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句丽国内城与丸都山城:历史记忆与文化遗产博览

高句丽国内城与丸都山城:历史记忆与文化遗产博览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位于吉林省集安市的“国内城”与“丸都山城”分别坐落在平原与附近山上,形成了高句丽的一对“附和式都城”。高句丽国王平时居住在平原城中,危险时则退守到深山中的卫城。“国内城”以北2.5千米的“丸都山城”,是高句丽早中期重要的一座山城王都,据文献记载,始建于公元3年。据史料记载,“丸都山城”作为高句丽军事守备城,曾有两次成为临时都城,一次3年,一次13年。

高句丽国内城与丸都山城:历史记忆与文化遗产博览

位于吉林省集安市的“国内城”与“丸都山城”分别坐落在平原与附近山上,形成了高句丽的一对“附和式都城”。高句丽国王平时居住在平原城中,危险时则退守到深山中的卫城。

这对“附和式王城”真实与完整地体现了高句丽王城的平原城和山城形式,于2004年7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国内城”位于集安市内,公元3年高句丽第二代王“琉璃明王”把王城从“纥升骨城”(今辽宁桓仁境内)迁至“国内城”。

根据中国考古学者最新发布的发掘报告,“国内城”略呈方形,东、西、南、北各城墙分别长554.7米、702米、751.5米、730米。总周长2738.2米。城墙内外石砌,中层为土石混筑。由于年代久远,多次修葺,城墙大部分已失去原状。目前北墙保存较好,东墙基本毁弃,现仅存基础。南墙西段、西墙北段,尚有几段高达4米。城垣以石条垒砌而成,逐层内收。可确定高句丽时期城门址两处,其中北墙西侧发现了门址未见于以往的文献记载。

考古学家介绍,“国内城”中发现过多处高句丽遗迹。由于集安市政府所在地发现了属于国内城宫殿遗存的附属建筑,为文物保护的需要,当地政府已迁出“国内城”。城东北的梨树园子遗址,曾出土白玉耳环一件,鎏金箭头20枚、鎏金挂钩一件,另外还有许多莲花纹、兽面纹、忍冬纹瓦当以及大量瓦砾和多件基石,证明这里应是王城中的一处重要建筑遗址。

“国内城”以北2.5千米的“丸都山城”,是高句丽早中期重要的一座山城王都,据文献记载,始建于公元3年。该城以环山为屏障,以山谷出口为城门,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其防御坚固,城内却又宽敞自如,环境优美,将军事、生产、生活巧妙地融于一体。

“丸都山城”的城垣建在山脊上,周长6947米,目前共发现城门7处,除1号门址属平地起筑外,其余6个门址均分布于山坡或山顶的战略防守要点。其中,南、东、北墙各有2处城门,西墙则只在南部发现1处。以宫殿址为核心,7个城门构成了丸都山城的主要军事防御体系。南瓮门(1号门址)位于南墙正中内凹陷处,地势险要,是进入丸都山城的重要通道。(www.daowen.com)

“丸都山城”墙垣的构筑材料,内部以两头呈尖状的梭形石交错摆放而成,侧面则采用楔形石插入尖状条石间,形成内外墙面。山城墙垣上筑有女墙。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调查清理结果表明:城内有4处建筑址,墓葬38座。建筑址分别为宫殿址、瞭望台、“戍卒居住地”和蓄水池。

“丸都山城”内的宫殿址约建于公元198年,342年毁于战火。南北长95.5米,东西宽75米。宫殿进深作4层阶地,阶高不等,阶地由西向东分布4排大型建筑遗址,每排建筑遗址均设有排水系统。建筑有方形、长方形和八角形等。

据史料记载,“丸都山城”作为高句丽军事守备城,曾有两次成为临时都城,一次3年,一次13年。

从山城的整体布局分析,“丸都山城”的建筑主要分布在宫殿遗址周边及重要门址附近,其他区域并未发现大型建筑群。这一方面反映出尽管“丸都山城”曾两次作为王都使用,但其主要功能仍以军事防御为主;另一方面说明山城宫殿址应具有王宫与衙署的双重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