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2017年度中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

2017年度中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区内共发育11条断层,对页岩气赋存均有影响。测区东部断层较小且分布少,对页岩层完整性破坏不大。通过对比北美地区页岩地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区龙潭组及大隆组页岩与其比较相近。运用权值分析法评价了涟源北部地区页岩气前景。研究认为涟源地区下石炭统测水组页岩气勘探前景最好,其次为中二叠统小江边组,再其次为下二叠统梁山组、上二叠统龙潭组页岩。探索了南方复杂区有利区优选方法,优选了页岩气有利区。

2017年度中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

提交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项目负责人:白云山

档案号:1002

工作周期:2015年

主要成果:

(1)重新厘定了工作区内的地层、构造特征。确定了工作区内页岩气重要目的层位有5个,分别为:下石炭统测水组、下二叠统梁山组、中二叠统小江边组、上二叠统龙潭组及大隆组。工作区测水组主要发育一套辫状河三角洲与局限浅海沉积,梁山组、小江边组均为陆棚浅海沉积相,龙潭组主要为一套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大隆组主要发育浅水混积陆棚或深水陆棚沉积。

(2)通过综合调查,在车田江向斜北部南东翼实施取样浅钻涟页4井,通过钻探,控制页岩气目的层位中二叠统小江边组、下二叠统梁山组,采集了相应的测试样品。通过钻探明确了小江边组在车田江向斜北部厚度较大,达到130m,具较好的页岩气潜力,而梁山组在车田江向斜北部较薄,仅有19m厚,向北有尖灭的趋势。

(3)以高分1号数据和Landsat ETM7数据为信息源,完成1∶5万地质构造遥感解译417km2。解译出了工作区的构造、地层和地貌基本特征。

(4)在工作区实施了60km大地电磁测深(MT),在车田江向斜中北部布置4条测线。根据大地电磁测深勘探成果,测区内主要分布有下二叠统小江边组、下石炭统测水组和孟公坳组3套页岩目的层。其中,小江边组主要在工作区东部出露,呈向斜构造形态向东北方向往深部延伸,测水组和孟公坳组在全区内均有分布。区内共发育11条断层,对页岩气赋存均有影响。测区东部断层较小且分布少,对页岩层完整性破坏不大。各页岩层总体为一向斜构造,各层厚度变化不大。各页岩层在L1线尾部埋深最大,小江边组在该处埋深达1 080m,测水组在该处埋深达1 815m,孟公坳组在该处埋深达2 760m。从深度剖面图上可知,各地层倾角变化不大,为0°~18°。

(5)在工作区安坪镇杨柳田村实施一口2015H-D6调查井,构造位置处于车田江向斜东翼,钻深1 504m。通过钻探控制了2套页岩气目的层,分别为下二叠统梁山组和下石炭统测水组。探制梁山组暗色泥页岩厚70.35m,测水组有效目的层厚71.8m。

2015H-D6钻井在井深1 265~1 341m测水组中发现了明显的气体显示。其中富有机质泥页岩样品页岩气现场解析量最大值3.95m3/t,最小值1.22m3/t,平均值为2.51m3/t;煤层气现场解析量最大值12.27m3/t,最小值10.95m3/t,平均值为11.8m3/t;致密砂岩气解析量最大值2.88m3/t,最小值1.52m3/t,平均值为2.1m3/t,具较好的“三气”显示(图2-17,图2-18)。(www.daowen.com)

图2-17 下石炭统测水组黑色煤层气点火试验

图2-18 下石炭统测水组黑色泥岩岩芯浸水实验

(6)工作区内测水组底界最大埋深为2 000~3 500m,一般为500~3 000m,龙潭组—大隆组埋深在500~1 000m和500~2 300m不等,最深为2 300m,埋藏深度适中,利于页岩气勘查。

(7)总结了涟源凹陷主要目的层富有机质页岩地球化学特征。测水组暗色泥页岩平均有机碳含量为1.7%,Ro(镜质体反射率)值为1.7%~2.6%,处于高成熟到过成熟阶段,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有部分Ⅰ型;龙潭组页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72%,Ro值平均为1.5%左右,处于高成熟阶段,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大隆组页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2%左右,Ro值平均为1.5%左右,处于高成熟阶段,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通过对比北美地区页岩地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区龙潭组及大隆组页岩与其比较相近。小江边组平均有机碳含量1.64%,Ro值为1.61%~2.31%,处于高成熟到过成熟阶段,干酪根类型为Ⅰ型、Ⅱ1型;梁山组平均有机碳含量为1.89%,Ro值为1.7%~1.9%,处于高成熟到过成熟阶段,干酪根类型为Ⅰ型。

(8)岩矿特征分析揭示矿物成分具有多样性,不同层段岩石矿物成分差异明显,从石英含量分析,以测水组(平均67.04%)最大,其次为龙潭组(54.28%)、大隆组(40.18%)、小江边组(52.63%)、梁山组(49.44%)。

(9)目的层段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可识别出有机质孔、粒内孔(石英、长石、硬石膏、方解石黄铁矿集合体及黏土矿物)以及粒间孔(有机质和矿物质之间的孔隙),孔隙孔径分布范围主要在2~50μm,并可见微裂缝发育。面孔率分析揭示测水组储层物性较好,其后依次为大隆组、龙潭组,总体上测水组、大隆组和龙潭组面孔率相近,揭示了有机碳含量、岩矿特征与储层物性的相关性。有效孔隙度以小江边组最大(平均3.46%),其次为大隆组(平均2.46%)、测水组(平均2.28%)和龙潭组(2.10%),均为较低值。

(10)从封盖层、断裂构造与抬升剥蚀等方面对涟源凹陷保存条件进行探讨。在封盖层方面,测水组相对龙潭组和大隆组封盖更好。

(11)运用权值分析法评价了涟源北部地区页岩气前景。研究认为涟源地区下石炭统测水组页岩气勘探前景最好,其次为中二叠统小江边组,再其次为下二叠统梁山组、上二叠统龙潭组页岩。

(12)探索了南方复杂区有利区优选方法,优选了页岩气有利区。在参照国外石油公司页岩气选区条件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区特定的地质背景,提出综合考虑页岩厚度、保存条件及含气性等条件,优选出页岩气有利区。测水组有利区分布于车田江、桥头河向斜南部;龙潭组有利区分布于车田江向斜核部;大隆组有利区分布于车田江向斜核部和桥头河向斜南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