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西玉林地区地球化学多目标调查报告(2017年度)

广西玉林地区地球化学多目标调查报告(2017年度)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广西玉林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首次获取了表层与深层土壤、河湖水底表层沉积物、农作物籽实等多种介质的多指标高精度数据。该成果填补了广西玉林地区土壤地球化学资料的空白,为土地资源管理、农业区划、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广西玉林地区地球化学多目标调查报告(2017年度)

提交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项目负责人:赵辛金

档案号:1103

工作周期:2013—2015年

主要成果:

(1)获取大量高精度地球化学数据。通过广西玉林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首次获取了表层与深层土壤、河湖水底表层沉积物、农作物籽实等多种介质的多指标高精度数据。具体包括:1∶25万多目标区域调查表深层土壤(底积物)54项指标数据共计273 456个;1∶5万土地环境地质调查表层土壤24项指标数据共计47 928个;异常查证加密、剖面土壤、根系土等土壤全量、有效态及重金属形态等40多项指标数据共计51 250个;水稻、荔枝、玉米、花生籽实等15项指标数据共计4 275个;灌溉水水样12项指标数据共计312个;大气干湿沉降样25项指标数据共计492个。

(2)提取了基础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按成土母质类型、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地貌类型、行政区等统计单元分别统计了表层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和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通过对大量土壤元素含量数据的分析研究,查明了调查区区域土壤元素的地球化学分配与分布特征,圈出环境地球化学综合异常27处,农业地球化学高含量综合异常27处,农业地球化学低含量综合异常23处,矿产资源地球化学综合异常17处。编制1∶25万多目标区域调查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图54张,深层土壤地球化学图54张,多目标应用评价图件39张;1∶5万土地环境地质调查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图24张,土地应用评价图件27张。该成果填补了广西玉林地区土壤地球化学资料的空白,为土地资源管理、农业区划、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3)以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和组合规律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元素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对土壤质地的影响,考虑成土母质类型差异,地质构造单元的展布,以因子分析确定的元素组合,并适当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将调查区划分为16个地球化学分区。

(4)查明了调查区土壤碳储量分布情况。土壤中碳以有机碳为主,表层土壤(0~20cm)有机碳储量为5 405×104 t,占表层总碳的93.62%,单位平均有机碳储量为3 354t/km2。中层土壤(0~100cm)有机碳储量为22 099×104 t,占中层总碳的93.33%,单位平均有机碳储量为13 712t/km2。深层土壤(0~180cm)有机碳储量为23 603×104 t,占深层总碳的90.53%,单位平均有机碳储量为14 646t/km2。土壤层位越浅,有机碳占总碳的比例越高,表明有机碳在土壤由深至浅过程的富集作用强于无机碳或贫化作用弱于无机碳。该成果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地球化学基础资料。(www.daowen.com)

(5)调查区土壤地球化学质量总体良好,调查区土壤主要以一、二等优良土壤为主,其中一等土壤面积为11 540km2,占调查区面积的71.59%,二等土壤面积为2 424km2,占调查面积的15.04%。优、良等(一、二等)面积之和占调查区面积的比例为86.68%。三等、四等和五等土壤面积分别为1 556km2、376km2、248km2,分别占调查区面积的9.65%、2.33%、1.54%,主要分布于中西部的乐民镇—城隍镇一带、中部的玉林市—北流县一带以及北部的桂平市—江口镇一带。这些地区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天然优势,优良土壤环境区适宜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甚至发展绿色产业。土壤环境差等区多是由几种重金属元素复合污染的结果,但面积小,分布零散,潜在危害低。重金属来源受控于土壤风化母岩,不同元素在表生地球化学作用下富集贫化现象存在明显差异:Cd、Hg元素呈表生富集作用,特别是Cd元素,呈大面积高强度的富集现象,其他元素主要呈淋失,As、Cd、Cu、Hg、Pb、Zn元素在人类生产活动强烈的局部生态系统富集作用明显。由于原始环境本底值较低,虽存在一定的表层土壤富集、污染现象,但土壤环境总体恶化趋势不明显,生态风险比较小,主要以安全土壤为主。将生态环境的天然优势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显然也不能忽视局部的污染与危害,其不断地加深、扩大也将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经济的发展依然不能忽略对环境的保护。

