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二手车事故车判别-二手车鉴定评估

二手车事故车判别-二手车鉴定评估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损伤可能是事故造成的,也可能是汽车使用负荷过大造成的,例如泡水车、烧伤车也属于特殊事故车。本任务主要学习判别事故车的方法。图2-2泡水车辆3)过火车汽车无论是由于外燃还是自燃,只要发动机舱或乘员舱发生严重火烧,燃烧面积较大,机件损坏较严重即判定为过火车辆,应列为事故车,如图2-3所示。

二手车事故车判别-二手车鉴定评估

事故车并非专指发生过严重碰撞事故的车辆,而是指存在严重结构性损伤的车辆。损伤可能是事故造成的,也可能是汽车使用负荷过大造成的,例如泡水车、烧伤车也属于特殊事故车。车辆发生碰撞或者损伤后,会对汽车的结构框架造成伤害,需要进行一定的修复,但修复效果往往很难达到技术要求,故总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车辆一般来说很难从外观上观察出来,但是这些“伤筋动骨”可使车辆的寿命大减,相应的评估价格也会大打折扣。

本任务主要学习判别事故车的方法。

(1)能够正确解释事故车的含义。

(2)能够正确描述事故车的类型及各类型事故车的特点。

(3)能够正确描述非承载式车身碰撞变形的类型及各类型变形损伤特点。

(4)能够正确描述承载式车身不同方位碰撞的变形特点。

(5)能够正确描述承载式车身碰撞变形的类型及各类型变形损伤特点。

(6)能够正确描述车身漆膜结构种类及各类型漆膜的结构特点及厚度范围。

(7)能够正确登记车辆基本信息。

(8)能够正确鉴别严重碰撞、水淹和过火事故车辆。

(9)培养科学严谨、安全环保等职业素养。

一、事故车

1.定义

事故车是指在使用过程中,曾经发生过长时间泡水、严重过火或严重碰撞,即使经过很好的修复之后,但仍然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

2.类型

二手车评估中,事故车包括严重碰撞车、泡水车和过火车3种。

1)严重碰撞车

图2-1 严重碰撞事故车

因经过严重撞击而伤及车身主要结构件的车辆,在后期很难修复到原厂要求的技术状况。严重时需要进行加热校正修复,对车辆金属刚性及强度影响极大,并且高速时会出现跑偏、磨胎等现象,稳定性较差,如图2-1所示。只要碰撞损伤达到下列程度之一,即可认为是严重碰撞事故车。

(1)车架左右纵梁弯曲变形、断裂后修复或更换过。

(2)散热器框架和悬架安装部位被撞伤后修复或更换过。

(3)车身后翼子板碰撞后整体或局部更换过。

(4)门框上下边梁,A、B、C柱碰撞变形后修复或更换过。

(5)车身底板碰撞变形后修复或更换过。

2)泡水车

水淹车按照损害严重程度分为3类,第一类是水深超过车轮,并涌入了车内;第二类是水深超过发动机罩,水线达到风窗玻璃的下沿;第三类是积水漫过车顶。在这3类情况中,第一类最为常见,危害性相对后两类要小很多,修复后对日常使用影响不大。而后两类,水深超过了风窗玻璃下沿或者直接没过车顶的车辆,就算修复后也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泡水车是指进水时,水线超过发动机罩,水线达到风窗玻璃的下沿以上而不管浸泡的时间长短,如图2-2所示。因整个发动机舱被水淹没,绝大部分电器线路和相关零件、仪表都被水浸泡过,而管路内和电器相关零件内部的进水不能及时排出会造成严重完全隐患。这些车辆虽然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但电器线路容易生锈、腐蚀,从而造成短路、接触不良等故障,在车辆使用中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把泡水车列为事故车。

图2-2 泡水车辆

3)过火车

汽车无论是由于外燃还是自燃,只要发动机舱或乘员舱发生严重火烧,燃烧面积较大,机件损坏较严重即判定为过火车辆,应列为事故车,如图2-3所示。火烧是个极为严重的事故,经火烧后,机件很难修复。但对于局部着火,所烧损的零件为非主要零部件,并在很短的时间内熄灭,主要零件未受到影响的,经修复换件后,不能算过火车辆。

图2-3 过火车辆

二、非承载式车身的碰撞变形

非承载式车身(也称车架式车身)由车架及围接在其周围的可分解的部件组成,车身的前部和后部具有上弯的结构,碰撞时会发生变形,但可保持车架中部结构的完整。图2-4中圈出的部位为非承载式车身上较柔软的部位,主要用来缓冲碰撞冲击。车身与车架之间有橡胶垫,橡胶垫能减缓从车架传至车身上的冲击。但当遇有强烈冲击时,橡胶垫上的螺栓可能会折弯,并导致车架与车身之间出现裂缝。碰撞时由于振动的大小和方向不同,车架可能遭受损伤而车身没有。车架的中部较宽,可以抵抗从侧面的碰撞冲击,保护乘客的安全。车架是否变形,可通过比较车门槛板与车架前后之间的空间尺寸、前翼子板与轮罩前后之间的空间尺寸以及前保险杠上的后孔到前车架钢梁总成之间左右尺寸的大小来确定。

