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负责人:郭杰华
档案号:1124
工作周期:2015—2016年
主要成果:
(1)本项目在前人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地面调查、物探、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钻探、采样测试、地下水统测、岩溶塌陷动力条件监测等方法,全面完成了设计实物工作量,工作质量满足设计书和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并通过了相关部门的验收;报告编写资料依据充分、翔实可靠,达到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2)查明了工作区可溶岩的分布特点,各种岩溶形态的类型、特点及空间分布,表层岩溶带、地下岩溶管道、裂隙和洞穴的类型、结构、形态特征及分布规律,地下河系发育特征,以及岩溶发育的主控因素。(www.daowen.com)
(3)查明了地下水类型、含水岩组及其动态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地下水流系统学理论,划分了地下水含水系统与岩溶地下水流系统,较系统地分析了岩溶含水层类型及其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控制地下河、岩溶泉及蓄水构造形成的地貌地质条件,为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资源依据。
(4)查明了覆盖层结构类型与厚度分布特征、地下水动态特征与强径流带等岩溶塌陷发育的地质背景,查明了岩溶塌陷的时空分布规律、发育特征、主控因素,进行了岩溶塌陷成因分析,建立了潜蚀-渗透变形、正负压差(真空吸蚀或气爆)、重力3种致塌模式的地质力学模型。
(5)运用FLAC 3D软件建立岩溶塌陷力学模型,分析在自重条件、重力加载、不同土层厚度与降雨时地表水入渗等不同条件下土洞的失稳情况。失稳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以分析为黏土中发育了大量的张拉裂隙,地表水沿着孔隙下渗造成土层力学性质的降低(软化),当地表水下渗到基岩面时,导致岩溶塌陷现象的发生。
(6)针对工作区疏干排水的人类工程活动型诱发岩溶塌陷的条件和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岩溶塌陷影响条件与主要因子,运用ArcGIS、Map GIS等地理信息软件建立岩溶塌陷预测的层次模型,对杨家山井田岩溶塌陷区开展了易发性、易损性与风险性评价,对工作区进行了岩溶塌陷易发性评价、区划,并提出防治对策建议。高易发区域是目前正在开采的矿山附近的覆盖层岩溶区,预防的重点是温塘镇星火村、焕新村、联合村、繁荣村等地,省道、县道和重要居民集聚区等重要基础建设在规划设计时避开了岩溶塌陷区,危害不大,但需要在今后的发展规划、项目审批等源头上重视岩溶塌陷的危害性,保护既有工程与设施的安全。
(7)建立了岩溶塌陷数据库,为地方政府社会进行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矿产开发等规划与审批工作提供了依据。
(8)针对工作区内缺水的地区,采用探采结合法,共完成4口水文地质钻孔,其中成井3口,涌水量达759.62m3/d,解决当地约5 000人的生活饮用水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