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煤层铀性分析与开发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煤层铀性分析与开发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初步制定了华中地区煤层含铀性分析及其开发对区域地质环境影响调查评价的编图方案。初步查明了王家山煤矿区放射性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虽然王家山矿区为含铀煤系发育地区,但由于煤矿开发开采过程中及开采之后,废石、废渣能及时处理,废弃坑道能及时封闭,大部分废石、废渣场能及时覆盖和绿化,本矿区各项放射性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未对区域地质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

煤层铀性分析与开发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提交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项目负责人:黎义勇

档案号:0989

工作周期:2015—2016年

主要成果:

(1)基本查清了中南区的主要含煤盆地及含煤地层。在中南区,规模较大的含煤盆地有鄂西南(恩施煤田4—松宜煤田5)、鄂东南(6)、湘中(湘潭煤田10—连邵煤田9)、湘南(郴耒煤田13—资宜煤田14)、湘西北(桑石煤田7)、桂北(16)、桂西南(18)、广花(21)等。下石炭统测水组、下二叠统梁山组、上二叠统龙潭组及吴家坪组是工作区主要含(煤)铀矿地层。从区域地层分布上看,湘西北元古宇及下古生界广泛分布,尤其是湘西北张家界—古丈—吉首—凤凰一带厚逾万米的寒武系“黑层”(碳质泥岩、含碳泥岩、灰岩、碳质板岩、碳硅质泥岩等),富含有机质黄铁矿,还原能力强,同时,主要岩石组分黏土、碳质成分吸附能力强,形成了湘西北碳硅泥岩型富大铀矿形成环境,这为研究区地侵砂岩型铀矿提供了铀源。区域岩浆岩主要分布在湘东及湘中南地区,各期次花岗岩中脉状铀矿床也是研究区的主要铀成矿物质来源。

寒武系“黑层”铀源和花岗岩中脉状铀矿床在长期风化剥蚀和水动力条件下,都会有铀等放射性元素组分的溶解与迁移。这些组分在二叠系、石炭系各层系地层组成的盆地中有选择性的富集成矿。(www.daowen.com)

(2)基本查明了工作区铀矿化异常分布。发现(煤)铀矿异常钻孔在桑石、黔溆、涟邵、韶山、郴耒煤田均有分布。据已有放射性物探测井资料分析,韶山煤田共有放射性异常钻孔36个,分布在湘潭、宁乡、浏阳等矿区,其中4孔为潜在矿化,32孔为潜在铀矿(2处为工业矿)。以王家山矿区放射性异常钻孔分布最为密集,多达30个。

(3)初步制定了华中地区煤层含铀性分析及其开发对区域地质环境影响调查评价的编图方案。已收集湖南省各主要煤田放射性异常钻孔资料,目前正在系统梳理之中,初步确定编图比例尺,编图方案按各省分区进行编制,主要编制1∶100万相关图件,编制图件主要为华中地区主要含煤地层分布图、华中地区煤层含铀性分布图。

(4)基本厘清了王家山矿区煤矿的类型及规模。矿区含煤地层为龙潭组(P3l),含煤2层:1煤层厚0~4.15m,平均厚0.87m,全区大部分可采,为不稳定煤层的第一种情况;2煤层厚0~4.32m,平均厚1.10m,为极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矿区范围内1、2煤层共获332+333类资源量3 527.4×104 t(含压覆资源量182.7×104 t),其中:332类为1 662.2×104 t(含压覆资源量128.9×104 t),占总资源量的47%;333类为1 865.2×104 t(含压覆资源量53.8×104 t)。

(5)初步查明了王家山煤矿区的放射性异常。2011—2012年,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六勘探队在工作区开展“湖南省湘潭县杨家桥矿区王家山井田煤炭详查”项目,共取17个钻孔的岩石样品,其中在钻孔ZK1705、ZK1907、ZK2105、ZK2301、ZK1907、ZK2105、ZK2303岩石样品中检测到铀异常。

(6)初步查明了王家山煤矿区放射性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对王家山矿区地表伽玛辐射总量、岩石放射性元素含量、土壤放射性元素含量、土壤氡气浓度以及水体中总α和总β浓度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测量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虽然王家山矿区为含铀煤系发育地区,但由于煤矿开发开采过程中及开采之后,废石、废渣能及时处理,废弃坑道能及时封闭,大部分废石、废渣场能及时覆盖和绿化,本矿区各项放射性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未对区域地质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某些煤矸石堆和含铀煤系露头附近,放射性指标有所升高,但都没有超过各项规范的限值,未发现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