图2-4 非承载式车身碰撞变形部位

车架受碰撞时的变形,大致可分为左右弯曲、上下弯曲、断裂、菱形变形和扭转变形5种类型。

1.左右弯曲

当汽车一侧被碰撞时,被撞一侧会有明显的碰撞损伤,被撞一侧车架纵梁的外侧及另一侧纵梁的内侧可能会有折损;车门垂直方向缝隙会变大,车门宽度方向可能会有褶皱;车身和车顶盖可能会有错位等现象。车架的弯曲变形可能出现在前部、中部和后部,如图2-5所示。

图2-5 车架前、中、后部的左右弯曲变形

2.上下弯曲

当汽车被撞后,车身壳体某些部位比正常位置低(或高),这就是发生了上下弯曲变形,如图2-6所示。

直接碰撞汽车的前部或后部,会导致汽车上一侧或两侧发生上下弯曲。可以从翼子板与门之间的缝隙是否上下宽度不同、车门在撞击后是否下垂等判别出是否有上下弯曲变形。大多数车辆的碰撞损伤都会有上下弯曲变形,即使在车架上也看不出褶皱和扭曲。严重的上下弯曲变形也会破坏车架纵、横梁的准直度。

3.断裂

汽车发生碰撞后,如果发动机罩前移或后车窗后移;车身上的某些部件或车架元件的尺寸小于标准尺寸;车门可能吻合得很好,但挡板、车壳或车架的拐角处有褶皱或有其他严重的变形;车架在车轮安装位置圆顶处向上提升,引起弹性外壳损坏,这些都表明车身上发生了断裂损伤,如图2-7所示。

图2-6 车架前部和后部的上下弯曲变形

图2-7 车架的断裂变形

4.菱形变形

当车辆前部(或后部)的任一侧角碰撞或撞击方向偏离车辆重心时,车架的一侧向后或向前移动,车架或车身歪斜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形状,这种变形称为菱形变形,如图2-8所示。菱形变形是整个车架的变形,可以明显看到发动机罩及行李舱盖发生错位(见图2-9);在接近后车轮罩的相互垂直的钢板上或在垂直钢板接头的顶部可能出现褶皱;在乘员舱和行李舱底板上也可能出现褶皱和弯曲。此外,菱形变形还会附加有许多断裂及弯曲的组合损伤。

图2-8 车架的菱形变形

5.扭转变形

当汽车高速撞击到路缘石或路中隔离栏或车身后侧角端发生碰撞时,就可能发生扭转变形,如图2-10所示。发生扭转变形后,汽车的一角会比正常情况高,而对称的一角则会比正常情况低;汽车的一角会前移,而邻近的一角很可能被扭转向下。若汽车的一角明显下垂,就应对汽车进行扭转损伤检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扭转变形往往隐藏在底层,可能在钢板表面检查看不出任何明显的损伤。

图2-9 车架菱形变形后发动机罩的状态

图2-10 车架的扭转变形

三、承载式车身的碰撞变形及损伤类型

1.承载式车身的碰撞变形

1)承载式车身基本结构

典型的轿车承载式车身结构如图2-11所示。

图2-11 典型的承载式轿车车身结构

1—发动机罩;2—前挡泥板;3—前围上盖板;4—前围板;5—车顶盖;6—前柱;7—上边梁;8—顶盖侧板;9—后围上盖板;10—行李舱盖;11—后柱;12—后围板;13—后翼子板;14—中柱;15—车门;16—下边梁;17—底板;18—前翼子板;19—前纵梁;20—前横梁;21—前裙板;22—散热器框架;23—发动机罩前支撑板

(1)发动机罩。发动机罩的主要作用是遮盖发动机,一般通过铰链安装在车身壳体上。

(2)翼子板。翼子板也称为叶子板,其主要作用是遮盖车轮。按其在车身上的位置不同分为前翼子板和后翼子板。大多数轿车的前翼子板通过螺栓安装在车身壳体上;少数轿车,特别是车架车身的轿车,前翼子板局部通过点焊的方式与车身壳体连接。后翼子板也称后侧围板,一般是通过点焊方式与车身壳体连接。