(6)调查区土壤中B、S、Mo微量营养元素资源丰富,N、P、K、有机质养分以中等及丰富为主,Ca、Cu、Mg、Mn、Zn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相对缺乏。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农业生产活动大量施用富含N、P、K的肥料,但忽视了微量养分的补充,土壤缺乏的养分不能得到有效补充,则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土壤肥力农用地土壤N、P、K等大量营养元素有效度显著低于S、Mn、Mo、Co等中微量营养有益元素,不同种植季节土壤元素的有效性也存在明细差异,N、P、K及Co元素春季有效性好于秋季,Mn、Mo元素则相反,反映了土壤元素的生态效应(动植物的有效吸收)除受其本身的全量浓度制约外,还与其他自然条件和人类生产方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7)在调查区发现大面积富硒土壤资源。富硒土壤面积为10 084km2,占调查区面积的62.56%,其中有7 776km2的富硒土壤为优良富硒土壤。优质富硒土壤面积为4 472km2,占调查区面积的27.74%;良好富硒土壤面积为3 304km2,占调查区面积的20.50%,其余富硒土壤质量较差。优质富硒土壤集中分布于江陵镇—成均镇一带、新圩镇以北地区以及蒙圩镇—三江街一带;良好富硒土壤主要分布于葵阳镇—灵山县—菱角镇一带、马坡镇附近和桂平市附近。硒主要来源于母岩风化,受地质体的本底含量控制。硒与重金属元素的毒性作用能够相互拮抗、相互抵御,因此能够降低重金属的活化迁移能力和生态风险性。专项调查发现许多天然富硒水稻、玉米、花生及名优特产——灵山荔枝中硒含量也较高,为本区开发富硒资源,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农民增收提供了新思路,但富硒农产品的富硒机理、种植开发方式还有待进一步调查与研究。

(8)整个调查区主要由于重金属污染或超标引起环境质量较差,从而导致土壤地球化学质量评估结果不良的现象,少部分土壤中重金属等有害元素含量也较低,但是土壤肥力低依然造成了该地区土壤地球化学质量评估结果较差。本区农业生产工作重点应在于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因地制宜调整土地利用方式,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才能取长补短,最大程度发挥土地利用价值、提高产能。根据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开展调查区农业土壤地球化学区划。本次调查共划定了5个优良农产品种植规划区:江口镇—石咀镇—木乐镇优质玉米、水稻种植区,北市镇—麻垌镇—社步优良荔枝、水稻种植区,寨圩镇—城隍镇—大平山镇优质玉米、水稻种植区,塘岸镇—北流—民乐镇优良水稻、荔枝种植区,灵山县优良荔枝、水稻种植区。

(9)利用不同成土母质区表、深层土壤元素含量平均值与调查区比值研究各成土母质富集或贫化元素变化。不同成土母质区表、深层土壤富集系数的研究表明:不同成土母质土壤中贫化或富集元素(指标)有明显不同,显示地质背景控制元素空间分布特征;相同成土母质表、深层土壤中贫化或富集元素(指标)大致一致,显示深、表层土壤的继承性。通过研究土壤中元素分布规律,为基础地质、后续地质调查、综合研究提供地球化学证据及资料。

(10)花岗岩体及其内外接触带、断裂带、含锰硅质岩分布区内存在的Mn、Cu、Au、Mo和稀土等成矿元素异常,异常展布与地质体相吻合,面积和规模均较大。通过异常查证与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异常内均发育有不同规模矿点(床),因此认为异常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桂平西山岩体、六万山岩体、大容山岩体等稀土异常分布区具有较好的稀土矿找矿前景。

(11)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灵山县连片水田旱地,参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开展1∶5万环境地质调查,初步查明异常成因及其生态效应,详细评价土地环境质量:评价区以良好土壤为主,优质土壤次之。优质和良好土壤面积分别为132.8km2和282.1km2,分别占评价图斑总面积的29.4%和62.4%,一级优质土壤主要分布于龙兴塘—陆屋镇—三隆镇一带、那东—新圩—秋地塘一带以及灵山县—新村—佛子圩一带。中等土壤面积为33.8km2,占评价面积的7.5%,主要分布于那隆镇—东岸村一带以及长田附近,新宁附近和灵山县附近也有少量分布。差等与劣等土壤面积分别为2.8km2和0.7km2,占评价面积的0.6%和0.2%,主要分布于申安村东部、三隆镇东部以及苏屋的南部等地区,与土壤地球化学环境综合质量四、五等分布特征吻合。该成果为该县种植开发绿色、富硒农产品,发展高效、优质的现代农业提供更翔实具体的科学数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