到手脚的操纵动作。

这四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假设反应时间为Δt,前车在t时刻的动作,后车要经过Δt在(Δt+t)时刻才能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是延迟性。

3. 传递性

由制约性可知,第一辆车的运行状态制约着第二辆车的运行状态,第二辆车又制约着第三辆车,…,第n辆车制约着第n+1辆车,这就是传递性。由于这种传递性具有延迟性,因此信息沿车队向后传递不是平滑连续而是像脉冲一样间断连续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