(3)车门。车门的主要作用是方便乘客上下车,均是通过铰链安装于车门立柱上。

(4)行李舱盖。行李舱盖的主要作用是遮盖行李舱,通常是通过铰链安装于车身壳体上。

(5)保险杠。保险杠按其在车身上的位置有前保险杠和后保险杠,主要是当车辆发生前、后碰撞时起被动保护作用。保险杠通常是通过螺栓与车身壳体的前、后纵梁相连接,有时在保险杠和纵梁间加装有缓冲器

图2-12 典型的承载式车身壳体

(6)车顶盖。车顶盖的主要作用是遮盖车顶,通常是用点焊的方式与车身壳体连接,有些车型在车顶盖上开设有天窗(活动顶盖)。

(7)车身壳体。车身壳体也称为车身本体,是指没有安装任何机械部件、电器元件及导线和车身覆盖件及装饰件的总成。车身壳体是整个汽车的基础件,汽车上的所有机械部件、电器元件及导线和车身覆盖件及装饰件等均通过不同的方式固定在车身壳体上。典型的承载式车身壳体结构如图2-12所示。

2)前部碰撞变形

图2-13所示为一辆承载式车身的汽车发生前端碰撞时的变形情况(图中①、②、③、④代表从开始碰撞到发生严重损伤的过程,也可分别表示轻微、较轻、较重、严重变形)。前端碰撞的冲击力取决于汽车的质量、速度、碰撞范围及碰撞物。当碰撞程度比较轻时,保险杠会被向后推,前纵梁、保险杠支撑、前翼子板、散热器支座、散热器上支撑和机罩锁紧支撑等也会折曲。

图2-13 汽车前部碰撞变形过程

如果碰撞的程度剧烈,那么前翼子板就会弯曲而触到前车门,发动机罩铰链会向上弯曲至前围上盖板,前纵梁也会折弯到前悬架横梁上并使其弯曲。如果碰撞力量足够大,前挡泥板及前车身立柱(特别是前门铰链上部装置)将会弯曲,并使车门松垮掉下。另外,前纵梁会发生褶皱,前悬架构件、前围板和前车门平面也会弯曲。

如果从某一角度进行正面碰撞,则前纵梁的连接点就会成为旋转中心。由于左面和右面的前侧构件是通过前横向构件连接在一起的,故碰撞引起的冲击就会从碰撞点一侧传递至另一侧的前部构件并引起变形,如图2-14所示。

3)中部碰撞变形

当发生侧面碰撞时,车门、前部构件、车身中立柱以及地板都会发生变形。如果中部侧面碰撞比较严重,车门、中柱、车门槛板、顶盖纵梁都会严重弯曲,甚至相反一侧的中柱和顶盖纵梁也会发生变形。随着碰撞力的增大,车辆前部和后部会产生与碰撞相反方向的变形,整个车辆会变成弯曲的香蕉状,如图2-15所示。

图2-14 前纵梁的弯曲及断裂

图2-15 汽车中部碰撞变形过程

当前翼子板或后顶盖侧板受到垂直方向较大的碰撞时,冲击会传递到汽车相反一侧。当前翼子板的中心位置受到碰撞时,前轮会被推进去,冲击也会从前悬架横梁传至前纵梁。这样,悬架元件就会受到损伤,前轮的中心线和基线也都会改变。当发生侧向的碰撞时,转向装置的连杆及齿轮齿条的配合也将被损坏。

4)后部碰撞变形

汽车后部碰撞时其受损程度取决于碰撞面的面积、碰撞时的车速、碰撞物及汽车的质量等因素。

如果碰撞力小,则后保险杠、后地板、行李舱盖及行李舱地板可能会发生变形。如果碰撞力大,相互垂直的钢板会弯曲,后顶盖顶板会塌陷;而对于四门汽车,车身中立柱也可能会弯曲,如图2-16所示。

在汽车的后部由于有吸能区,故碰撞时一般只在车身后部发生变形,以保护中部乘客室的完整和安全。

图2-16 汽车后部碰撞力不同时受损情况

5)顶部碰撞变形

当坠落物体砸到汽车顶部时,除车顶钢板受损外,车顶纵梁、后顶盖侧板和车窗也可能同时被损伤。在汽车发生翻滚时,车顶盖、立柱及车下部的悬架会发生严重损伤,悬架固定点的部件也会受到损伤。

如果车身立柱和车顶钢板弯曲,那么相反一端的立柱同样也会损坏。由于汽车倾翻的形式不同,车身的前部及后部部件的损伤也不同。就这些情况而言,汽车损伤程度可通过车窗及车门的变形状况来确定,如图2-17所示。

