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负责人:聂海涛
档案号:1044
工作周期:2015—2016年
主要成果:
(1)查明工作区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通过对收集资料及本次工作取得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工作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有了全面认识;对工作区内人类工程活动进行了全面梳理,对工程建设活动类型、规模等进行了调查。
(2)查明工作区岩溶地质特征。查明了工作区碳酸盐岩分布和埋藏条件,第四系土层结构及厚度,岩溶发育特征,对区内岩溶水文地质特征有了全面认识。(www.daowen.com)
(3)查明典型调查区内岩溶地质特征。对典型调查区进行了大比例尺详细调查,结合物探、钻探、测试试验等,对典型调查区岩溶地质特征及其与岩溶塌陷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对岩溶塌陷的形成机理、致塌模式等有了新的认识。
(4)完成地理底图的修编。现收集到的地理底图时间较早,近二三十年,武汉市远城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城镇范围急剧外扩,地理地貌景观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通过本次工作,对地理底图进行了初步修编,发现武汉市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导致某些地段微地貌改观较大,主要人类工程活动如人工围湖填湖、修建水渠水库和河堤、道路工程建设等。修编依据主要是遥感影像、交通图,目前已完成金水闸幅、渡普口幅地理底图的数字化修编和两图幅接图处理。
(5)完成1∶5万区域地质图修编。本次工作收集到1∶5万金水闸幅地质图,渡普口幅只有1∶20万武汉幅地质图作为参照。由于年代较早和精度不够,为本次岩溶塌陷调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项目组在本次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等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已开展最新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金口镇幅等,对原金水闸幅1∶5万地质图进行了修编,并在1∶20万武汉幅区域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了渡普口幅1∶5万地质图。
(6)完成1∶5万基岩地质图修编。根据野外调查和收集的钻探资料,结合本次施工的钻探资料,对第四系下伏基岩岩性及分布进行了划分,针对有白垩系—古近系红色泥质砂岩和新近系泥岩、粉砂质泥岩等覆盖的区域,以及局部有碳酸盐岩分布地段进行了重点划分。碳酸盐岩划分地段主要位于渡普口幅岩溶条带,以及金水闸幅西北侧第二岩溶条带三叠纪地层范围。
(7)完成专题研究报告编写。进行“武汉市岩溶塌陷防治对策”专题研究。结合本次岩溶塌陷调查和收集资料,根据武汉市岩溶塌陷的形成原因和诱发因素,充分考虑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梳理主要人类工程活动类型,结合工程类型划分工程建设适宜性分区,针对分区提出相应的岩溶塌陷防治对策,对武汉市科学发展、规划和政府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