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老区建设促进会自2005年恢复新建以来,坚持以服务老区人民为宗旨,以促进老区建设为己任,围绕中心,为红安老区办实事,积极作贡献。
推动将军故里建设,擦亮红安红色名片
2006年,县老促会对全县61位将军故里的生活条件及贫困状况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总计行程达到3000多公里,跑遍了61位开国将军所在的乡镇村组,实地察看,座谈讨论,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事后,完成《红安县61位将军故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制作电视专题片《将军故里的期盼》。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听汇报,看专题片,作出决定:由县四大家领导挂帅,带领县直各部门,对将军故里实行一对一帮扶。按照“以旧还旧”的原则,全面维修将军旧居,搞好将军业绩陈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发展产业,逐步建成优美、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县形成了搞好将军故里建设的合力,做到四个结合:维护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弘扬将军文化与弘扬本地优秀文化相结合,将军故里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助力脱贫巩固提升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部门筹集300多万元,全面维修全县61位将军故居,不少地方还办了将军展览馆。秦基伟、韩先楚、王近山、李天焕、徐深吉、王诚汉、刘昌毅等将军故居建设,经过重点打造,弘扬了将军文化,成为启迪思想、教育后人的重要阵地。
将军故里普遍存在困难面大、交通条件差、居住环境差、饮水质量差、抗灾能力差“一大四差”的问题。在县老促会的促进下,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县直各部门和各乡镇积极行动,共筹措资金5000多万元,使将军故里群众的饮水、抗早用水、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还较好地解决了许多亲属的特困问题。通过向上争取支持,湖北省交通厅拨专款2000多万元,硬化了将军故里所有道路。县老促会积极参与,多次召开电力、水利、交通等部门负责人会议,多次亲自上门做联系工作。省、市老促会给予大力支持。省老促会、扶贫基金会拨给红安扶持资金40万元,县老促会集中使用这笔资金,在王近山将军家乡—高桥镇程河村建设“亮剑主题公园”,打造“战神故里、亮剑程河”红色品牌,得到省、市老促会的肯定。
县老促会亲力亲为,在刘昌毅将军家乡—七里坪镇马鞍石村建扶贫联系点。该村地处偏僻,条件极差。2008年至2010年,县老促会尽其所能,四处求助,逐一解决问题。筹资30万元改造机耕路,扩宽降坡取直,硬化了1.6公里水泥路,争取电力部门,单独增添一台30千瓦的变压器。争取县设计院支持,帮助10户新建10栋楼房。争取县饮水主管部门帮助,重新深钻一口井,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投资60多万元修建公共厕所。2010年,老将军的儿子、广西军区原司令员刘晓坤少将回到家乡,对县老促会办实事给予高度评价。
为争取上级支持,县老促会积极向中国老促会、省“两会”、省扶贫办反映情况。省扶贫办将调查报告作为重要材料,报国务院扶贫办。2009年8月,县老促会到北京向中国老促会和中国扶贫基金会汇报情况,请求支持。2011年春季,新华社派出山西分社两名记者带着报告来红安,写了一份反映红安老区困难情况的特别内参,送中央政治局领导参阅,并得到时任军委领导批示,由广州军区驻武汉部队对红安进行帮扶。2012年以来,广州军区派出军、师级以上19个单位在红安帮扶,每年帮扶的资金达1000多万元。
将军故里条件改善、面貌大变,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幸福感,吸引一大批能人返乡创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秀丽的自然风光与红色传统教育有机结合,极大地丰富了红安红色旅游内涵,让前来旅游的外地游客流连忘返。
推进银杏发展,助力产业扶贫
银杏产业是县老促会实施的思源回报工程,是红安老区人民的脱贫渠道、致富门路。十多年来,县老促会深入调研,总结了天台山几个村户户种银杏、每户年均收入1万多元的典型,在全县大力推广,组织各乡镇分会长、重点村干部进行多次培训,专程到江苏邳州、山东郯城考察学习发展银杏产业先进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银杏产业扶贫思路。
