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负责人:李丽
档案号:1086
工作周期:2013—2015年
主要成果:
(1)查明工作区内16 500km2岛屿、沙洲、暗沙及暗礁分布数量及位置。工作区内共有岛屿35个,沙洲28个,暗沙60个,暗礁140个,暗滩7个(暗滩由于水位太深遥感无法调查,通过资料收集获取)。其中,南沙群岛工作区新增岛屿7个,由我国2015年吹填而成。发现未命名小型新沙洲18个(多在西沙群岛岛屿附近,面积较小),未命名暗沙36个,多分布于中沙群岛。
(2)查明工作区基础地质现状。工作区大小不同断裂50多条,断裂走向可分为北西—北北西向、北东向、东西向、北西向和南北向5组。其中规模较大的断裂有15条。按沉积物的岩性和形成的机理不同,分为海相沉积、生物沉积、风成沉积、火山堆积、人工堆积5类。更新统出露较少,仅有石岛和东岛出现更新统风相沉积,高尖石属更新世火山沉积;其他岛礁都属于全新统。礁盘为全新世生物堆积,出露的岛屿和沙洲属海相沉积,驻军与有人居住岛屿上分布有人工堆积。
(3)查明土地利用资源分布现状及重点岛礁变化特点。工作区土地利用资源类型共计16类,主要类型为陆域、潟湖和礁盘。潟湖面积最大,中沙群岛潟湖面积为7 825.32km2,陆域面积最小,约为12.07km2。宣德群岛2003—2013年,土地利用资源由39.57km2减至39.43km2。东岛、七连屿整体面积变化不大,永兴岛和石岛变化最为显著。不同地类都有变动,林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人为活动影响较为剧烈。人类影响较小的岛屿上植被有良好增长趋势。(www.daowen.com)
(4)查明地表水分布现状。据2013年影像资料及现场调查,西沙群岛地表水共有7处。湖泊仅有东岛“牛塘”1处,其他地表水都是季节性坑塘,分为海水倒灌和雨水积存2种,主要分布在各岛沙洲嘴附近地势低洼处。2003—2013年东岛湖泊面积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整体情况比较稳定,给水环境没有异常变化。
(5)查明西沙群岛岸线分布现状及变化特征。西沙群岛岸线共有人工岸线、珊瑚礁岸线和基岩岸线3类。岸线总长度为67.09km。其中,珊瑚礁岸线最多,长度为40.25km,占总岸线的60%;其次是人工岸线,长度为17.44km,占总岸线长度的26%;基岩岸线最少,长度为9.39km,占总岸线长度的14%。自然岸线由海域向岛屿中心方向侵蚀,沙洲嘴部分岸线淤积;岛屿形状比较稳定,沙洲和岛屿沙洲嘴部变化较大;岸线呈先增后减趋势。自然岸线逐年减少,人工岸线2010年后增加较快。
(6)查明工作区旅游资源类型及空间分布。
(7)查明工作区钻井分布情况。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工作区没有钻井平台分布,已解译发现的46口钻井平台都分布在南沙群岛。
(8)查明重点岛礁环境地质情况。综合2003年和2013年宣德群岛地表水、岸线、土地等变化情况,海水由外向岛中心蔓延,自然岸线逐年减少,海岸线上移。岛上地表水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受季节台风影响大,整体水量比较稳定,呈先增后减趋势。无人岛地类简单,植被生长状况优良,原植被覆盖度高的岛屿植被情况稳定,植被覆盖少的沙洲植被覆盖逐年递增,呈簇状生长。有人类驻守改造的岛屿,人工岸线增幅较大,礁盘和林地有所减少,城镇用地、道路、港口和机场等设施用地大幅增加。
(9)开展西沙示范区水深遥感调查示范。利用World View2卫星多光谱数据的海岸波段,以西沙赵述岛和南岛为试验区,建立水深反演模型,证明海岸波段的应用可以很好地提高水深反演精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