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红安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国有企业改革进展

红安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国有企业改革进展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红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1990年6月1日,县政府宣布红安县塑料厂关闭,正式启动了依法破产程序。红安萤石矿长期严重亏损,资不抵债,1997年10月8日依法宣告破产,通过依法破产处置资产,保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2011年,通过国资部门依法公开处置企业资产,自主改制企业共有32家。

红安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国有企业改革进展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红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县委、县政府开始对工交企业进行扩大经营自主权为主的改革,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推进党政分开,给企业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生产经营,生产管理主要由企业自己负责,政府部门不再下达指令性生产计划,不再干涉企业正常的生产管理,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是企业经济体制改革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极为关键重要的一步。企业被管得过紧、捆得过死的状况开始松动,增添了企业活力,不仅为后来的经济责任制、厂长经理负责制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打下了基础,也直接推动了经济体制由完全计划经济体制向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体制的过渡。

1988年,开始对大中型骨干企业进行两轮承包经营,即以招标方式承包经营,实行厂长任期承包责任制。对企业经营放权,由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营企业由县财政局国资局、企业主管局为发包方(甲方),由县审计局进行任期目标审计,县政府根据审计结论进行奖惩。第一轮承包主要内容是经济指标,即产值、销售收入利润、上缴利税;第二轮承包进一步规范合同内容,增加企业后劲目标和管理目标,主要是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资产保值增值。县化肥厂、三机厂、棉纺厂、印刷厂等骨干企业均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职工工资与工效挂钩,极大调动了干部职工积极性,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加大,新产品开发速度加快,出口创汇能力增强,经营效果良好。1990年—1993年,由县工业局直接管辖的湖北第三机床厂等8家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9895.49万元,年均增长26.8%;实现销售收入16979.45万元,年均增长33.4%;创利税1257.81万元。

为遏制经济下滑,稳定发展地方经济,县委、县政府作出了“抓大放小”的决策。对重点企业实行目标责任制,并派出百余名机关干部到企业加强“五好”建设(即好班子、好队伍、好产品、好管理、好机制),县三机厂、化肥厂、萤石矿、棉纺厂等重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得到加强,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为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县委、县政府推进政企分离,让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五个一批”(重组改造、培育壮大一批,有序退出、出售转让一批,改进嫁接一批,破产关闭、淘汰一批,向第三产业转产一批)。

1994年8月,湖北三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省体改委审批成立,公司股本采取定向募集方式。1996年11月,湖北三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公司法》被省体改委确认为募集设立公司,依法产生公司董事会、公司监事会。1997年,由印刷厂、红安卷烟厂、县安居工程公司等6个法人发起组建湖北龙乡印刷包装股份公司;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与龙泉实业公司共同投资组建娃哈哈集团红安分公司;2001年三友集团股份公司与十堰晨鹏公司合资组建湖北三友晨鹏公司。(www.daowen.com)

通过招商引资,2002年2月将县化肥厂(2000年底已停产)租赁给宜昌宜化集团经营,租期为5年,改名为红信公司。2002年县棉纺厂由广东佛山金彪纺织有限公司租赁,成立红安金彪纺织责任公司。2005年织布厂被深圳客商整体收购,成立红安开力巾被公司。

1990年6月1日,县政府宣布红安县塑料厂关闭,正式启动了依法破产程序。1993年12月28日,该厂向县政府和县法院申请破产,县政府于1994年5月7日同意在县法院主持下,成立由有关部门参加的清算小组,依照法定程序办各项破产手续。红安萤石矿长期严重亏损,资不抵债,1997年10月8日依法宣告破产,通过依法破产处置资产,保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

为优化经济结构,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企业体制创新,使国有资本全部退出或退出控股地位,转变为民营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产权置换和职工身份置换,改除国企职工身份,改制后的企业用工实行合同化。县家具厂、服装厂、轻机厂、轴承厂、大别山制药厂、砖瓦厂、城南水泥厂等7家工业企业,原商业局所属13家商贸企业和县粮食局所属11家乡镇粮食收储公司,在2003年—2005年即采取以上方式完成企业改制。2011年,通过国资部门依法公开处置企业资产,自主改制企业共有32家。

2007年,县委、县政府联合下发文件,确立“置换国有资产、置换职工身份”的改制思路。14家县办国有工业企业按照统筹改制资金、统一改制标准的办法(即企业资产统一移交政府处置资产收益,统一由政府调控补偿项目和标准统一确定)进行改革。至2008年,除三机厂外,其余13家企业的改制任务基本完成,企业职工总数4469人,买断3201人,绝大多数员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加上后续采取“三统一”模式改制的县化肥厂、棉纺厂、花生制品厂等18家企业,县办企业改制达50多家,涉及职工1.1万人,既盘活了资产,又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国企改制取得较好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