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红安县:率先实现脱贫摘帽

红安县:率先实现脱贫摘帽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8年6月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综合贫困发生率0.11%,漏评率0.07%,错退率0,认可度95.94%。2018年8月7日,湖北省政府批准红安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在全省率先实现脱贫摘帽。全面落实住房保障政策。健康扶贫实施三年来,贫困对象住院率由44%下降到35%。截至2018年底,全县共救助住院贫困患者9.5万人次,住院医疗总费用5.39亿元,个人住院次均自付费用从政策实施前的2704.58元下降到425.90元,降幅84.3%。

红安县:率先实现脱贫摘帽

红安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曾是集革命老区、资源匮乏区、贫困地区、优抚集中区“四区一体”的国定贫困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三五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扬红安精神,下足绣花功夫,以精准脱贫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举全县之力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阶段性成果。2018年6月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综合贫困发生率0.11%,漏评率0.07%,错退率0,认可度95.94%。2018年8月7日,湖北省政府批准红安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在全省率先实现脱贫摘帽。

提高政治站位,压实脱贫责任。2010年元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亲临红安视察,作出了“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革命老区人民作出的重大贡献,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勿忘老区,建设老区”的重要指示,红安干部群众备受鼓舞,一直铭记和遵循。湖北省委、黄冈市委将红安作为两级书记抓脱贫攻坚的联系点,要求红安“要带好头、走在前列”。

红安是省市两级党委书记脱贫攻坚联系点,也是全省全市首批迎接“国考”验收的县市。县委、县政府站在践行党的宗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属性的政治高度,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贫困不除愧对先烈”“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使命担当,坚决兑现党中央的庄严承诺。按照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和“省负总责、市州主导、县抓落实”的总体要求,全面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扶贫开发党委、政府主体责任,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为副组长的扶贫攻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8个作战指挥部,由副县级以上领导担任指挥长,形成上下衔接、左右贯通的指挥体系,研究出台“四大政策体系”(“1+12”精准扶贫政策、“1+9”灾后恢复重建精准脱贫救助政策、“1+6”精准脱贫补充政策、“1+7”脱贫致富政策)。2016年至2018年,三年累计投入资金60多亿元,全面推进产业发展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扶贫、兜底保障、社会扶贫。

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明确从县委书记到村党组织书记、工作队员、包保干部等九个方面的工作责任,即:县委书记和县长对全县脱贫攻坚负总责;县委常委和人大、政协正职包乡镇,对联系乡镇和驻点村负全面责任;副县级领导对所驻村负全面责任;乡镇党政主职对所在乡镇负第一责任,对所驻村负全面责任;县直单位和镇直单位负责人对驻点村负帮扶责任;各村党组织书记对本村脱贫攻坚负主体责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对驻点村负帮扶指导责任;包保干部对包保户脱贫负直接责任。统筹一切可以统筹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形成全员上阵、合力攻坚的强大攻势。

坚持脱贫标准,做实“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实住房保障政策。2015年以来,全面落实中央危房改造政策,本着贫困户改房不举债原则,适当提高危改补助标准(C级危房部分改建贫困户享受户平1万元补助资金,D级危房全拆全建享受户平1.8万至3万不等补助资金)。至2018年底,所有危改任务均已完成,农村基本消除了危房。其中,投入资金1.5亿元进行危旧房改造,完成改建任务8011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管理规范、产业配套、就业充分”的幸福小区168个,3464户贫困户喜迁新居。集中新建“五保户”居住点83个,帮助838名五保老人落实了安全住房。推行“4321”教育扶贫工作模式。“4”即四大工程:实施贫困学生关爱工程、乡村教师发展工程、薄弱学校改造提升工程和社会合力帮扶工程。实现对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贫困村所在地薄弱学校改造、贫困村所在地学校教师培训三个全覆盖。从2016年开始,率先在全省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上高中和乘坐校车实行两个全免费,并依托县职教中心为贫困家庭培养一名明白人,实现学生资助全覆盖、控辍保学全落实、贫困村薄弱学校改造全完成、贫困家庭技术培训全免费。着力破解健康扶贫难题。建立“12345”的健康扶贫工作机制。坚定“一个目标”,努力实现“绝不让一个贫困人口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目标。做实“二项保障”,即:健康全管理,全面推进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191个家庭医生团队(1007人),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未病先防、小病早治、大病兜底”;就医全兜底,建立了“基本保险+大病保险+健康扶贫医疗救助+民政救助”四位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出资为贫困人口购买医疗补充保险,确保贫困人口报销比例达90%,个人年度自付不超5000元。推行“三项举措”,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报账一站式,就诊一卡通,极大方便了群众就医。坚持“四定原则”,精准确定救助范围、合理确定就诊机构、合理确定兜底标准、合理确定报账方式。推行“五控举措”,即:严控例均费用、严控住院例均天数、严控目录外费用占比、严控住院率、严控转诊率。通过五控,严防过度医疗、小病大养、挂床住院、降低门槛住院等问题。健康扶贫实施三年来,贫困对象住院率由44%下降到35%。截至2018年底,全县共救助住院贫困患者9.5万人次,住院医疗总费用5.39亿元,个人住院次均自付费用从政策实施前的2704.58元下降到425.90元,降幅84.3%。报销比例从政策实施前的57.5%提高到92.5%,提高了35个百分点。全县1.2万余贫困人口恢复或部分恢复劳动力,重新点燃了他们生活的信心。

