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红安县:红四方面军成立与发展

红安县:红四方面军成立与发展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黄安七里坪成立。广大红军指战员排成方阵,接受检阅。从11月11日开始,至12月23日,红四方面军在黄安军民的积极配合下攻克黄安城,夺取了黄安战役的胜利。会上,为纪念黄安战役的伟大胜利和表彰黄安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根据中央分局的决定,宣布将黄安县改名为“红安县”。二是成立红安中心县。三是将原黄安和陂安南两县独立团合编为红安独立第一师。

红安县:红四方面军成立与发展

第一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黄安人民。苏区党和红军抓紧时间发展地方武装,创建新的游击区,深入开展反“围剿”的政治动员,筹集粮食资财,积极进行再次反“围剿”的准备。

为了在黄安高桥区以南、黄陂木兰山以北创造一个游击区,1931年6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决定建立陂安南县,将黄安高桥、八里、太平三个区和桃花区一部分和黄陂县塔耳、姚集、碾子、长堰四个区划归陂安南县管辖。成立后的苏维埃政府设在高桥区庙咀湾,并将庙咀湾改名为“列宁市”,李先念任该区第一任县委书记和苏维埃政府主席。10月17日,陂安南县召开扩(大)红(军)大会,会后李先念率领30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李先念入伍后任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三团政委。与此同时,中央分局决定建立陂孝北县。两县的建立并与黄安县苏区连成一片,对创造广大区域的武装割据局面,巩固黄安中心苏区的地位,粉碎敌人更大规模的“围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黄安地方革命武装亦有很大发展,全县先后组建了十多种地方革命武装,约4万余人。这些地方武装在配合红军打击敌人、保卫根据地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地的红军也进行了整编。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黄安七里坪成立。成立大会在七里坪西门河沙滩上隆重举行。这天,河滩上人山人海,锣鼓轰天,红旗如林,刀枪耀目。广大红军指战员排成方阵,接受检阅。徐向前、陈昌浩等在阅兵总指挥王树声陪同下,骑马检阅了部队,并讲了话。这支部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下辖第四军和第二十五军,总兵力约3万人,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

红四方面军成立时,蒋介石在鄂豫皖苏区周围布置的兵力已由过去10个多师增加至15个多师,准备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三次反革命“围剿”。中共鄂豫皖分局和军委决定采取进攻策略,主动出击,以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计划。于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亲率红四军十一、十二两个师和十师三个团共8个团的兵力,挥师南下,发起了著名的黄安战役。

从11月11日开始,至12月23日,红四方面军在黄安军民的积极配合下攻克黄安城,夺取了黄安战役的胜利。其间,红军和地方武装围困黄安城一个多月,城内守敌已成瓮中之鳖。12月22日开始攻城。红军将缴获国民党的第一架飞机命名为“列宁号”,投入战斗,在黄安城上空扔下几枚炸弹和许多宣传品,敌营内外一片混乱。入夜,在密集火力掩护下,红军和黄安地方武装一举占领黄安城,活捉了弃城而逃的敌师长赵冠英。历时43天的黄安战役遂告胜利结束,共歼敌15000余人,缴枪7000余支。

全县人民为了黄安战役的胜利,不分男女老少,不论前方后方,都尽其全力支援红军。为鼓励红军打胜仗,黄安县苏维埃政府代表全县军民向红四方面军全体指战员发出了致敬信;从兵员上给红军以补充,从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全县又有1200多人加入了红军队伍;县军区指挥部将县独立团全部交给红四方面军总部指挥,投入黄安战役,并集中赤卫军、游击队大部调到县城周围,配合红军围城、打援;广泛动员后方的群众,组成担架队、运输队、送饭队、救护队等,支援前方打仗;为使红军吃饱穿暖,动员群众捐献了大批物资,仅在11月29日至12月5日一周时间内,全县共捐献棉衣1920件,布鞋2476双,食油188斤,糯米467斤,花生1379斤,肥猪42头,等等。正如当时流行的一首歌谣所唱的那样:“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黄安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黄安军民。战役结束后,黄安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同红四方面军在县城校场岗联合举行了盛大庆祝会。参加庆祝会的有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陈赓、倪志亮、甘元景、甘济时、徐宝珊、闵丹桂、崔先善、吴维荣、朱贵松等红军和地方党政领导人,以及来自县城附近地区上万名群众。七里、紫云、仙居等区也派有代表参加。会上,为纪念黄安战役的伟大胜利和表彰黄安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根据中央分局的决定,宣布将黄安县改名为“红安县”。(www.daowen.com)

会后,中央分局、特区苏维埃政府和军事委员会又分别作出了以下几项决定:

一是设置河口县。河口县是由红安、陂安南、陂孝北等县革命武装配合红军共同开辟的一块红色区域。1932年1月11日,河口县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和工农兵代表会在河口镇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河口县委和河口县苏维埃政府,张琴秋任县委书记,韩信之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同时,成立了河口县军区指挥部,熊国志为军事指挥长。河口县辖9个区,即原黄陂县之蔡店、方梅区,陂安南县之姚集、长岭、塔耳区,陂孝北县之六区、七区、河口区,红安县之二程区。县苏维埃政府始设河口镇,后迁至姚集、四姑墩等地。

二是成立红安中心县。中心县下辖红安、陂安南、陂孝北、河口县和红安市。徐宝珊任中心县委书记,闵丹桂任中心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崔先善任少共中心县委书记。在中心县委的领导下,红安县党政机关领导人作了一些调整,吴维荣任县委书记,朱贵松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康永生任县军区指挥部指挥长。红安市由原黄安县城关镇及城郊地区组成,周德泰任市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安市下辖4个区:西门岗至鸟冠咀村一带为红西区,区委书记兰启山,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吴茂宏。东门岗至张家湾村一带为红东区,区委书记吴虎诚,区苏维埃主席吴学东。南门岗至肖家村一带为红南区,区委书记王建发,区苏维埃主席吴文明。北门岗至张家边村一带为红北区,区委书记徐福东,区苏维埃主席蔡佑臣。

三是将原黄安和陂安南两县独立团合编为红安独立第一师(对外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独立第一师)。1932年1月,红安独立第一师在永河小湾正式组成,曾中生任师长,吴永达任副师长,焦福兴任政治委员。下辖3个团:第一团,500余人,团长曹光南;第二团,约700人,团长赵赐吾;第三团,近600余人,团长吴永达(兼)。

上述决定对于进一步扩大红安中心苏区的范围,推动当地革命斗争的不断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1929年6月起,一直到1932年春的两年半时间里,红安人民全力以赴,配合红军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会剿”和三次“围剿”,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