一是着力巩固老基地。先后两次购进江苏邳州嫁接枝二十万枝条,争取20万元资金,对老树进行嫁接,促进十个重点村整片银杏基地早见成效。
二是为发展银杏苗圃。县老促会在七里坪镇花园畈村自创育苗基地—洞洼苗圃场。经过前后五六年努力,共培育两批优质银杏树苗共计10万多株,全部免费发放给全县贫困户栽种。
三是广开门路,多层次育苗,广泛性种植。老促会与天台山林场联手,共育树苗40万株。天台山村自己育苗50亩,共育出100万株。移栽银杏几百万株,建成片基地30个,给贫困户无偿发放银杏树苗近百万株。为实现全县种栽500万株银杏,发展银杏产业,打好了良好的基础。(www.daowen.com)
四是抓重点。一个片区、两个重点村。一个片区,即高桥镇张家田村兵和农场,已种植16万株银杏。两个重点村,一个是以天台山村为主体带动整个天台山风景区连片种植,创建红安“银杏谷”,从天台山至九焰山发展“十里银杏长廊”。另一个是七里坪镇贡家河村银杏观光园,已形成了70亩连片银杏林,成为红安县著名的红绿相间的旅游景点。
五是推广新技术,拓展新思路,搞好苗圃园、采摘园、加工园、景观园四园建设,大力推广矮化密制新模式。在永佳河镇北冲村建成矮化密植银杏基地。
围绕中心搞调研,做好宣传创佳绩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中国老促会编纂《烽火60年》一书。县老促会积极联络,认真组稿,使该书载有大篇幅宣传红安革命事迹和发展成果的章节。《红安县61位将军故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一文被国务院扶贫办专辑收入存档,被《中国老区建设》杂志刊用。湖北省老促会组织编写革命故事系列丛书,县老促会精心组织积极撰写,有24篇录入其中,在全省各县市中名列第一。宣传工作多次受到国家、省、市老促会表彰,王旺松会长被中国老促会、省老促会表彰为先进。《中国老区建设》杂志的征订从零突破,逐年递增,2018年上升到440份,两年荣获二等奖。
为建立一支牢靠的宣传调研队伍,县老促会首创了在乡镇配备兼职通讯员的作法。通过调查摸底,登记造册,每个乡镇都配齐了1—2名通讯员,县老促会定期搞培训,有的放矢地确定选题,督促他们刻苦写作,积极投稿,对优秀通讯员予以表彰。每年被各级新闻媒体采用的稿件均有300多篇。县老促会在为将军故里建设、精准脱贫、产业扶贫调研中写出了有分量的调研报告,为县委、县政府建了良言,献了良策。
加强协调积极参与,搞好史书编纂工作
按照中国老促会和省、市老促会的工作部署,《红安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一书的编纂工作,一直有序稳步地推进。通过多次汇报,争取红安县委、县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成立了编纂委员会,确定由县委办公室牵头负责,抽调专人,设立了编辑部。在日常工作中,县老促会积极参与,加强协调,搞好上下衔接。副会长刘兴吾兼任编委会副主任、编辑部顾问,直接参与发展史写作框架、篇目设置、文章选题、重要文章修改定稿等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发展史已成样书20万字,并通过了县领导审读,省老促会审核通过,于2019年底赴京与新华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2020年战疫情,继续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力争打造成精品。
情系特困家庭子女,大力实施扶贫助学
县老促会根据全县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许多贫困家庭子弟因读不起书,找不到出路,家里摆脱不了贫困的问题,大力实施扶贫助学。在市老促会的支持下,县老促会连续几年送贫困户子弟到黄冈市老促会定点的几所中专学校就读,不收学杂费,并在第一学年每人补助2000元生活费,起到了就读一个、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作用。几年来,县老促会在每年招生推荐时,深入到学校和贫困户走访,全县贫困家庭共有248人入学,共享受到助学金120多万元,每年在全黄冈各县、市推荐贫困子弟入学工作中列第一方阵。
县老促会与县职高对接,落实20名特困家庭子弟,每人资助3000元。按章行事,阳光操作,实实在在地将温暖送到每个贫困学生手中。从省老促会争取资金60万元帮助县职高建设了四个实验室,改善了学校教学条件。从资金运用到立项、完成,省老促会经过审计和核查验收,一直都给予了肯定。
在新形势下,县老促会决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神聚力,积极作为,迈上新征程,作出新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