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接着,刘邓主力一、二、三、六纵队在华东野战军的支援和掩护下,兵分三路,以排山倒海之势,于8月7日夜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伟大壮举。
“刘邓大军南下了!”“当年的红四方面军要打回老家了!”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天台山,传遍黄安。遭受国民党反动派严重摧残的广大革命群众,同游击队员的心情一样,早就盼望主力部队的到来。人们奔走相告,喜气洋洋。七里区杨山党支部为了表达人民群众的迫切心愿,特地请了一位老塾师,在杨家洼村的墙壁上刷了一幅醒目的标语:欢迎远征归来的红四方面军!
9月2日,刘邓大军六纵队十七旅在旅长李德生、政委何桂成的率领下,从经扶南下到达七里坪。中心县委得知这一消息后,便通知各游击队在白果村店集中,立即赶赴七里坪与大军会合。次日,马友才等到七里坪同十七旅某营接上了头,徐锡煌带领游击队也连夜赶到了七里坪,刘名榜到火连畈对面的黄石冲村同李德生会见。至此,中原突围后在天台山地区坚持斗争的罗(山)礼(山)经(扶)光(山)中心县委及所属游击队,结束了失去主力部队依托而孤军苦战的游击局面,同新的主力部队—刘邓大军胜利会师了。黄安的革命斗争由此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六纵十七旅进入七里坪后,遵照刘邓首长的指示,在黄安工委和游击队的积极配合下,于9月4日攻克黄安城,击垮县保安队,生俘蒋军四十师某营副营长1名,缴获修械所1座、步马枪1000余支,其他军用品甚多。战后,十七旅在县城附近稍事停留,于次日又举兵南下,执行攻打黄陂县城的任务。
六纵十七旅在黄安县城内站岗执勤
在十七旅南下黄陂之际,国民党湖北省保安总队及黄安县保安团一部乘机占据县城,并在锞子山上加修工事,企图凭坚固守,负隅顽抗。而这时跟踪追击刘邓大军的国民党军20多个旅,乘刘邓主力南下立足未稳之机,在大别山北麓摆开架势,妄图将刘邓大军逐出大别山。刘邓首长早就识破了敌人的阴谋。10月1日,刘伯承、邓小平亲率主力从经扶南下,于10月3日进入黄安七里坪,分别夜宿周八家、潘家岗村,指挥部队相机歼敌。当日,划归一纵指挥的中原独立旅在七里坪召开了全旅(含暂归其指挥的一纵五十九团)团以上干部会议,研究再次攻打黄安城的战斗部署。4日凌晨3时,战斗打响。独立旅第一、四两个团首先以少数兵力佯攻黄安城,牵制城内敌人,以大部兵力向刘家大山、锞子山发起猛攻。这次战斗共歼灭国民党少将、湖北省政府军事观察员邹晓轩以下官兵100余人,活捉国民党军统特务、黄安县情报组长高维钧以下官兵400余人,缴获迫击炮、轻机枪等大批各类武器弹药。战后,独立旅将没收的国民党黄安县政府仓库存粮50万斤分给了城内贫民,将城西南之大塘塆国民党军仓库存粮百余万斤分给周围75个村的群众。黄安城战斗的胜利,不仅为刘邓大军主力向东南挺进铲平了道路,而且为黄安解放区的建立扫除了一大障碍,创造了有利条件。
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为了迅速站稳脚跟,以邓小平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立即号召部队和地方干部义无反顾地为创建大别山解放区而斗争,并按事先划定的工作区域,将随军南下的大批干部分遣各地,投入地方工作。
首先是恢复县委和区委,建立爱国民主政府。10月8日,王子模、徐锡煌等在七里坪东南之梁家堰村举行会议,恢复黄安县委,建立黄安县爱国民主政府,王子模任县委书记,王玉珍、林维、汪之满等为县委副书记,徐锡煌任县长。县以下成立区委、区政府,区以下成立联村。梁家堰会议还决定将高维钧予以处决。新组成的县爱国民主政府立即召开群众大会,当众宣布了高维钧的罪状,就地镇压。
第二,各区干部以工作队名义深入农村,发动群众,打开工作局面。采取的办法是访贫问苦,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运用各种方式向群众宣传全国革命的大好形势;以各联村的干部和积极分子为骨干,组织贫农团,领导群众清匪反霸。到12月底,全县共建立了100多个贫农团,会员达2万余人,清除顽匪数十人,国民党黄安县情报组成员大部分被处决。
第三,领导群众,开展土地改革。11月中旬,县委、县政府在七里区方家院子村召开了土地改革工作会议,学习10月10日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传达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对全县的土改工作作出了部署。这次土改,从1947年11月中旬开始至1948年2月结束,历时近3个月,是继土地革命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土改运动。从总体上看,它摧毁了农村中封建土地所有制,打击了长期剥削压迫农民的豪绅地主阶级,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www.daowen.com)
