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政治宣谕剧对焦虑的舒解与释放的文化阐释

政治宣谕剧对焦虑的舒解与释放的文化阐释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治宣谕剧”的概念,是我们参照1929年德国戏剧家皮斯卡托所著的《政治剧》一文而提出的。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从特定的政治目的出发,带有强烈政治宣传鼓动色彩的戏剧形式,一时风行整个30年代中国剧坛,显示出强烈的政治化特征。仅仅从政治层面进行取舍的文学评价是有所不足的,那么用什么样的眼光来审视和逼近中国的政治宣谕剧?[2]以当时的文化形态作为标准来考察中国30年代戏剧创作者的心理内涵是研究政治宣谕剧的比较好的中介。

政治宣谕剧对焦虑的舒解与释放的文化阐释

政治宣谕剧”的概念,是我们参照1929年德国戏剧家皮斯卡托所著的《政治剧》一文而提出的。他在文中谈到这种戏剧的发生、发展以及它的美学观点、技巧以及它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他宣称:“要使所有的艺术目的都服从于革命的目标;要有意识地强调和培养阶级斗争观念”,“我们的戏‘都是些号召’,企图对当前的事件发生影响,企图成为一种‘政治活动’的形式”。[1]

这种起源于十月革命初期的苏联戏剧形式和中国30年代戏剧创作形态非常接近。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从特定的政治目的出发,带有强烈政治宣传鼓动色彩的戏剧形式,一时风行整个30年代中国剧坛,显示出强烈的政治化特征。这种戏剧形式无疑对今后的戏剧运动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然而由于其浓烈的政治色彩和一定程度上审美性的缺乏,造成对其研究评价“长期陷于发疟疾似的摇摆多变状态”。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一段时期内文艺中的政治意识形态过于强化,造成了心理反弹,另一方面则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审美心理,处在目前政治文化下的读者由于背景的不同往往难以理解当时的文化心理。(www.daowen.com)

仅仅从政治层面进行取舍的文学评价是有所不足的,那么用什么样的眼光来审视和逼近中国的政治宣谕剧?美国心理学家霍妮指出:人的心理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人的生活环境,也即取决于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个体环境和文化环境。这意味着,如果认识了人生活其中的环境,就有可能理解人的心理行为。[2]以当时的文化形态作为标准来考察中国30年代戏剧创作者的心理内涵是研究政治宣谕剧的比较好的中介。实际上,共同的文化背景会给人带来共同的心理状态,如果忽略了时代的文化因素,只注意到几个集团的政治活动的影响,而不是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所形成的政治文化心理形态来考察,那么就会在主观上缺乏应有的价值衡量标准,从而造成对作品的误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