图2-17 汽车翻滚碰撞变形过程

2.承载式车身碰撞损伤的类型

承载式车身结构的碰撞损伤是按弯曲、断裂、增宽和扭转的顺序进行的。

1)弯曲

在碰撞的瞬间,由于汽车结构具有弹性,故使碰撞振动传递到较远距离的大部分区域,从而引起中部结构横向及垂直方向的弯曲变形。左右弯曲通常通过测量宽度或对角线、上下弯曲变形通常通过测量车身部件的高度是否超出配合公差来判别。与非承载式车身结构的弯曲变形相似,这一变形可能仅发生在汽车的一侧,如图2-18所示。

2)断裂

如图2-19所示,在碰撞过程中,碰撞点会产生显著的挤压,碰撞的能量被结构的折曲变形吸收,以保护乘客舱。而较远距离的部位则可能会发生褶皱、断裂或者松动。通常通过测量车身部件长度是否超出配合公差来判别是否为断裂变形。

图2-18 承载式车身的弯曲变形示意图

图2-19 承载式车身的断裂变形示意图

3)增宽

如图2-20所示,增宽变形与非承载式车身上的左右弯曲变形相似,可以通过测量车身高度和宽度是否超出配合公差来判别。对于性能良好的承载式车身来说,碰撞力会使侧面结构偏向外侧弯曲,偏离乘客,同时纵梁和车门缝隙也将发生变形。

图2-20 承载式车身的增宽变形示意图

4)扭转

如图2-21所示,承载式车身的扭转变形与非承载式车身的相似,可以通过测量其高度和宽度是否超出配合公差进行判别。由于扭转变形是碰撞的最后结果,故即使最初的碰撞直接作用在中心点上,但再次的冲击还是能够产生扭转力引起车身的扭转变形的。

图2-21 承载式车身的扭转变形示意图

除无菱形变形外,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上的变形类型是极为相近的,但是承载式车身的损伤要复杂得多。

四、漆膜厚度

1.单工序的素色漆

如图2-22所示,传统型(溶剂涂料)单工序的素色漆从底到面的总膜厚约为80μm,单工序水性漆涂层厚为70~150μm,其涂层结构如图2-23所示。

图2-22 单工序素色漆原厂涂层结构

1—钢板;2—磷酸锌涂层;3—阴极电泳涂层;4—中间漆;5—单色面漆

图2-23 单工序水性素色漆涂层结构

1—钢板;2—磷酸锌涂层;3—阴极电泳涂层;4—水性中间漆;5—水性面漆

2.双工序的金属漆

如图2-24所示,双工序的金属漆从金属底材到表面的总膜厚大约为100μm,漆膜抗刮、抗磨等机械性能好,光泽均匀。双工序水性金属漆涂层厚为70~150μm,其涂层结构如图2-25所示。

图2-24 双工序金属漆原厂图层结构

1—钢板;2—磷酸锌涂层;3—阴极电泳涂层;4—中间漆;5—金属底色漆;6—清漆

图2-25 双工序水性金属漆涂层结构

1—钢板;2—磷酸锌涂层;3—阴极电泳涂层;4—水性中间漆;5—水性底色漆;6—2K清漆

3.修补涂装后的涂层结构

修补后的涂层是指损伤的漆膜表面,经涂装修复后要达到与原厂漆性能相近的漆膜。修补涂装过程所用的原材料基本上为双组分的化学反应型涂料,采用室温固化或烘烤强制固化工艺。

按要求维修后漆膜厚度约150μm(不包括原子灰层),但是实际情况与维修材料和维修技师的技术水平有直接关系,通常会超过这一数值。图2-26所示为典型的修补涂装涂层结构。

图2-26 修补后涂层结构

1—镀锌钢板;2—防锈漆;3—腻子;4—双组份中间漆;5—底色漆;6—双组份清漆

一、登记车辆基本信息

根据车主提供的机动车行驶证、机动车登记证书及对二手车的查看结果,在“二手车技术状况表”(见表2-1)登记车辆基本信息。

表2-1 二手车技术状况表

声明:

本二手车技术状况表所体现的鉴定结果仅为鉴定日期当日被鉴定车辆的技术状况表现与描述,若在当日内被鉴定车辆的市场价值或因交通事故等原因导致车辆的价值发生变化,对车辆鉴定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则本技术状况鉴定说明书不作为参考依据。

说明:本二手车技术状况表由二手车经销企业、拍卖企业、经纪企业使用,作为二手车交易合同的附件。车辆展卖期间,放置在风窗玻璃左下方,供消费者参阅。

二、目视鉴别碰撞事故车

碰撞事故车目视鉴别主要是检查车身是否有“伤”,检查车上结构件是否留有修复后的痕迹。因轿车和客车的车身在整个汽车中价值权重较大,维修费用较高,故应先从车辆的漆面和钣金看起。

其实对于一台二手车,不是说补过漆或者做过钣金修理就不好,只是需要知道为什么补漆或者为什么做钣金修理,是发生了轻微的剐蹭还是严重的碰撞。通常一台发生过轻微剐蹭或碰撞的二手车在未伤及车身结构件时,不能称为碰撞事故车。

