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红安县革命老区发展史:鄂豫皖边特委的成立

红安县革命老区发展史:鄂豫皖边特委的成立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月18日,中央又发出给鄂豫皖边特委和红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三十三师的指示信,决定将三个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6月下旬,在鄂豫皖边特委的直接领导下,召开了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到会代表200余人,成立了鄂豫皖边特别区苏维埃政府,甘元景任主席。此后不久,鄂豫皖边特别区苏维埃政府由光山南部的王家湾迁入黄安北部,随特委机关一道,分别驻于紫云区的箭厂河、檀树岗一带。

红安县革命老区发展史:鄂豫皖边特委的成立

尹家咀会议后,随着地方工作的恢复与发展,红军和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人,迫切感到急需建立统一的领导机关。经请示湖北省委同意,决定成立鄂东特委。1928年10月,中共鄂东特委正式成立,王秀松任书记,吴光浩、戴克敏、曹学楷、戴季伦、徐朋人、焦福兴、戴季英、余泽涵、詹才芳、熊少山、丁茂富、徐其虚、辜志新、王树声等为委员。同时成立了少共鄂东特委,开始由黄安县委书记戴季英兼书记,后由张心灼专司其职。

鄂东特委成立后,认真总结了清水塘会议以来的斗争经验,深刻地认识到:弱小的革命武装,只有在敌人统治薄弱和群众基础、地理条件有利的边界地区,实行固定区域的武装割据,并相机扩大割据范围,革命才能胜利发展。据此,特委决心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并提出了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构想:成立鄂豫皖特别区,以创建整个大别山脉的武装割据。1928年12月,鄂东特委和黄安县委负责人徐朋人、曹学楷、戴季英等,向党中央派到鄂豫边传达党的六大决议精神和视察黄安工作的巡视员曹壮夫正式建议:将黄安、麻城、光山、商城、六安等县划为鄂豫皖特别区,并请曹壮夫将此建议转报中央。但中央却以鄂豫皖“三省党的组织是兄弟党的关系,不应当在其中另有特殊的组织去紊乱其系统,而且在政治上各省有各省的政治环境”为由,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对此,黄安县委从实际出发,从革命的发展前途着想,结合贯彻党的六大决议,正确执行中央的指示。这就是:一方面积极开展对六大提出的民主革命十大纲领的宣传,纠正过去游击活动中发生的一些偏差,进一步发动群众,团结群众,领导群众斗争,并向周围发展,扩大斗争范围;另一方面认定边界武装割据是正确的,决心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扩大割据范围,创建革命根据地,为实现鄂东特委提出的创建大别山脉之鄂豫皖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构想做出贡献。后来的事实证明,县委的做法是正确的。由于戴克敏、曹学楷、徐朋人等人在创建根据地中有着特殊的贡献,因此被人们誉为“山沟里的土马克思主义者”。

随着地方工作的恢复和发展,从1929年开始,黄安全县各区、乡、村党政组织相继恢复和建立,地方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打土豪、分田地”的热潮日益高涨。

1930年2月17日,七里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七里坪召开,到会代表300余人。在此之前,七里区及所辖乡、村均建立了苏维埃政府。这是黄安县第一个区级苏维埃政府。七里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根据徐宝珊提议并经鄂豫边特委和革命委员会讨论通过,决定将七里坪改名为“列宁市”。同时,为纪念“二七”大罢工、八一南昌起义、十月革命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以及吴光浩、张南一、彭湃、杨殷、顾正红等著名革命烈士,将七里坪东、南、西、北门分别命名为“二七门”“八一门”“十月门”“五一门”,将小北门命名为“光浩门”,小南门命名为“南一门”,河街命名为“彭湃街”,中街命名为“杨殷街”,南街命名为“正红街”。

