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2017年度中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成果:岩溶发育特证与规律

2017年度中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成果:岩溶发育特证与规律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查区内岩溶地貌大致划分为:岩溶中山峡谷地貌、岩溶低山沟谷地貌、峰丛洼地地貌和峰丛谷地地貌、溶丘洼地地貌。岩溶发育遍布碳酸盐岩地层,具有普遍性、不均性、分带性和复杂性,受岩性、构造、水动力条件等因素综合控制。岩溶洞穴的发育主要受岩性、构造、剥夷面的综合控制,在水平及垂向分布上均有一定的规律性。

调查区内岩溶地貌大致划分为:岩溶中山峡谷地貌、岩溶低山沟谷地貌、峰丛洼地地貌和峰丛谷地地貌、溶丘洼地地貌。岩溶中山峡谷(Ⅲ1)主要分布于那么果河及四岔河河谷区,分布面积约为244.75km2;岩溶低中山沟谷(Ⅲ2)主要分布于顺甸河以南-布都河水系及那么果河与四岔河之间,分布面积为743.33km2;峰丛洼地(Ⅳ1)主要分布于调查区东南角、东北角以及西北部老寨街等地,分布面积分别为215.64km2;峰丛谷地(Ⅳ2)不连续分布于调查区东北部塘子边-白革龙以及西北部牛克等地,分布面积为85.8km2;溶丘洼地(Ⅳ3)主要分布于文山盆地以北的盘龙河谷两侧(图3-5)、平坝幅中部者安—小石桥—坝子一线,以及老街子幅东南部朵白库地段,分布面积为228.27km。

岩溶发育遍布碳酸盐岩地层,具有普遍性、不均性、分带性和复杂性,受岩性、构造、水动力条件等因素综合控制。岩溶发育与岩性的关系为:纯碳酸盐岩地层岩溶发育,一般岩溶点密度大于30个/km2;较纯碳酸盐岩地层,岩溶次发育,岩溶点密度10~30个/km2;不纯碳酸盐岩地层,岩溶点密度小于10个/km2。岩溶洞穴的发育主要受岩性、构造、剥夷面(或不同时期区域水文网)的综合控制,在水平及垂向分布上均有一定的规律性。(www.daowen.com)

图3-5 云南文山盘龙河河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