对于严重碰撞事故车辆,由于碰撞力较大,鉴别时通常通过观察车身结构件的损伤情况来判定。车身上的结构件主要指前横梁、散热器固定梁、前纵梁、车门立柱、车门槛及后纵梁等,如图2-27所示。检查中要特别仔细观察板件连接点有没有错位、断裂,加固材料(如加固件、盖板、加强筋、连接板)上有没有裂缝,各板件的连接焊点有没有变形、开裂,油漆层、内涂层及保护层有没有裂缝和剥落,以及零件的棱角和边缘有没有异样等。

图2-27 车身上结构件

1—前横梁;2—散热器固梁;3—减震器塔;4—顶横梁;5—顶盖侧边梁;6—C柱;7—B柱;8—门槛;9—A柱;10—前纵梁

1.检查车体周正性

在汽车左前方45°方位,离开汽车5~6 m,呈半蹲姿势以保证视线基本与车门腰线(通常为车门防擦条位置)平齐,观察下列各项:

(1)汽车左侧表面是否有明显的凸凹损伤。

(2)各棱线是否平滑顺畅。

(3)车门腰线前后是否呈一条平滑的直线。

(4)车门槛从前到后是否平直。

(5)整个车体是否周正(是否有明显的车身歪斜现象)。

(6)前后车轮外表面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检查结构件损伤

(1)检查前横梁。目视检查前横梁是否有明显的变形、折痕及补过漆的痕迹。

(2)检查散热器及其固定梁。

①查看散热器固定梁固定螺栓是否有被拆装过的痕迹,如果有,则可能是该梁或散热器或发动机经常出故障。

②查看散热器固定梁的形状是否规整,是否有损伤的痕迹。如果不规整或有明显损伤痕迹,则可能是该车发生过正面碰撞事故。

③查看散热器是否漏水、有锈蚀,特别查看靠风扇一侧的散热片是否有圆形凹陷损伤(散热片倾倒)。如果有,则可能是该车发生过正面碰撞事故。

(3)查看左右车轮罩、前纵梁。

①是否有新喷漆的痕迹。如果有,则说明该车可能发生过碰撞事故。

②车轮罩、减震器支座、连接板与前纵梁连接处的焊点是否规则、间隔均匀。这些焊点是原厂自动点焊机焊接时留下的凹坑,通常直径为5 mm左右,且间隔均匀,如图2-28所示。而修理时,维修厂通常用塞焊的方式修复,焊点处没有凹陷,且直径较大(8 mm左右),间隔不均匀。

图2-28 前纵梁处的原厂焊点

1—车轮罩;2—前围板;3—减震器塔;4—厂家点焊的普通位置;5—前纵梁

③查看前纵梁的后部,看是否有搭接连接处。原厂件为整体冲压件,如果出过严重的碰撞事故而导致前纵梁变形、开裂等严重损伤,通常采用局部更换前纵梁的修复工艺,新更换的部分前纵梁与切割留下的一段前纵梁采用搭接连接。

(4)检查减震器塔。

①检查减震器塔是否有明显的变形。

②检查减震器塔螺栓固定孔是否变形。

(5)检查车门口。

①打开车门来详细查看门口线条是否规整流畅,如果有类似波浪的情形,则表示此车经过钣金修理。

②将车门口密封条揭开,观察门框周边线条是否流畅、平整,车门附近是否留有原车接合时的铆钉(焊点)痕迹,如果没有痕迹,则表示此车做过钣金维修及油漆修补。

③查看车门槛。如果门槛磨损严重,则说明该车使用强度较大或使用年头较长;如果车门槛线型不平直,则说明被碰撞过。

④检查A、B、C柱。观察形状是否规整,外表曲线形状应与车身侧面外形轮廓相适应,观察是否有焊接或补过漆的痕迹。因为车身立柱通常使用超高强度钢板制作,故侧面碰撞变形(特别是出现的折痕)时很难通过拉伸等操作恢复原形。修理厂通常采用加热的方法使立柱变软后再修理形状,此后必须重新补漆,同时会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即使采用正规修理方法,即局部更换法,也仍然会留下焊接的痕迹。

(6)检查后纵梁、后减震器塔及后横梁。后纵梁、后减震器塔及后横梁的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与前纵梁、前减震器塔和前横梁相似。由于轿车后部为行李舱,有底板和内盖板(内饰板),所以对于后纵梁和后横梁的比较困难,如果确实要观察,则需举升车辆。但只要揭开内盖板,则可以看到减震塔。

