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苏春田
档案号:0977
工作周期:2014—2015年
主要成果:
(1)查明了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与主要富水区。碳酸盐岩类岩溶水是区内最主要的地下水类型,以枯季径流模数为指标,富水性强的含水岩组为D3c 1、D3x、CP1m、C1m、P2q等;富水性中等的含水岩组为C1z、C1s、C2d、T1z;富水性贫乏的含水岩组为D3s、D3m、P2g。
根据水资源分布及构造条件,查明了工作区内主要储水构造和富水区。区内主要富水区有4个:云雾-龙丛-罗家山富水区、关家冲-仁堂-杨家湾-岩前冲富水区、下房-大岭上-左家-龙家冲富水区和麻姑塘-飘坪村-贺家岭-大桥头富水区。
(2)对岩溶发育特征、规律进行了分析。按岩溶发育强度由强到弱,将岩溶发育层位划分为纯碳酸盐岩型、次纯碳酸盐岩型、不纯碳酸盐岩型三大类。根据岩溶现象、洞穴特征及分布状况,分析了岩溶发育的普遍性、复杂性、分带性、不均匀性,进而将岩溶现象发育程度分为岩溶现象强烈发育区、中等发育区和微弱发育区。(www.daowen.com)
(3)进行了地下水系统划分、模式总结与特征分析。根据地表分水岭划分为赦水岩溶水系统和夫夷水岩溶水系统2个四级岩溶水系统,结合地层岩性、构造分析、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判断地表分水岭和地下分水岭,赦水岩溶水系统划分18个五级岩溶水系统,夫夷水岩溶水系统划分9个五级岩溶水系统。针对岩溶水系统的地质结构特征,主要依据含水岩组、排泄方式、主径流方向分为集中排泄型和分散排泄型。
(4)进行了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地下水资源利用区划。采用大气降水入渗系数法计算地下水资源天然补给量,采用径流模数法计算地下水资源量,采用枯季径流模数法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在保证率P为50%、75%、95%的年份地下水天然补给量分别为4.46×108 m3/a、4.06×108 m3/a、3.45×108 m3/a,其中岩溶水地下水资源量分别为4.31×108 m3/a、3.92×108 m3/a、3.34×108 m3/a;地下水资源量2.37×108 m3/a,其中岩溶水2.30×108 m3/a;地下水可开采资源总量为0.82×108 m3/a,其中岩溶水可开采资源量0.80×108 m3/a,孔隙裂隙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0.02×108 m3/a。
根据工作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利用特点,总结了地下水开发利用模式:蓄水模式、引水模式和提水模式。蓄水模式包括围泉(地下河)蓄水模式和地下河出口围水成库模式;引水模式包括直接引水模式和筑坝引水模式;提水模式包括地下河水提水模式、机井提水模式、地下河天窗提水模式和大口井提水模式等。
根据水资源分布特点,结合不同区域水文地质特征,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划划分为以地表水为主的开发区、以岩溶泉引水为主的开发区、以抽提地下河天窗为主的开发区。
(5)探采结合,服务民生,总结了应急抗旱找水打井模式。根据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区划以及对水资源的急需程度,实施探采结合井10口,涌水总量为1 013.86t/d,可为10 000余人提供安全用水保障,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6)查明了工作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为环境地质整治提供技术支撑。区内环境地质问题主要为干旱和地下水污染。工作区地处“衡邵干旱走廊”腹地,干旱缺水问题严重。区域上表现出中西部干旱比较严重,主要有两个成片分布区:一是晏田乡、荆竹铺镇、水浸坪、稠树堂镇围成的四边形区域内有大量的岩溶干旱;二是栗山村至青狮寨一带有南北向的岩溶干旱易发区。
区内地下水类型以Ⅴ类水居多,其中平水期Ⅴ类水所占比例可达85%,丰水期和枯水期各类水所占比例相近。造成区内地下水Ⅴ类水居多的超标指标主要为:TFe、SO2-4、NO-3、NO-2,污染源主要为农业污染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