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单位: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项目负责人:邓集余
档案号:1147
工作周期:2011—2015年
主要成果:
(1)查明了区域土壤54项元素指标的分布、分配和组合特征。项目系统获得了表层和深层土壤两套54项元素或指标的分析数据,数据的系统性、规范性、精度和质量都是工作区内前所未有的,具有极其重要的使用价值和深远意义。根据区域地球化学和异常查证资料,共编制了各类图件(附图)147张,其中基础图件5张、地球化学图108张(含pH值分布图2张)、环境质量分类图9张、其他应用类图件25张。为地质找矿、生态环境保护、农业产业规划等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地球化学基础资料。这套数据和图件系统地反映了湘江流域南部地区不同介质中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为地学、农学、环境学、生态学等学科建立大信息量的、内涵丰富的研究平台,为该地区的经济建设、农业环境的发展和保护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性地球化学资料。
(2)确定了全区及不同子区的地球化学基准值,充实了区内地球化学基本参数。利用本次工作中采集的第二环境中的土壤-深层样的分析结果,统计计算全区和区内不同子区的地球化学基准值,为地质找矿、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营养和有益元素的丰缺评价、土壤质量的综合评估以及土壤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的可比资料。
(3)服务地方、精准扶贫。通过1∶25万尺度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首次发现以新田县为中心的大面积富硒土地,为新田县土地质量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新田县扶贫攻坚做出巨大贡献。通过进一步的工作,发现该县主要富硒的大宗农产品有大豆、水稻、花生、辣椒、油茶、红薯等。其中,早稻、大豆、油茶、花生、辣椒的富硒样品比例较高,达60%~100%,其经济价值以亿元计,获相关部门及领导的高度评价。正准备实施的永州市市内待开发的富硒土地和富硒农产品开发项目,潜在经济效益巨大。(www.daowen.com)
(4)科学合理施肥建议,优化种植结构调整。本区选择有机碳、N、P、K、Se、S、Fe、Mn、Cu、Zn、B、Mo共12种元素作为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及有益成分,按其元素含量高低,划分为缺乏、较缺乏、中等、较丰富、丰富5级丰缺级别,对全区土壤进行了丰缺状况评价。研究表明,区内有机碳、Cu、K、N、S、Zn等元素总量总体很富足,近期可适当少施该类肥料。调查区整体缺磷,蓝山县浆洞明显缺N、P、B、Co、Mg O、Cu、S、Zn、Na2O等元素(氧化物),宁远县的猛虎跳墙地区大面积缺锌,新田县骥村镇缺钼,在农业生产中应注意有针对性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根据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空间及分布特征,提出了富硒产品开发建议,并对绿色食品产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农业优势区和蔬菜种植不宜区,为地方政府进行农业规划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5)全面掌握区内重金属异常状况。研究表明,区内四、五等土壤仍占一定的比例,为Cd、As元素引起。其中,由Cd元素引起的四、五等土壤面积为1 729km2,占调查区的10.42%;综合分等表明,调查区四、五等土壤面积共2 054km2,占全区的12.37%。而深层土壤中绝大部分为一、二等洁净土壤,五等土壤分布面积有限。因此说明Cd等重金属元素引起的四、五等土壤主要是近期人为原因造成,局部地段可能影响到深层土壤。依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别划分8项重金属元素的环境质量分类和综合分类。嘉禾县县内采集的植物样品分析数据表明,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大豆、玉米、水稻等农产品中的Cd、Hg、As、Pb等元素部分已超过食品中的限值,已经影响到食品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6)初步查明有益元素的来源和生态效应,有害元素的物质来源和生态影响。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人类机体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摄入不足或排泄过多都有可能会导致机体某种生理功能或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例如缺硒与克山病、大骨节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有密切关系,硒过量又会引起人和动物硒中毒。本次已初步查明有益元素如Se等物质来源:调查区硒主要来源于二叠系碳质页岩、硅质岩;1∶5万新田地区硒主要来源于黄公塘组,这些岩石为调查区土壤源源不断地提供丰富的硒来源。研究表明,新田县的污染主要是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共同造成的。其中Pb、Zn、Cu和Cd元素的富集是由于工、矿企业(主要是采石场的开采)和自然源的共同作用;而Mn、Co元素主要是由于自然源的作用;As、Hg元素富集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及地层岩石的作用。
(7)区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受到重金属高含量的威胁,农业种植结构急需调整。区内综合等级的四、五等土壤,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为主。其中,林地中四、五等土壤占8.39%;耕地中四、五等土壤占3.37%;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总面积较少。区内部分耕地是重金属高含量区,这些耕地,特别是大面积的水田和旱土等耕地,需要进行污染影响程度的评价。该成果为土地用途改变、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等重大决策提供依据。
(8)对矿产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提出了一批有找矿远景的地区。根据本次调查成果,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研究,划分了5个找矿远景区:东安大盛镇锑等多金属找矿远景区、东安县高桂山铜金属找矿远景区、祁阳县下马渡铅锌远景区、双牌县阳明山钨多金属找矿远景区、临武县香花岭钨多金属找矿远景区,为区内的地质找矿提供了重要的找矿依据。
(9)查明区内土壤碳密度和碳储量的特征,为区域碳储量和全球碳循环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资料。项目利用调查取得表层、深层两套土壤中的有机碳、总碳含量数据,合理计算出土壤0~20cm、0~100cm、0~180cm的碳密度和碳储量,并分析了不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的碳密度、有机碳密度以及碳储量和有机碳储量,丰富了碳密度和碳循环研究资料,为研究湖南省工农业生产对碳循环的影响,对比研究数十年来湖南省农业生产对土壤碳储量的增减,及有效指导减少碳排放提供了基础地球化学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