三、设备检测碰撞事故车

在进行目视法鉴别严重碰撞事故车时,可配合使用常用的测量工具进行相关尺寸的测量,以精确判定是否发性过严重碰撞事故及碰撞的严重程度。GB/T 30323—2013规定,在判别事故车时,应使用漆面厚度检测设备测量漆膜厚度,以判断车辆是否做过漆膜修补;需使用车辆结构尺寸检测工具和设备检测车体的对称性。

1.漆膜厚度检测

用膜厚仪测量车身涂层厚度,如果涂层厚度大于新车涂层的标准厚度,则说明这辆汽车曾经进行过修补涂装。用膜厚仪测量车身漆膜厚度的方法如下所述。

(1)打开膜厚仪的电源开关。

图2-29 测量漆膜厚度

(2)将膜厚仪平放在需测量漆膜厚度的表面,如图2-29所示。

(3)从显示窗口读取测试的漆膜厚度数据。

(4)将实测数据与该车型的漆膜厚度标准数据进行对比,判断是否进行过漆面修补。

修补过的涂层厚度基本都会超过150μm,要比原厂漆膜厚得多。

因为车顶部位很少由于损伤而补漆,所以实际测量时,可在车顶前、中、后部各测一次漆膜厚度,如果各次测得的数值相差很小,且均在100μm左右,则可认为所测的3处均没有补过漆。取3个数值的平均值作为该车的标准膜厚,将怀疑处所测值与该标准值进行对照,即可判定是否补过漆。

2.检测车身尺寸

1)车身前部尺寸的测量

前部车身损伤变形的程度也可用轨道式量规或钢卷尺来确定。每辆车都有汽车制造厂提供的维修手册,上面标出了车身上部最重要控制点的尺寸标准,可以通过测量这些点之间的尺寸检验车身是否有变形或者校正是否到位。

图2-30给出了典型的前部车身控制点,对照标准数据就可对其进行检验。图2-31所示为用轨道式量规测量车身前部尺寸。

图2-30 发动机舱的尺寸

图2-31 用轨道式量规测量车身前部尺寸

检验汽车前端尺寸时,轨道式量规测量的最佳位置是悬架及机械元件上的安装点,因为它们对中的正确与否很关键。每一尺寸应该对照另外的两个基准点进行检验,其中至少有一个基准点要进行对角线测量。通常,测量的尺寸越长,其精确度越高。例如,测量从车颈(前车身与中车身的交界处)下端至发动机底座前部之间的尺寸要比测量车颈下端至另一侧车颈下端尺寸要好,因为它是在汽车较大范围内测得的一个较长尺寸。从每个控制点测得两个或多个数据既保证了更高的精度,又能够帮助辨别出构件损伤的范围及方向。

2)车身侧面尺寸的测量

车身侧边结构的任何损伤都可以通过车门开关时的状态或检验车门周边缝隙的均匀度来确定。车身侧面的测量主要使用轨道式量规,其测量点及尺寸标准示例如图2-32所示。

图2-32 车身侧面尺寸

3)车身后部尺寸的测量

车身后部的变形大致上可通过行李舱盖开关和缝隙的变化估测出来。为了确定损伤及漏水的可能性,有必要对图2-33中的测量点进行精确测量。后部地板上的褶皱通常是由于后部元件的扭弯造成的,因此,在测量后部车身的同时,也要测量车身的底部。

图2-33 车身后部的尺寸

4)车体左右对称性检测

如图2-34所示,用钢卷尺在车身左右对称部位(距地面高度1.5m以下)测量高度尺寸(图2-34中的a和b),a和b的差值作为最终数据。标准规定这一差值不应超过40 mm。(www.daowen.com)

图2-34 车体左右对称性的检测

四、鉴别泡水车

1.检查发动机舱内

(1)观察发动机舱前围上盖板(俗称防火墙)上面有没有水渍痕迹或留有污泥。

(2)检查线束内部是否留有污泥。

(3)检查熔丝盒上及内部是否有锈蚀或水渍。

2.检查驾驶室内

(1)检查驾驶室内是否有发霉味或香水味。如果有发霉味则可判定被水淹过;如果有较浓的香水味,可能是车主想以此来掩盖发霉味从而隐瞒水淹的事实,因而应特别注意,并好做细致的检查。

(2)检查地毯。被水泡过的植绒地毯,经过清洗后,视觉上与正常的地毯差异不大,但手感则不再柔顺,有种发涩和发硬的感觉,且清洗时使用毛刷,故地毯表面难免会有起球现象。