第四,发展地方武装,扩大工作区域。1947年11月中旬,鄂豫边区党委、行署和军区成立(鄂东工委同时撤销),段君毅任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刘子厚任副书记兼行署主任,王树声任司令员,郭天民任副司令员。鄂豫边区下辖五个地委和军分区,黄安、礼山、黄陂、孝感四县为三地委和三军分区。黄安县成立了县大队、区中队,在保卫解放区的同时,积极向外发展,扩大活动范围。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工作,到1947年12月,全县75%以上乡村均为革命势力所控制,拥有7个区的革命政权、约20万人口的大片解放区。
1947年11月,蒋介石从豫皖苏和山东战场上抽出5个师10个旅,加上已进入大别山的9个师23个旅的优势兵力,于11月27日开始对黄安和大别山解放区展开全面围攻。中原局和野战军司令部首长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决定采取内线坚持和分兵向外、内外配合、寻歼弱敌的方针,粉碎敌人的围攻。黄安军民配合刘邓大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1月中旬,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李先念率十二纵队自淮阳以东地区出发,到达黄安七里区秦家塆,参加大别山反围攻斗争。与此同时,刘邓首长率部由柳子港以东向黄安行进。为迎接刘邓首长的到来,黄安县大队奉命南下八里塆,配合军分区部队作战,歼灭了八里塆至新州李家集沿线的几个乡警队,为刘邓首长入境扫清了障碍。22日,刘邓首长率部进入八里塆镇,26日进抵金牛区(今华家河镇),住西汪家村,同先期到达的十二纵、十纵会合。
邓小平、李先念居住处现景
在金牛区,刘邓首长分别给十纵、十二纵交代了任务,并在西汪家村向十二纵营以上干部作动员报告。12月6日,十二纵与中原独立旅在华家河奉命合并组成江汉军区。接着,中原局和野司机关分成前后两个指挥所。刘伯承司令员、张际春副政委率后方指挥所和一纵,于11日黄昏由黄陂站出发,北移淮西区;邓小平政委、李先念副司令员和李达参谋长率前方指挥所,亦于11日晚从金牛区周家畈出发,经七里坪东进,指挥大别山反围攻斗争。在此前后,十纵和江汉军区也相继离开金牛区,分别向桐柏、江汉地区进军,实施外线再展开,配合主力在大别山的反围攻斗争。
刘邓大军转出黄安后,国民党第二十八师由麻城县歧亭镇出发,大举进攻黄安解放区。国民党黄安县政府及其保安大队亦乘机北返。敌人所到之处,大力发展“三网”(谍报网、碉堡网、公路网);实行“三光”(杀光、烧光、抢光)政策,抓丁,抢粮,捕杀革命干部和群众,制造无人区,企图毁灭革命武装之生存条件。在此严重情况下,黄安县委根据地委和军分区指示,提出了“积极消灭地方反动武装,进行内线坚持,消耗与分散敌人,配合主力作战”的行动口号,将各区干部和武装化整为零,组织群众破坏敌人的碉堡,拔除敌人的据点,打击乡警队,积极投入反围攻斗争。至旧历年关,黄安县大队几乎每天都有战斗,总计歼敌二三百人。
1948年1月6日,六纵从麻城进入黄安八里塆,向黄陂北部出击,全歼驻守长轩岭的敌人,切断了汉口至信阳的公路。1月28日,六纵又东返麻城,2月3日经宋埠再进黄安,7日部队转驻金牛区。2月9日(农历年除夕),敌调集7个师的兵力,向黄安扑来,企图将刘邓大军一部围困于老君山以南地区。为打破敌人的合围,纵队首长遵照前期指示,决定兵分三路,分别向七里坪、卡房、黄陂站方向转移。六纵十八旅奉命留下一个营打阻击,掩护大部队撤退,在金牛区中队的配合下,共毙伤敌人100余名。战后,该营迅速撤出阵地,在金牛区中队的掩护下,择小道转至安全地带。2月中旬,金牛、七里、紫云区中队奉命随分区部队行动,相机打击留守在黄(安)经(扶)边界地区的敌二十八师。2月21日,在白沙关歼敌一个营,毙敌数十人,缴轻机枪20余支,步枪约200支,子弹数千发。同日,六纵十八旅五十四团在完成任务后,奉命撤离黄安。
自六纵十八旅五十四团转出黄安后,黄安军民配合刘邓大军在境内展开的反围攻斗争即告一段落。经过两个多月的斗争,来势汹汹的敌军和地方反动武装在我军民的合力打击下,无论是集中“围剿”还是分兵“进剿”“追堵”,都以损兵折将而告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