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红安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崛起

红安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崛起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2008年开始,全县启动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创建工作,明确工作专班和专人负责,现有红安苕、红安花生等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年9月,红安苕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登记保护面积覆盖境内12个乡镇(场),种植面积达3万亩。2011年7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登记保护面覆盖红安全境。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红安花生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红安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崛起

红安县以前属地标产品空白县,很多天然绿色产品藏在深山无人知。自2008年开始,全县启动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创建工作,明确工作专班和专人负责,现有红安苕、红安花生等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红安苕因其淀粉含量适中、纤维素及糖分含量高、生食甘甜可口、熟食绵软芳香而声名远播,誉满全国。红安历来有种苕习惯,改革开放以后,红安苕种植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9月,红安苕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登记保护面积覆盖境内12个乡镇(场),种植面积达3万亩。全县红苕产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提高到75%,带动农民增收3000万元,1.2万户贫困户脱贫。同时,红安还引进湖北根聚地新农业发展公司等龙头企业,开发红苕粉丝以及红安苕休闲食品等系列产品,积极推广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应用,运用互联网开展“红安苕”地标产品公共品牌广告宣传与营销,实现产销对接,每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红安花生是红安有名的特产。具有颗粒饱满、味道香甜、形状品质好等特点。2011年7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登记保护面覆盖红安全境。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红安花生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把开发红安花生,加快构建大油料产业集群,作为发展红安农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优势项目。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全县常年花生播种面积达30万亩左右,约占全县种耕地面积50%,总产7.5万吨,原产品产值4.8亿元,是全县农民增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www.daowen.com)

老君眉茶产于华河镇老君山和相邻乡镇的北部林区。红安老君眉茶场是黄冈市最大的名优茶生产企业之一,茶园基地面积3.2万亩,拥有6个标准化生产加工车间、一个精制包装车间和一个茶文化产业园。茶场以绿色、健康、安全生产为宗旨,严格按照有机茶的标准组织生产,从建园、生产、加工到包装环节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先后通过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有机茶认证、QS质量安全体系认证、2015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授予国家林业经济及绿色种植示范基地;获得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2000年,获国际名茶金奖;2008年9月,获湖北名牌产品;2011年7月,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红安大布史称“家机布”或“景庄布”,是红安民间手工制作的一种纯棉纺织品;乡土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传统纺织技艺含量高;具有质地柔软、透气吸汗、冬暖夏凉、不起毛球、不卷边、抗静电、花色清新秀美等特点,深受国内外顾客好评,尤其受到中老年人喜爱。早在1908年,日本水野幸吉所著《汉口》一书曾有记载:“黄安(今红安)的景庄布细密、光洁、温暖、亦复耐久,故无论男女,均用以制衣裳。”生产鼎盛时期,其纺织业遍布城镇乡村千家万户。2009年,红安大布被列为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红安大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地域范围为全县12个乡镇(场)。红安大布通过互联网远销东南亚和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