(3)检查座椅支架是否有严重的锈蚀。坐垫的填充物为发泡海绵,经过泡水后手感会发硬,缺乏弹性。

(4)检查仪表板下面的骨架是否有严重的锈蚀。

(5)检查空调和音响的旋钮是否有发涩的感觉。

(6)检查安全带。经过污水浸泡后的安全带,上面会留有较明显的水迹,而且不容易被清除,甚至会产生霉斑。

(7)检查转向柱裸露的金属部位是否有明显的锈蚀。

3.检查行李舱内

(1)检查备胎和随车的工具上是否有严重锈蚀。

(2)掀开行李舱底部的装饰盖板,看角落里是否有水泡过的痕迹。内饰板上面也可能会留下证明淹水深度的水线痕迹。

五、鉴别过火车

汽车过火的地方比较容易辨认,过火并烧蚀较严重的金属会出现像排气歧管一样的颜色。凡是燃烧面积较大、燃烧时间较长、过火严重的车修复起来均很困难,常作报废处理。因为过火的机件,金属变脆、退火,内部金相组织发生变化,不能继续使用,否则会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鉴别过火车辆时,通常从以下7个方面着手。

(1)检查发动机舱内外是否有近期喷漆痕迹,检查发动机舱死角是否有熏黑的迹象。

(2)检查发动机舱线束是否有大量线束更换过的迹象。

(3)检查发动机罩保温板是否异常新(更换新件)。

(4)检查发动机电器件是否有大量更换迹象。

(5)检查发动机舱塑料件是否有大量更换迹象。

(6)检查驾驶室内饰是否有整体大量更换迹象,线束是否有更换迹象。

(7)检查行李舱内饰是否有大量更换迹象,线束是否有更换迹象。

六、判别描述事故车

GB/T 30323—2013规定,对事故车缺陷状态描述采用车体部位代码和缺陷状态代码来表示。车体部位代码见表2-2,车辆缺陷状态描述代码见表2-3。

表2-2 车体部位代码

表2-3 车辆缺陷状态描述代码

对车体某个部位存在的缺陷,描述方式为:车身部位代码+缺陷状态代码。如4SH,表示左C柱有烧焊痕迹。

(1)教师为每组学员准备一台二手车及膜厚仪、钢卷尺(5 m)、膜厚仪、铅锤、车身轨道式量规等。

(2)学员结合本任务的知识与技能学习,在工单6(见本书配备的教学资源包)的附件“车辆技术状况表”中记录车辆基本信息。

(3)学员利用现有的工具、设备等,对指定的二手车进行事故车判定,并完成技能学习工单6(见本书配备的教学资源包)。

一、思考题

1.正确解释事故车的3种类型。

2.详细说明非承载式车身左右弯曲变形、断裂变形和菱形变形的外观表现。

3.碰撞事故车目视鉴别通常需要观察哪些部位?

4.说明检查车体周正性的正确方法。

5.对于前纵梁,目视检查的内容有哪些?

6.如何目视检查车门口?

7.为了判别是否为泡水车辆,在检查驾驶室内时都有哪些检查内容?

8.为了判别是否为过火车辆,应进行哪些方面的检查?