同年2月27日,黄安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紫云区箭河乡闵家祠堂召开,到会代表共300余人。会议开幕时,徐朋人、曹学楷、陈定侯等分别代表中共鄂豫边特委、鄂豫边革命委员会、红三十一师师委向大会致了祝词。大会选举产生了黄安县苏维埃政府第一届执行委员会,李思禄为主席,王才达、肖崇善、黎明国等为常务委员。在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全县10个区、95个乡、4100多个自然村,均相继召开了工农兵代表会,建立了苏维埃政府。黄安遂成为鄂豫皖地区建立最早、最完整、最红火的革命根据地。(www.daowen.com)

1930年2月25日,中央发出给湖北省委、河南省委和六安中心县委的指示信,决定将湖北的黄安、麻城、黄陂黄冈孝感罗田(以后又增加了应山、安陆),河南的商城、光山、固始、潢川、息县(以后又增加了罗山),安徽的六安、霍山、英山(今属湖北)、霍丘、颍上、寿县、合肥等县,划为鄂豫皖边特别区,在湖北省委领导下,建立中共鄂豫皖边特别区委员会。3月18日,中央又发出给鄂豫皖边特委和红三十一师、三十二师、三十三师的指示信,决定将三个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

3月下旬,中央派来担任党和红军领导职务的郭述申、许继慎等,相继到达鄂豫皖边区。郭述申等在黄安县紫云区箭厂河一家染房里,召开原鄂豫边特委和红军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党中央的指示,正式组成了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和红一军前敌委员会,通过了红军改编的决议。依照中央3月17日的决定,特委由郭述申、何玉琳、王平章、徐朋人等9人组成,常委5人,郭述申任书记。红一军的领导干部为:军长许继慎,政治委员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熊受喧。红一军前敌委员会由担任军长、政治委员、副军长、各师师长职务的党员及士兵党员二人组成,曹大骏任书记。会后,红一军军部随即组成,红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先后改编为红一军第一师、第二师和第三师。6月下旬,在鄂豫皖边特委的直接领导下,召开了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到会代表200余人,成立了鄂豫皖边特别区苏维埃政府,甘元景任主席。此后不久,鄂豫皖边特别区苏维埃政府由光山南部的王家湾迁入黄安北部,随特委机关一道,分别驻于紫云区的箭厂河、檀树岗一带。于是,黄安县紫云区便成为鄂豫皖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

正当革命形势进一步发展之际,黄安革命斗争受到了李立三“左”倾错误的影响。随着“左”倾政策的传达贯彻,使当地的革命斗争一度蒙受了一些损失。1930年9月,根据平汉特区行动委员会的指示,黄安县委和共青团、工会合并组成黄安县行动委员会,王健南为委员长,赵赐吾为军事主任,石世龙为政治主任。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黄安县行动委员会不顾客观实际情况,执行教条主义的军事行动计划,攻打中心城镇,虽然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但无所收获,并且遭到不少损失。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此外,这期间,部分乡村由于贯彻李立三“左”倾政策,“加紧反富农斗争”,侵犯了部分中农的利益,损害了党和群众的关系,以致黄安南部地区,曾发生地主和反动富农煽动落后农民群众“反水”的事件。还有一些地方如况家河、长冲等地,一哄而起,办起了超越民主革命范畴的社会主义事业集体农场,使这些乡村的工作,不同程度地受到一些不良影响。幸好,李立三“左”倾错误在根据地贯彻的时间不长,加之一开始就引起了部分干部、群众的怀疑和不满,有些政策没有机械地执行,故未遭重大的损失。

12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传达到黄安,县行动委员会被撤销,党、团、工会组织的正常工作得以恢复,经济上的“过早办法”等错误政策亦被纠正。

1931年1月,王明等人夺取了党中央的领导权后,向全国各根据地派遣了中央代表机关和新的领导干部。张国焘、沈泽民、陈昌浩被派到鄂豫皖苏区。4月7日,张国焘、陈昌浩到达黄安高桥区,接着经七里坪、檀树岗前往新集。5月12日,张国焘在新集主持召开党的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决定,撤销鄂豫皖特委,组成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和新的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并决定在分局的领导下设立中共鄂豫皖省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