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位于北京西南方120千米,是清代帝王陵寝之一,因与河北省遵化市东陵东西相对而称西陵。雍正八年(1730年)时,以此地“山脉水洁,条理详明”,系龙脉吉地而于此兴建泰陵;雍正死后,乾隆继位,父子不葬一地为制,遂形成东、西陵隔辈建陵的现象。
清西陵东起梁各庄,西到紫荆关,南抵大雁桥,北接奇峰岭,占地约100平方千米,内有帝陵4座——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光绪的崇陵,后陵3座,以及妃嫔、公主、亲王的园寝7座,而以泰宁山主峰下的泰陵为中心,其他陵园则分布东、西两侧。
西陵的南端入口建有石牌坊,其后依次有大红门、圣德神功碑楼、七孔桥、石像生、龙凤门、神道碑楼,然后是西陵的主陵——泰陵的隆恩门、隆恩殿、方城明楼、宝顶等,这些建筑物以一条南北贯穿、长2500米的神道串联起来,入口的石牌坊,东陵只有1座,西陵则建有3座;东陵的石像生、龙凤门是位在七孔桥之后,西陵则在前。
除此之外,西陵的建筑形制大致与东陵相仿。泰陵在清西陵诸陵中兴建年代最早、规模也最大,除了雍正皇帝胤祯之外,还附葬孝敬皇后喇喇氏及敦肃皇贵妃年氏。
清西陵有4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3座妃园寝,4座王爷、公主、阿哥园寝共14座陵寝和2座附属建筑(永福寺、行宫)是中国陵寝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2000年来陵寝建筑艺术上辉煌壮丽的一页。清西陵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历经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余绪延至民国年间。清西陵是中国清朝前期、中期、晚期陵寝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4座帝陵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宫殿辉煌、石雕精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整;后妃园寝严格按照封建等级制度的规格建造,虽久经大自然的风雨剥蚀,其规模与原貌仍存。亲王、公主、阿哥园寝大部保存相当完好,行宫、永福寺虽历经沧桑,但也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从而使清西陵成为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陵寝之一。清西陵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18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期中国陵寝建筑艺术风格及皇家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对中国古代陵寝建筑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具有清代以前各代陵寝建筑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www.daowen.com)
独特的清西陵门建筑
嘉庆、道光、光绪的陵墓
泰陵西侧2千米为昌陵,系嘉庆皇帝和孝淑皇后的合葬陵,其隆恩殿以花斑石铺地,为帝陵中所罕见。由昌陵再往西3千米为慕陵,是道光皇帝旻宁和孝穆、孝全两位皇后的陵墓。该陵不置方城明楼,规模较小,但其隆恩殿以香气清远的楠木构筑,且只施雕镂而不著彩绘,在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的建筑群中显得朴实典雅。殿内藻井刻满许多腾云驾雾的飞龙,其用意在借引龙上天,吞云吐雾而不喷水,以保持陵墓内部干燥。
崇陵位于泰陵东侧、是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陵墓,始建于宣统元年(1909年),至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是中国最后一座帝陵。崇陵的地上建筑尚保存良好,色彩仍鲜丽,地宫则已遭盗掘,随葬品尽失,但内壁的佛像、神兽等浮雕精致生动。崇陵东侧紧邻着埋葬光绪妃嫔的崇妃陵,珍妃和瑾妃就葬在这里。传说珍妃系被推下紫禁城内的一口井里而死,尸体捞上来后就葬此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