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构造学研究

中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构造学研究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该套地层至少经历了5期构造变形。结合其他证据,认为鹰阳关岩组实质为新元古代时期不同构造环境的岩石发生构造混杂作用形成的一套构造混杂岩系,而华南洋也最可能于该时期关闭。

中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构造学研究

(1)对调查区构造运动及不同时代或不同性质的褶皱和断裂发育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较详细阐述,对构造格架和变形特征进行了剖析和探讨,进而建立了区内构造变形序列。这些集成性成果显著提高了调查区地质构造研究水平。

(2)结合区域大地构造研究的最新认识,厘定了调查区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及燕山期构造体制和构造形迹,晋宁期为近东西—南东向挤压,形成北北东—北东向褶皱及断层;加里东期为北北西向挤压,形成轴向北东东向或近东西向褶皱及次级褶皱;印支期为北西西向或近东西向挤压,形成轴向近南北褶皱及次级褶皱;早燕山期为北西—北西西向挤压,形成轴向北东的褶皱及次级褶皱。其中印支运动和早燕山运动对前期构造进行了强烈叠加改造,使区内构造复杂化。晚燕山期为近东西向挤压,形成近南北向褶皱及断裂;古近纪为北东向挤压,形成北西向褶皱。提出调查区各构造期(以印支期最为明显)与区域构造挤压方向的明显差异受北北东向博白-岑溪断裂带、地层与岩体界线边界共同控制,其深层次原因可能与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的北东向接合带制约或两板块的继发性陆内俯冲汇聚有关。(www.daowen.com)

(3)对青白口纪鹰阳关岩组和拱洞岩组进行了详细的构造分析,初步认为其具造山带构造样式,仅局部可见变余层理,多以千枚理、片理及顺片理分布的石英脉为基础,变形形成尖棱紧闭或同斜褶皱,其中石英脉多形成片内勾状或无根褶皱(为最直接易寻的证据)。另外见发育一系列由东向西的逆冲断层,断层与尖棱紧闭或同斜褶皱轴面近平行,指示总体上为由西向东的俯冲作用。该套地层至少经历了5期构造变形。结合其他证据,认为鹰阳关岩组实质为新元古代时期不同构造环境岩石发生构造混杂作用形成的一套构造混杂岩系,而华南洋也最可能于该时期关闭。鹰阳关岩组中岛弧-弧后盆地型火山(碎屑)岩则是钦杭结合带南西段晋宁期洋陆俯冲-消减过程的地质记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