做实做好产业扶贫这个根本。发展产业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积极推广“政府+市场主体+农户+银行+保险”于一体的产业扶贫推进机制,形成以金鸡扶贫、光伏、种养殖业和其他产业为主的产业扶贫格局。产业扶贫占贫困人口94.9%。每个贫困户(除“五保户”外)均有2个以上增收产业,每个重点贫困村至少有1个以上增收产业。设立扶贫产业基金1亿元,重点支持发展红苕、老君眉茶、红宝萝卜、特色果蔬等特色产业,引导1万多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自主脱贫增收。建成267个村级光伏发电站,96个重点贫困村和17648户贫困户有了“阳光收入”,户均年增收3000元。全面推进“能人回乡”计划,截至2018年底,共签约能人回乡项目201个,协议投资额121亿元;全县千亩以上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由2013年的10家发展到71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由6家发展到6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50多家发展到1800多家,共同带动了1.7万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www.daowen.com)

光伏产业扶贫时景图

努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努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先后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改善7.1万农村群众的饮水质量,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610户37130人;投入4.27亿元,采取“2+N”模式(便民小道、路灯+其他),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64个,便民小道180万米,路灯3万多盏,文化广场和百姓舞台180个,解决30多万群众出行问题;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建改建农户无害化、农村公厕等各类厕所16377座,9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即将投入运营,新建城乡垃圾中转站及配套设施33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整合扶贫资金6525万元,2018年重点建设省级示范点4个、市级示范点30个、县级示范点34个,巩固提升2017年示范点60个。

持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脱贫摘帽后,红安按照“三个着力”总体要求,严格执行“两不愁三保障、一高于一接近”标准,坚持“一摘四不摘”(摘帽不摘政策、不摘责任、不摘帮扶、不摘监管),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做到工作力度、资金投入、政策支持“三个只增不减”。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研究出台《关于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制定《红安县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责任清单》《产业扶贫(2018—2020)巩固提升方案》等文件方案,重点推进产业发展、完善健康扶贫政策、夯实农村基础建设、强化教育扶贫、激发内生动力、落实特殊人群关爱工作等。继续加大资金投入。按照将每年县本级新增财力的15%和存量资金的50%用于精准扶贫,确保精准扶贫资金投入在上年基础上按年均8%的比例增长的要求,2018年整合财政专项资金6.1亿元,确保扶贫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以能人回乡工程为抓手,继续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以治理“脏、乱、差、散”为突破口,以村组道路、村内建筑、环境卫生、生态绿化等为重点,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组织群众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卫生家庭”“美德在农家”“五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媒体开展“我脱贫我光荣”主题宣讲活动,选树脱贫先进典型100名,讲好“脱贫故事”。开展新一轮精准脱贫“三会一讲”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组、进社区,建好用好《红安党建》等媒体平台,不断加强对农村党员群众的教育引导,加强农村群众科普教育、技能培训,不断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经过持续努力,2018年,全面完成省下达的103户323人减贫任务,当年新识别贫困户47户158人均为大灾大病,全部纳入应急保障措施。

全面夯实基层组织保障。坚持抓党建促脱贫,狠抓基层党建“整县推进”支部建设。2018年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突出政治标准,注重实干能力,全县96个重点贫困村换届后调整党支部书记53人,调整面达到了55.2%,调整配齐贫困村“两委”班子成员423名。三年投入资金1.24亿元,推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明显提升,基本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坚持“好人好马”上前线,组织9724名党员干部包保贫困户,抽调1398名干部组建399个驻村工作队和12个督查队,实行“五天四夜”驻村工作制度,统筹推进精准脱贫、基层党建、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平安乡村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查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

红安着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着力实施能人回乡工程,坚持把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基层党建相结合,与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树特色,努力在全省同类地区和全市乡村振兴中力争上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