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负责人:蒋力
档案号:1058
工作周期:2006年
主要成果:
(1)本次地质灾害调查共完成调查面积2 442km2,调查行政村119个,居委会9个,行政村调查率为100%。对重点调查区所有自然村都进行了调查,遥感解译点核查率为90%,对一般调查区内遥感解译点都进行了核查,共调查地质灾害点400处。
(2)通过本次调查,全县共发现了地质灾害点400处,较地质灾害调查和区划项目调查点增加了235处,增加率142%,并对所有调查点都填写了记录表。在400处地质灾害点中,滑坡点192处,崩塌点178处,采空地面塌陷点4处,泥石流3处,不稳定斜坡23处。
查明了全县地质灾害灾情和危害程度,并对各地质灾害点灾情和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全县地质灾害点灾情为中等级的2处,其他都为一般级;危害程度达重大级的14处,较大级的71处,其余都为一般级。全县地质灾害共造成12人死亡,危及4 510人安全,直接经济损失415.62万元,潜在经济损失5 438.43万元。
(3)对3处稳定性差、危害大的古坪滑坡、牛头山滑坡和江底街滑坡进行了勘查,查明其规模分别为1.4×104 m3、24×104 m3、6 120m3,滑坡稳定系数分别为0.99、0.99、0.96,都为不稳定。对古坪滑坡和牛头山滑坡提出了以搬迁为主,排水、监测为辅的防治措施;对江底街滑坡提出了以锚索支挡、排水、监测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县政府根据本项目提供的建议已开始进行江底街滑坡治理,古坪滑坡和牛头山滑坡已选择好搬迁地点,现正进行搬迁准备。经搬迁或治理后,将可避免993人受地质灾害威胁。(www.daowen.com)
(4)对31处危险性大的灾害点设立了群测群防监测点,确定和培训了38名监测人员。对7处地质灾害搬迁点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认为:搬迁点地质灾害危险性小,搬迁用地适宜性为适宜—较适宜,在采取简单的防护措施后适宜进行新农村建设。目前这7处计划搬迁村中,已有4个村开始进行搬迁,其他3个村计划近期进行搬迁。
(5)基本查明了工作区内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点、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①滑坡、崩塌是区内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规模都以小型为主,以土质滑坡和崩塌为主,占总数90.3%以上。滑坡、崩塌主要沿工程设施和沟谷呈带状、线状分布。滑坡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雨和人类活动,通过各影响因素对滑坡、崩塌影响的信息量值定量计算,分别得出各影响因素对滑坡、崩塌影响的信息量值。根据计算的信息量值对比,得出了影响滑坡主要因素为人为活动强度,其次为褶皱、坡度和岩组;影响崩塌主要因素为地形坡度,其次为人为活动强度、岩组和褶皱。
②区内只发现3处泥石流,均分布于三门镇滑石矿区,均由于暴雨引发滑石矿尾矿堆垮塌形成,且均为稀性泥石流。桐子山泥石流规模3 044m3,造成4人死亡,填埋采空坑口1处,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
③区内采空塌陷都是由于地下采空直接引起的,共发现塌坑4处,分布于三门镇华美滑石矿和龙广滑石矿采空区地表,规模均为小型,塌坑稳定性都比较差。
④区内不稳定斜坡点共2种类型:一种坡面已产生开裂和小滑坡崩塌,这种不稳定斜坡共17处;另一种由于进行了较大规模人类活动,斜坡稳定性很差,但因时间较短,还没有产生明显变形,这类不稳定斜坡共6处。不稳定斜坡主要分布于人类活动强烈的地区,其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同滑坡、崩塌。
(6)在对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基础上,通过网格分析、计算,将全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地质灾害高、中、低、不易发4级。其中地质灾害高易发区7处,面积949.21km2,占全县面积38.8%;中易发区4处,面积864.8km2,占全县面积35.4%;低易发区5处,面积580.45km2,占全县面积23.8%;不易发区1处,面积49.46km2,占全县面积2.0%。与1∶10万地质灾害调查和区划项目比较,差异较大,高易发区面积增加635km2,中易发区增加461km2,低易发区减少1 149km2,增加了不易发区1处。在对全县人口、财产、社会经济和资源分布调查基础上,通过对地质灾害易损性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将全县易损程度划分为高易损、中易损、低易损和不易损4个等级。其中,高易损区13处,面积231km2;中易损区4处,面积161km2;低易损区8处,面积579km2;不易损区2处,面积1 933km2。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和社会经济易损区划分基础上,通过对易发区和易损区加权叠加,全县划分出高危险、中危险、低危险和不危险四级危险性分区。其中,地质灾害高危险区10处,面积475.1km2,占全县总面积19.4%;中危险区10处,面积615.69km2,占全县总面积25.2%;低危险区4处,面积1 301.91km2,占全县总面积53.1%;不危险区1处,面积55.49km2,占全县总面积2.3%。
(7)根据统计分析,发现县内滑坡、崩塌发生时间与月平均降雨量和多年暴雨分布有明显正相关关系,说明降雨特别是暴雨对滑坡、崩塌有明显影响。通过对滑坡、崩塌发生频次与当日降雨强度关系曲线分析,发现当日降雨强度在60mm、110mm时,滑坡、崩塌发生频次明显增加,确定这2个值为影响滑坡、崩塌发生频次变化的阈值。通过对2个阈值的降雨量时,全县各地质灾害易发区信息量计算和分级,在全县范围内划分出5个地质灾害降雨预警预报等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