二、单项选择题

1.车门垂直方向缝隙变大,车门宽度方向有褶皱,说明车架可能有( )。

A.左右弯曲

B.上下弯曲

C.菱形变形

D.扭转变形

2.车身壳体某些部位比正常位置低(或高),说明车架可能有( )。

A.左右弯曲

B.上下弯曲

C.菱形变形

D.扭转变形

3.翼子板与门之间的缝隙在顶部变窄、在下部变宽,说明车架可能有( )。

A.左右弯曲

B.上下弯曲

C.菱形变形

D.扭转变形

4.发动机罩有明显错位现象,说明车架可能有( )。

A.左右弯曲

B.上下弯曲

C.菱形变形

D.扭转变形

5.对于承载式车身,( )是通过螺栓安装的。

A.发动机罩

B.翼子板

C.车门

D.保险杠

6.对于承载式车身,( )可能是通过点焊安装的。

A.发动机罩

B.翼子板

C.车门

D.保险杠

7.整个车辆有香蕉状的变形,说明车辆发生过( )。

A.前部碰撞

B.中部碰撞

C.顶部碰撞

D.后部碰撞

8.车顶纵梁、后顶盖侧板有向下弯曲的折痕,说明车辆可能发生过( )。

A.前部碰撞

B.中部碰撞

C.顶部碰撞

D.后部碰撞

9.下列选项中,( )不是承载式车身结构的碰撞损伤类型。

A.弯曲

B.断裂

C.扭转

D.菱形变形

10.通过测量发现,车身某部件的高度超出配合公差标准,说明车辆可能发生过( )。

A.左右弯曲

B.断裂

C.上下弯曲

D.菱形变形

11.传统型(溶剂涂料)单工序的素色漆从底到面的总膜厚约为( )μm。

A.80

B.100

C.150

D.180

12.双工序的金属漆从金属底材到表面的总膜厚大约为( )μm。

A.80

B.100

C.150

D.180

13.按要求维修后漆膜厚度一般会超过( )μm(不包括原子灰层)。

A.80

B.100

C.150

D.180

14.在检查车体是否周正时,车体外缘左右对称部位的高度差不应大于( )mm。

A.30

B.40

C.50

D.60

15.经修理厂维修后焊点直径较大,一般为( )mm左右。

A.5

B.8

C.10

D.12

16.揭开轿车地毯,发现底板有明显的焊接痕迹,说明车辆可能( )。

A.出过交通事故

B.车辆使用年限较长

C.车辆失过火

D.车辆被偷盗过

17.测量发现,发动机舱对角尺寸不相等,说明此处发生了( )。

A.左右弯曲

B.断裂

C.上下弯曲

D.菱形变形

18.鉴别事故车辆时,发动机舱内无须检查的系统是( )。

A.冷却系统与进气系统

B.润滑系统与供油系统

C.点火系统

D.曲柄连杆机构

19.检查车身各部的周正、对称状况,可从汽车的前面或后面走出( )m,蹲下沿轮胎和汽车的外表面向下看汽车两侧,两侧前、后轮应成一条直线。

A.1~2

B.2~3

C.3~4

D.5~6

20.承载式车身汽车前后横梁并没有连接,因此,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 )。

A.侧弯

B.凹陷

C.菱形损伤

D.扭曲

21.压溃是一种简单、具有广泛性的褶皱损伤,这种损伤使得汽车框架的任何部分都比规定( )。

A.高

B.低

C.长

D.短

22.下列选项中,( )是判断车辆事故状况须检查的项目。

A.发动机是否大修

B.车体是否周正

C.变速器是否大修

D.车桥是否大修

三、多项选择题

1.在二手车评估中,事故车包括( )。

A.严重碰撞车

B.泡水车

C.过火车

D.大修车

2.下列选项中,( )可认为是严重碰撞事故车。

A.车架左右纵梁弯曲变形、断裂后修复或更换过

B.散热器框架和悬架安装部位被撞伤后修复或更换过

C.车身后翼子板碰撞后局部或整体更换过

D.门框上下边梁,A、B、C柱碰撞变形弯曲后修复或更换过

3.下列选项中,( )可认为是泡水车。

A.水深超过车轮直径的2/3

B.水深超过车轮

C.水深超过发动机罩,水线达到风窗玻璃的下沿

D.积水漫过车顶

4.对于承载式车身,( )是通过铰链来安装的。

A.发动机罩

B.翼子板

C.车门

D.保险杠

5.下列车身壳体上的构件,( )属于结构件。

A.前纵梁

B.B柱

C.车门槛

D.车挡泥板

6.下列选项中,( )说明汽车可能发生过严重碰撞。

A.门口线条有类似波浪的情形

B.门槛磨损严重

C.车门槛线形不平直

D.B柱有焊接的痕

7.检验汽车前端尺寸时,轨道式量规测量的最佳位置有( )。

A.前纵梁棱线

B.悬架安装点

C.机械元件上的安装点

D.前翼子板边沿

8.在确定是否为泡水车时,发动机舱内重点检查的部位有( )。

A.前围上盖板

B.线束

C.熔丝盒

D.前纵梁

9.在确定是否为泡水车时,驾驶室内重点检查的部位有( )。

A.地毯

B.座椅支架

C.安全带

D.转向柱裸露的金属部位

10.下列描述中,( )说明可能为过火车辆。

A.发动机舱内外有近期喷漆痕迹

B.发动机舱有大量线束更换过的迹象

C.发动机罩保温板异常新

D.发动机舱塑料件有大量更换迹象

四、判断题

( )1.如果车身有焊接的痕迹,说明车辆有可能出过碰撞事故。

( )2.如果车辆排气带较重的蓝色,则可能是气缸磨损较重。

( )3.事故车指发生过严重碰撞事故的车辆。

( )4.泡水车是指进水时,水线超过发动机罩,达到风窗玻璃的下沿且浸泡时间较长的车辆。

( )5.轿车的翼子板是通过螺栓与车身壳体连接的。

( )6.通常测量的尺寸越长,其精确度越高。

( )7.前部车身损伤变形的程度也可用导轨式量规或卷尺来确定。

( )8.碰撞力在汽车上传递距离和二次损伤程度取决于碰撞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向,以及吸收碰撞能的各个结构件的强度。

( )9.车身检测首要目的是看“伤”,即看车主的二手车有没有严重碰撞的痕迹。

( )10.碰撞或撞击后,车架大梁弯曲变形、断裂后修复的属于事故车。

( )11.散热器及散热器支架被撞伤后修复或更换后不属于事故车。

( )12.车身后翼子板碰撞后被切割或更换后不属于事故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